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葉卡捷琳娜二世(ΕkaTepиHa II AлekceeвHa,1762—1796年在位)時期,俄羅斯已有阻止茶葉造假的設想,但沒有采取實質性措施,直到19世紀初才被提升議事日程。1812年,俄國進口茶葉的稅率發生了重要調整,最高等級的茶葉(珠蘭茶、屯溪茶等)每磅1盧比85戈比(kοπeek),紅茶、白毫茶(Ha чepHый чaй в цибиkax и πaчkax, Бaйxοвый и Yй)每磅1盧比50戈比。茶葉進口稅激增,導致俄國國內茶葉價格攀升,造假變得有利可圖,假冒茶問題變得日益突出。常見的摻假手段是將中國茶同其他類茶的葉子混合。其中,用於混合最常見的是科波爾茶(kοποpckий чaй)1 。常用於混合的葉子有名為Yarovnik(ЯpοвHиk)的雜草葉,柳蘭草葉(XpeπeльHиk,Epilobium angustifolium),山柳菊(яcTpeбиHka)和薩瓦(caвοйcka,在原始書面法令稱作福爾克納薩瓦cοkοльHиk Caвοйckий)。經過精心混合處理的假冒茶與真茶味道相差無幾,但功能上有很大差異。中國的茶葉是滋補健身的補充飲料,而科波爾茶恰恰相反,大量飲用會對人的身體機能有嚴重損害作用。2 這種茶售價較為便宜,在廉價的小酒館和餐館中大量出售,故消費群體較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