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莊,是祁縣商幫外出經商時間最早,經營規模最大的行業。據祁縣晉商文化研究所最近研究統計,在清代至民國年間,祁縣人興辦得茶莊及茶票莊,先後累計多達30個。其中茶莊18個;茶票莊12個。大者資本10萬兩白銀(長裕川、大玉川),小者2萬兩白銀。多數業務屬於收購、加工、販運、批發一條龍經營形式。采茶地區原先武夷山,茶市在福建省崇安縣下梅鎮。茶由產地陸運至江西省鉛山縣老河口,再水運經信江、鄱陽湖、長江至漢口。鹹豐時,受太平天國起義的影響,采茶地區改為湖南安化及鹹寧等處,後又開辟了湖南、湖北交界的羊樓洞、羊樓司茶山基地。采辦的茶葉,通過水路運往漢口,對外貿易的茶葉,一部分在漢口即批發給俄國、英國等外商,一部分計劃由恰克圖轉銷的茶葉及對蒙古貿易的大量茶葉,需由漢口水路運至襄樊,轉唐河北上至河南賒旗鎮,由此改陸路運輸,或車運,走山東、河北至東口(張家口);或騾、駱駝馱運過太行山,經澤州,出子洪口,到魯村中轉換畜力大車,經太原、大同至東口或西口(歸化,今呼和浩特),再換駱駝至庫倫、恰克圖等地批發,滿足蒙古及俄國地區牧民的用茶所需。從我國最南部的武夷山始,至俄蒙交界的恰克圖,總行路長達萬裡。故稱“萬裡茶路”。在這條茫茫萬裡茶路上,灑滿了祁縣商人的酸、甜、苦、樂,不知有多少人的忠骨埋於荒漠;不知有多少人度過了美好的青春;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青春的代價;奉獻出生命的全部……。他們用汗水和熱血,為我們寫下了一部厚重的茶路歷史文化。

  我的父親就是一個為茶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祁縣茶商。

  一、大德誠茶莊成就偉業

  我父親名字叫李樹蘭,字馨齋,乳名二奴子。1887116日(歷),誕生於祁縣城趙鎮商賈大戶人家。但由於祖父遭繼母嫌棄,被趕門在外,父親隨祖父度過貧寒的童年。艱苦的生活,磨煉了他勤學苦練、立志成才的意志,不僅勤讀五經四書,也愛好習武,從小養成了溫文爾雅、義膽禮讓、善於言辭的性格。16歲時便進了大德誠茶莊學商。當時在老櫃上初學徒的很多,曾聽父親常言“號規嚴謹”,學徒工總是早起晚睡,尤其在我堂兄經商前,更多談些他初學商時的經歷:如天黑時,就得把掃炕的笤帚圪塔搶到手藏起來,再把掌櫃的被褥安排好,放好尿盆等;夏天時,室內不要有了蚊蠅;冬天時,把爐火看好,擦泥搗炭。並說,我經常掮上一框炭,往各室內運送,也為得是讓掌櫃們看見後,而得到好評。尤其談到座桌吃飯時的規矩,說辭更大,筷子要與桌沿放齊,不靠裡,也不能往外伸,這是怕手碰上筷子把菜盤挑了。給掌櫃們倒酒時,不能太滿,講究茶七分、酒八分、開水只倒多半盅;吃菜時先請掌櫃夾菜後,再拿筷子去夾,遠處的菜肴,不要去吃,要守點規矩,不然人家會笑話你沒有家教,其實這些儒商遺風,早在民俗文化中灌輸著,也稱民俗雅韻,它歸根於孔孟之道,是漢文化的精華,屬“禮記”中的鄉飲酒篇。吃面飯時,給長輩們碗裡倒醋,更要小心,羹匙內醋要慢慢的倒在碗中,聽主人說好了,馬上停止;如果不這樣,遇上一個口吃的人,他說:少,少……你給他倒了一匙,又一匙,急得他說出了少點兒時,你已經倒下幾匙了,這碗面也酸得不好吃了,三掌櫃可能會瞪你一眼。這雖是小事一樁,也可能丟了飯碗。年終時,讓你回家住時,便告知了你的上司家,明年在家歇吧!掌櫃,老板們飯吃的很少,只吃一半碗就下桌了,這時其他同仁見掌櫃離開,也相繼下桌,學徒工也得趕緊收拾餐桌。所以,平日間就得和廚師們關系處好,如抽點時間,剝些蔥蒜呀,摘些蔬菜呀,這樣,他們也對你印像好,說這位少爺很有家教,從桌上下來後,他們會照護你在底下再吃點兒,不然就得餓肚子了。總之要眼裡有水,精捷些,這才是咱們家的子弟嘞。再者還得察顏觀色,就是說:掌櫃來了個生疏客人,一時忘記了姓名,當你只要見掌櫃睖睜眼時,你就趕快詢問來客,你老貴姓呀?台甫或大名怎麼稱呼?寶號誰家呀?等等商界的一套詞藻,幫助掌櫃回憶來客在何處相遇過,這樣做,懇定會得到掌櫃對你的好感,認為你很有出息。

