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屬於比較愛喝茶的,屬於那種晚上睡不著,然後起來喝杯茶就能睡著的人。但我個人並不太認為茶是一個所謂的很健康的飲料,與喝果汁,喝碳酸飲料並無太大本質上的區別,或多或少對人體都會有一定的傷害。真正無害的飲料應該是白開水。而我喝茶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喝茶而茶。只是現在這節奏把茶當成百利無一害,長生不老之仙草的確是害人不淺。

         茶對人體好,古時多半來自於文人筆下,在家閑得無聊,帶上書僮(多半還是斷袖,你看金瓶梅裡西門慶就與書僮。。。),三五好友,到山旮裡找個地方,煮水烹茶,風雅無比。其實想想,與三五好友,到野外找個草地,吃肉喝酒,也沒什麼實質性的區別。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末羊樓洞茶葉,以老茶為最多,多半系在該地制成茶磚,銷售外地,不經制磚而裝包運銷也有,但為數較少,老磚茶每年產銷量約10萬多箱,多時超過20萬箱。紅茶與青茶,皆非該地所重視,此兩種茶皆不制磚,而系成包運銷。青茶歷年約銷2千余包,紅茶亦不過此數。

該地茶商,以山西幫勢力最大,在民國十六年以前,有山西幫二十余家,資本皆在2萬元至10萬元以上,山西幫習慣在立秋後停止收買茶葉,故當時茶樹較茂,產量亦豐。老茶磚行銷內外蒙古,尤以外蒙幅員廣袤,行銷最多。其貿易路線有二:其一由平漢路經包頭(稱為西口)入蒙古;其二由平漢路經張家口(稱為東口)入蒙古,概以磚茶運銷。民國16年後,因蒙古獨立運動,西幫裹足不前,勢力大減,該地僅有西幫六家,資本多的在10萬元左右,小的在2萬元左右,刻蔔外蒙銷場,完全被俄商操控,西幫於漢口價高時,則在漢脫售,漢價低時,不得不自行運往內蒙銷售,但售價不高,往張家口等處,屯積存貨甚多,至於青紅茶則多運往山西銷售。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 區

  唐代,福建茶區以建甌、建陽、武夷山一帶與福州郊區、閩侯一帶為主,產茶最早、最多也最有名,閩南、閩東一些名山古剎亦有零散生產。宋代,福建產茶已進入興盛時期,茶區發展很快。當時福建稱福建路,屬江南東道,在所轄六州兩軍”(福州、建州、泉州、南劍州、漳州、汀州等六州和邵武、興化兩軍,稱八閩”)中,有福州、建州、南劍州、漳州、汀州和邵武軍等五州一軍產茶。元代福建正式建省,仍轄八閩,茶區除武夷山更加興旺、名聲更大外,其它與宋代基本相同。明代,福建產茶更盛,茶區已遍及全省各府。清代,隨著茶葉對外貿易發展,出口激增,閩茶進入最盛時期,茶區更加廣泛發展,幾乎縣縣產茶,閩東各縣發展尤快。進入民國時期,由於戰亂,內外銷受阻,茶園逐漸拋荒改種,茶區縮小,到民國25(1936)全省僅有33個縣產茶12250噸。按當時貿易習慣和地理情況分東西南北四路。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茶類

