俄商在1874-1876年,將湘鄂邊境的三家磚茶廠遷至漢口,使用蒸氣動力機械壓制青磚和紅磚茶(米磚),並開始製造小京磚。加工青磚茶和“帽盒”茶的原料,“湘鄂各占一半”,因裝老青茶的原料用布袋,所以又叫“包茶”。紅茶磚(米磚)、小京磚茶的原料,以湖南、湖北兩省生產的紅茶末(花香)為包心,重量占87.5%,以宜紅、寧紅也有進口部分印度、錫蘭花香(紅茶末)為麵茶,重量占12.5%。俄商機器壓磚茶生產效率高,成本低,磚的品質好,加之以海航巨輪運輸,東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西運黑海敖得薩,大大地降低了運費,因此,俄商由漢口輸出的磚茶直線上升。由於清朝政府的軟弱無能,俄國在我境內,竟非法將內、外蒙古劃入為他的經濟勢力範圍,並在張家口設卡徵收我華商稅款,肆意打壓華商,侵犯我主權。1917年十月革命後,漢口的俄商洋行和磚茶廠都已停業,僅一家磚茶廠轉為英國資本經營,由漢口輸俄羅斯的磚茶逐年下降。自1922起,蘇聯組織協會來華買茶,輸蘇聯茶葉有所恢復。1925開始,又在漢口大量收購磚茶或委託加工,到1937年止的十三年,年平均輸蘇聯磚茶12810噸,其中以1928年為最高,有青磚茶15309噸,“帽盒”茶15386噸。這些茶中,這些茶中,臨湘茶占7693噸。
1938年,日本侵略軍佔領臨湘,部分茶廠被燒,所存茶葉或者被燒毀,或者強行交給設在漢口的由日本人和偽政府人員合辦的株式會社經營,臨湘僅剩聶市天長順一家茶行倖存,其餘均已停業,茶園荒蕪。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生產恢復也十分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