  我父親經商後不久,由於他的處世哲學,深受掌櫃和同仁的愛戴,於1904年春,便分配在漢口大德誠茶莊分號,為協板之一。分號老板叫蘇仁,文水裡村(現屬祁縣)人,乃蘇進士蘇提卿的裔孫,此人精明強干,膽識過人,在商界頗有名望,深得財東賞識。從此,蘇仁和我父親便成了最要好的同仁,實際是師徒之情,那時交通很不方便,只能起旱行路,乘坐舊式的交通工具,有馬、騾可騎,或合伙乘大車、轎車的,最高級的就是坐轎,轎也有兩種,有二人抬的和四人抬的,二人抬的擋不住風雨,只有一個小不點兒的頂棚,用四根竹子撐起,還有一種叫騾拖驕,能睡覺,所以很舒適。路線走子洪鎮,南下經潞安府(今長治市)到晉城,出山西去許昌,駐馬店、信陽、廣水,直達武漢,足足走20天時間。在運茶的道上,更是艱苦,當時先把茶山加工好的磚茶,集中在漢口,由漢水至襄樊,轉唐河北上到河南賒旗鎮,從此改為馱運,繼續北上,經洛陽過黃河至沁陽,入太行山晉城、長治,出祁縣子洪口,在魯村集中,換畜力車,經太原、大同到張家口或歸化城,再換駝隊至庫倫、恰克圖,全程要四千多公裡,水、陸轉換畜力與駝隊交替,需時三月以上,同仁押送貨北上,常在魯村才由總號換班,有的直達張家口或歸化城。一路風寒冷凍,常有重病而傷亡者。

  蘇仁經過與李馨齋辦茶,看了他的言談舉止,認為這後生辦事細微、敏捷,而且仁義善良,能說會道,舉止文雅,常見他吃飯時,用筷子去夾菜時!老是少不點兒的,不是滿筷子往嘴裡叨著吃,也不在菜盤裡胡亂攪和,如果沒有家規從小指教,是不會有這樣的風度雅韻的。他從來在酒色上不摔跤,或鬧不上嗜好(指吸鴉片)的話,此人在商界是很有才華的。看他是個人才,要培養他成為茶幫的後起之秀,自己的最好同仁(徒弟之意)。所以他歇了兩天後,便領上李馨齋到長裕川、永聚祥等分莊上認識各位老板,了解茶幫今年的動態,並相邀同仁老板不日赴誠記小宴(誠記——指大德誠)。這一桌豐盛的午餐,做的少而精,冷菜是四拼八樣:燜干肉披豬肝、大洋米批香腸、洋粉絲披海蟄、江珧柱披酥魚;熱菜是兩炒兩燴:過油肉、燴蓮子薏米、炒海參、白木耳燕窩湯。座底是三鮮盆子,三鮮是:仔雞、鴨、肋子。主食:一窩絲、荷葉餅、脂油餅、豆包(兩蒸兩燒)。最後面食是葷燒魚翅一扒拉(也叫扒魚兒),飲酒同治三年紹興。廚師當然是老家自帶的。

  有詩為證:

      百年茶道富祁幫,

      同仁忠於財東商。

      醉翁之意不在灑,

      志在英豪闖江南。

  不久,蘇仁和李馨齋進了茶山,采茶地在湖北蒲圻縣的羊樓洞和湖南臨湘縣交界的羊樓司,安化及鹹寧等地,開始了緊張的辦茶事項。他們既是產茶創業的功勛者,又是忠實於財東的一代商界棟梁,更有贊歌說他們繼續鑄就了茶道文化的輝煌豐碑,開辟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傳播,構成了民族統一的和諧雛型。