紅茶以中國、印度、錫蘭、爪哇及蘇門答腊為主要產地。中國紅茶外人分為華北工夫和華南工夫。前者包括安徽、江西及兩湖之紅茶,屬上等者,香味均強,且有甜和之滋味。下等者,則水色差。後者則包括浙江、福建及廣東之工夫茶,水色較淡,葉嫩而色紅。因土壤與氣候之差異,其品質與華北紅茶不同,亦為我國上品茶。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青茶簡稱“老茶”,土名“黑茶”,每年秋季采制,故又稱“秋茶”,為制造綠茶磚之原料。鄂南之蒲圻、崇陽、通城、通山、鹹寧等縣以及湘北之臨湘,均有出產。要之,兩湖老青茶之集中地,當以羊樓洞為主。茶葉品質亦以羊樓洞芙蓉山所產者為最佳。所稱“洞茶”,即因該山產茶在羊樓洞制造而著名。民國初年,羊樓洞一鎮曾有制造茶磚之茶莊十余家,全由山西茶商經營,資本雄厚,年產茶磚十余萬擔,自行運銷消費市場,獲利頗豐。後因俄國統制國際貿易,設立茶葉托辣斯部(Tea Trust),統一茶葉之購買,並劃我國內外蒙古為其經濟範圍,我國茶商無法前往與消費者直接交易,故所制茶磚,幾全須經俄商之手。年來羊樓洞之制磚茶莊,數目銳減,民國二十三年只剩五家,制磚總額,亦僅有二萬擔。華商在漢口設立之興商茶磚公司,營業曾興盛一時,近亦同遭厄運,衰敗不堪。繼之而起者,則有本地人臨時湊合之包茶莊,系應外商之需要而設,專制茶磚之材料,謂之“包茶”。其唯一銷路即經漢口忠信昌茶棧之介紹,售與俄國協助會(Centrosojus)。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莊,是祁縣商幫外出經商時間最早,經營規模最大的行業。據祁縣晉商文化研究所最近研究統計,在清代至民國年間,祁縣人興辦得茶莊及茶票莊,先後累計多達30個。其中茶莊18個;茶票莊12個。大者資本10萬兩白銀(長裕川、大玉川),小者2萬兩白銀。多數業務屬於收購、加工、販運、批發一條龍經營形式。采茶地區原先武夷山,茶市在福建省崇安縣下梅鎮。茶由產地陸運至江西省鉛山縣老河口,再水運經信江、鄱陽湖、長江至漢口。鹹豐時,受太平天國起義的影響,采茶地區改為湖南安化及鹹寧等處,後又開辟了湖南、湖北交界的羊樓洞、羊樓司茶山基地。采辦的茶葉,通過水路運往漢口,對外貿易的茶葉,一部分在漢口即批發給俄國、英國等外商,一部分計劃由恰克圖轉銷的茶葉及對蒙古貿易的大量茶葉,需由漢口水路運至襄樊,轉唐河北上至河南賒旗鎮,由此改陸路運輸,或車運,走山東、河北至東口(張家口);或騾、駱駝馱運過太行山,經澤州,出子洪口,到魯村中轉換畜力大車,經太原、大同至東口或西口(歸化,今呼和浩特),再換駱駝至庫倫、恰克圖等地批發,滿足蒙古及俄國地區牧民的用茶所需。從我國最南部的武夷山始,至俄蒙交界的恰克圖,總行路長達萬裡。故稱“萬裡茶路”。在這條茫茫萬裡茶路上,灑滿了祁縣商人的酸、甜、苦、樂,不知有多少人的忠骨埋於荒漠;不知有多少人度過了美好的青春;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青春的代價;奉獻出生命的全部……。他們用汗水和熱血,為我們寫下了一部厚重的茶路歷史文化。

  我的父親就是一個為茶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祁縣茶商。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讀作家畢淑敏所撰之〈洞茶〉,甚為喜愛。茲將原文轉貼如下:

16歲時在西藏海拔5000米的高原當兵。司務長分發營養品,給我一塊黑糊糊的粗糙物件,說,這是茶磚!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緒初年,俄商偷運磚茶非法傾銷蒙古地區。這種磚茶是以紅茶末為原料,用先進的機器設備壓制的。比山西商人運往蒙古地區銷售的、用綠茶和茶梗制作的質量要好。由於俄商是偷運,逃避了納稅,降低了成本,擠占了華商在蒙古地區的市場份額,所以形成了市場壟斷。這種行為直接違反了《中俄陸路通商章程》的相應條款,損害了中國的利權,造成了華商的歇業,並使一大批民眾生活陷於困境。清中央政府在處理俄商偷運磚茶時,不能吸納天津海關地方官員的正確意見,措置失當,致使蒙古地區商業利權損失殆盡,教訓深刻。

    一、清政府以條約限制俄商在蒙古地區貿易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少人都注意到,無論茶葉還是大黃,中國產品但凡通過恰克圖走陸上商路的,質量與價格總是大大高於通過廣州走海上商路的。清代何秋濤的《俄羅斯互市始末》評價說:“因陸路所歷風霜,故其茶葉反佳,非如海船經過南海暑熱致茶味亦減。”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0101093042868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