  大德誠在湖北蒲圻的羊樓洞茶山內,有相當多的產業,計職工宿舍、作坊、倉庫、鍋爐房等。他們主要產三和茶和德和貢尖茶,也生產少量花磚茶。當時茶葉的品種很多,三和茶屬於磚茶的一種,其規格大致直徑為20公分,長100公分,重62.5市斤,所以也叫千兩茶。有專家說三和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意思,據閆敦瑾老人說:三和茶是茶莊名,因產茶而得名。貢尖茶也屬緊壓茶,比較高級,是黑茶緊壓茶的上品,在清朝道光年間,曾列為貢品,如湘尖一、二號是利用細嫩的黑毛茶的一二級為原料制成,產於湖南安化。德和貢尖茶為區別於湘尖而得名。花磚茶的生產,是成型烘干後,面磚上壓出凸起的花紋和大德誠茶莊制品等字樣,每塊重約三斤,規格為長八寸半,寬五寸,厚八分,成品用商標紙包封,裝入竹箱內,裝箱的塊數和茶塊的重量有關,一般為一百多斤一箱,所以有三十九塊、三十六塊、二十七塊的、二十四塊的,即所謂的“二七”磚或“二四”磚茶。裝箱時,不管裝多少塊數的,必須放兩塊花磚茶,這就是誠信於民的商品。由於質量可靠,信譽卓著,使俄國商行、蒙、維吾爾等民族,爭相購買。以後又壓制米心磚茶,由英國定制的鋼模,成型後非常規格,也很考究,規格大致為寬七寸,高九寸,厚八分,周邊花紋,中間書寫大德誠茶莊,楷書,字體大小約四分見方,下面有英文字母,全是凸起板面約半分高。我家曾有一塊,用紅木雕托座托著,像一件工藝品。米心茶表面是用粉碎的茶末而制成,深綠或鐵黑色。

  大德誠開始收購茶葉,是在五月,亦即過了端陽節後,擇吉日在茶山掛牌收茶,這時采擷的為二茶,而三月采者為頭茶,可做青茶。上好的青茶,采之於雨前,就是指農歷節氣的谷雨,先由婦女兒童在谷雨前摘取嫩芽,使其干枯、壓卷,隨之把茶葉洗淨,入鍋稍微熏炒(並稍噴水),出鍋後堆成一堆,便用手揉搓,去其苦水;再炒再揉,然後用柴火或炭火焙干。民戶制成其成品後,存入竹簍,等客商(晉商)收購。據“晉商史料”研究載李三謀文:近代晉商與茶文化稱:“到了光緒年間,蒲圻地方開始制作磚茶。由於從前茶農交給晉商的散裝品,體積大,重量輕,運輸不便,裝入簍內,頗有耗損。為了適應晉商的要求,而出現了磚茶生產。”這時間與大德誠茶莊成立時間,晚了約20年之久。不過該文另一段又這樣寫道:“因為作為磚茶制作手段中的壓力設施是一種原始的木制平壓機,早在明末就有人使用過,屬於民間簡單機械。起初使用的木質壓榨機,操縱不便,平壓效果不良,厚薄不均勻,四角邊緣往往因壓力不達而出現殘缺,既不整潔,又多損耗。可以說,第一台木壓機在該處的啟用,就標志著當地新的產品形態的開始,它逐漸將散茶制作過程轉變為磚茶制作過程。”這一段記載恰與晉商制作磚茶時間差不多,可作為晉商磚茶史來借鑒。另外,由渠紹淼寫的“晉商茶文明”一文中也這樣寫道:“在明代,晉商通過大同有名的茶馬互市,使大量的茶葉通過蒙古輾轉輸入俄國。俄人林士奇曾記述,在俄國一些地方,16世紀時就有了一定數量的磚茶貿易,俄國上層人士的飲茶習慣從那時逐漸形成的。”可見磚茶之生產,早在明末就已經輸入歐亞了。大德誠收購的茶葉,並不要茶農在家進行初加工的產品,是直接收買五月的二茶,以及六月“荷花”,七月“秋露”。他們把收下的茶葉,倒到樓洞內,踩實,進行發酵,發酵後,把樓洞門打開,進行通風,然後從樓洞內取出,用刀切開(或剁開),長五分左右,粗枝還得再通成幾根,然後上鍋爐去蒸,這時,聘用當地的茶師,蒸的時間長短,由茶師來判斷,茶師也是憑經驗來掌握,茶出籠後,根據茶模規格,進行壓制,先鋪底為細葉,中間放粗葉枝杆,上面再放細葉,然後壓制成型,茶師是在晉商老板的監督下操作,晉商老板,精通茶的制造和各個環節,雖然老板也在茶山,小事不管,只有二老板在現場監理,因為蒸壓是磚茶生產的關鍵,據上所述,磚茶生產工藝流程即可這樣寫出:

  收購——入庫(樓洞)——踩實——發酵——通風(微干)——切開枝葉——蒸——壓制(成品)——入庫

  收購人有一定的技藝,送來的茶葉,抓起一把,空中一抖落下後,便遞出價錢,有的多幾元,有的少幾元,當少者爭議時,收購者說:“你的茶內有一成雜草”,少得人便無話可說,可見晉商識茶之慧眼,具有硬功。

  喬致庸青年時(1850年前後),看見了茶葉銷路在旅蒙商幫中是一宗銷路最廣的貨物,也是一項實業生意,雖然當時有不少茶莊,但他還是毅然獨自開辦了大德誠茶莊,投資5萬兩。他領悟到三和茶茶莊的“三和”寓意很深,而我喬家“大德誠”,亦具有崇高的儒學商風,是以誠信、人和,以義制利的倫理哲學,我一定要在茶道上創出大德誠的路子,這就是以後蒙古、俄國等歐亞國家對大德誠茶莊的信任,直至1950年,蘇聯外貿還要訂購大德誠和宏源川茶莊的磚茶,可見這兩家的磚茶享有很高的聲譽,深得人心。

  在喬致庸時期,大德誠茶莊已經把制茶工具由木制改為鐵制,蒸汽鍋爐也改成了火管式的,增加了汽壓能力,在當時來說,就是很先進的了,具備了民族工業和民族資本的實力,喬致庸很不服氣俄國人在茶界的搗亂,他不惜萬金,和俄國在茶道上爭雄,他的民族自尊性和愛國心是應當嘔歌的,有詩贊曰:

  一、清廷腐敗列強揪,

    晉商茶幫驚添憂。

    仕途受賄致庸怨,

    英豪商界寫春秋。

  二、俄國行霸道,

    欺我茶幫商;

    武漢修工廠,

    制茶比我強。

    清廷不支持,

    茶農失業傷;

    致庸為民利,

    喬氏怒發長;

     頂屁用!

    臂腿全部彎。

    京津條約訂,

    壓詐更猖狂!

  蘇仁和李樹蘭擔任漢口大德誠分號老板時,已是大德誠茶莊開辦了四十個年頭,喬家不但在包頭有復字號的生意,而且更擁有了大德通、大德恆兩座票號,這時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正是興旺時期。這時期祁縣的儒商世家,擁有的財資,可以左右社會金融的,祁縣古城東西一條街成為中國的“華爾街”。喬、渠、何及大盛魁的張、史、王財東,拿幾千萬兩現銀是輕而易舉。正如有的文獻在歌頌祁、太、平、榆財團時這樣寫道:不但最大的財團有幾千萬資金,就是中小企業家,幾百萬者,幾十萬者,數以千計。這時,喬氏家政已傳給了喬映霞經管。茶幫事業雖受俄國打擊很嚴重,但總還可以有一定的利潤,加之蘇仁等同仁多方經營,產品深得民心,如誠記生產的二四棍棍茶,成本低,很受北路各省和蒙古人的歡迎,生產還算得上興隆。蘇仁後來任總號執事後,漢口字號就由李馨齋擔任執事,在大德誠總號樓上,喬東家進城來就在此樓上居住,並在此召開各商號會議,研究商事信息,尤其是商行內信息,更為重要。蘇仁是深得喬映霞財東賞識的同仁,至一九二八年春,蘇仁突然因病逝世,大德誠總號執事,商界認為由李馨齋接替蘇仁為宜,但財東反復研究後,聘任綏遠老板徐爾遜任執事,李馨齋等同仁卻被精簡出號。當時,在祁縣商界竟嘩然一時。據內幕人士透露:南路茶幫賺錢,北路放貸收不回來,蘇仁為了同仁義氣,暫把茶幫之款,挪用給北路同仁通融,給東家回報後,再轉賬調南路,不想蘇仁一死,責任就在李樹蘭身上了,喬映霞一怒之下,便開除了李馨齋。雖然喬映霞此時神經有點失常,但還是管事的。兩年後,徐爾遜仍然由於放貸收不回來,制茶的第一付本錢,便無法維持,交待不了財東,只有歇業停辦。當時,有人說:並不是財東再拿不出資金,而財東反復研究後,認為無棟梁之才了。徐爾遜何許人也,他是一個善寫會畫,只得部分財東賞識的人,而對制茶業務毫無半點知識,他是一個三國時期馬稷式人物。從此,由喬致庸創業的茶票莊生意,就剩下票號一枝了。有詩嘆曰:

          財源茂盛三月春,

          爭得桃李滿園紅;

         滿園紅,適逢盛時,

          驚嘆一枝花蕾空。

  二、宏源川茶莊一展宏圖

  李馨齋被大德誠茶莊開除出號後,按八釐生意的身股,財東給算了一萬多銀元,可以說是清股錢吧!很快就和長裕川同仁張竹銘先生籌建宏源川茶莊,合資20萬元。以李馨齋為首的大德誠同仁為一方,以張竹銘為首的長裕川同仁為另一方,各拿10萬元。大德誠同仁有閆子榮、蘆大英、郝家棟、武耀三等人,長裕川同仁是楊冀川、渠錦堂、張子齊等人。李馨齋分管制茶業務,張竹銘負責金融財務。凡入號就業,按入股金多少,給頂身股多少,這樣既是銀股,又是身股,創造了銀、身股合二為一的經營模式。一日,閆維藩老先生把李馨齋叫到寓所,以長者身份安慰李馨齋說:“不要心急,實在是財東不明底細,就跟我當年被平遙蔚長厚開除一樣,他們不識謀士的帥才,我看大德誠氣數將盡了。”並拿出3千銀元入了股。李馨齋很感謝維藩叔對他們的安慰、照顧。閆老和我父親是摯友,所以他又傾心談出自己的衷言,李樹蘭說:“我對財東一直忠心耿耿,別無他心,我本人對社會人士很講義氣,可能受了點害。實際,我能不聽總號的指示嗎?”並說:“我想讓您老主持,向相與、親朋,以借貸名義,搞5萬元活動資金,閆維藩慨然允許。”

  不到一月時間,宏源川茶莊轟轟烈烈舉行了開帳儀式。總號設在漢口,分號設在祁縣東大街恆和祥雜貨鋪後院。李馨齋為大掌櫃、張竹銘為二掌櫃,分號由楊冀川、武耀三負責,東、西兩口也設了辦事處。張竹銘,文水人,書法很好,能說會道,而且懂得法律,文學深厚,社會關系不錯,受人尊崇。他們很快建立了號規,並在祁縣商界請客吃飯,以建立宏源川茶莊的信譽和實力。字號開帳需得到茶幫和商界百業的認可,這是初成立字號的必經之路。否則,社會上各路神仙會不承認你的寶號,也不支持台舉你個人。他們在漢口也同樣舉行了開賬儀式和請客吃飯的商界雅韻。在塢山界復三裡內設了宏源川總號。便開始進茶山制茶了。

  李馨齋認識一位武漢市官員,聽說是武漢市市長,姓何(或賀),兩人結為金蘭。他聽到李樹蘭的情況後,曾拿出3萬元現金,存在宏源川茶莊,宏源川按貸款收下。由於資金足,所以宏源川很快在市場上活耀起來,得到各界的尊崇。大德誠茶莊經財東聘徐爾遜為總號執事後,僅僅過了一個年頭,就宣告破產倒閉,歇業停辦了。真如閆維藩說的:“這號號人根本使不得,甭說總經理,就是三掌櫃,也不是行家(三掌櫃是管總務,膳食的),善寫會畫,不懂業務知識,頂個屁用!”宏源川得知大德誠倒塌後,湊手把漢口羊樓洞、鹹寧等地的財產廉價折購,並把失業同仁又聘用到本號,計有:溫祥成、王之輝、郭生成、劉源生等人,閆敦瑾因身體單薄多病,在家看經念佛,不願受聘。今有刺耳詩一首為證,詩曰:

           喬東一時昏了心,

           誤選執事徐爾遜;

           不識商界風雲變,

           只圖一箭揚名身。

           誰知天公不作臉,

           巨款放貸沒收成;

           財東面前怎麼過?

           恨天哭地都不靈。

           善寫會畫頂個屁!

           只有倒塌大德誠。

  宏源川借了大德誠茶莊的東風,很快就占了大德誠茶莊舊有的市場,所以生意火爆,產品暢銷。雖然受俄國茶商的襲斷,但失去的是國外市場,在國內北方各省市民間還是享有盛譽的。生產的磚茶,少數民族不識漢字,只要把三個指頭放在磚茶商標“川”字裡而不外露,就認為是上等好茶而爭相購買(見宏源川茶莊的磚茶照片),宏源川除了生產磚茶外,還生產綠茶,在1937年日本鬼子侵華後,我家在三間房屋內存放著二三百箱綠茶。包裝用薄木板釘的木箱。上書商標等字樣。真是:

  大德誠用人不當,徐爾遜未老先衰,經營倒閉。

  宏源川眾志成成,李馨齋獨占一方,生意興隆。

  聽我父親說:1933年左右,孔祥熙要成立亞洲最大的茶葉公司,資金不拒,要聘用晉商茶幫人員,並和我們認鄉親關系,我們股東認真研究後,沒有答應。”張竹銘說:“伺侯人家官兒,咱們沒有那福氣。一者咱們是庶民百姓,與官府無聯系,沒有後盾支持一旦出事,掉了腦袋還不知怎死;二來聽說孔先生特別難交待,很難對付,如果給人家把生意賠了,老孔責難人的言詞,相當嚴肅,有時甚至惡語傷人,根本和咱們祁縣財東的風度不一樣,到那時你說咱們該不該吃他訓斥!何必呢?咱們就這麼小打小鬧吧!這輩子我看也給後人們創得不少了,如果兒孫們有福氣的話,也吃穿不完的。”抗日戰爭開始後,宏源川停業,張竹銘和我父親就在祁縣分號,到1939年後,這才又去了漢口茶山,生意尚可。但受金融不穩定、通貨膨脹之苦,也賺不了多少錢。到1944年冬,抗日戰爭反攻時期,盟軍飛機轟炸武漢,我父不幸中彈片被炸傷,斷左臂,失血過多,而慘死。從1904年赴漢口辦茶經商,整整四十個年頭,為茶路獻出了寶貴的一生。抗日戰爭勝利後,46年夏,孔祥熙又托人要晉商茶幫人員,成立茶葉公司,張竹銘等股東會議研究後,仍然沒有答應。張竹銘這次認為,必須好好商議措詞,免得對人家不恭。眾股東看張竹銘修書簽謝。後孔先生傳來話說:“沒想到晉商茶商如此人才濟濟,我孔氏集團不及也。”

  1949年全國解放後,據說是蘇聯專家來尋找大德誠和宏源川的產品,所以得到政府信任,訂購一萬箱磚茶,並且預交款30%以上,交貨後一次結清,所以宏源川茶莊這時紅紅火火,賺了很多錢。1952年春,開始第一次三反五反政治運動,當時商人不識黨的政策,以偷稅漏稅名義,把張竹銘打成老虎,不法資本家。賠退了舊幣幾百個億(合現幣幾百萬元),張竹銘夫人見丈夫如此下場,一時想不開,竟上吊自殺了。運動後期,又給平反了,說是民族資本家,而且是國家扶植的企業,讓張竹銘一行同仁就業中國茶葉公司。但張竹銘認為,能撈到活命就不錯了,現在已經家破人亡,無心上進,便告老返鄉,而且已過花甲,宏源川資產也只剩一個蒸汽鍋爐,變賣以後,回了太原,每股貳百元舊幣,作為股東的遺金,開了股東會,交待了股東,從此宏源川茶莊歇業停辦。

  今有我父親成立宏源川茶莊後照片遺物,照片1930年前後,共五位老人,中間為李樹蘭,左二為閆子榮,其余三位老人,不認識,雖經閆敦瑾等長者回憶,他們也想不起是誰。

  隨著時光的流逝,這張老照片上的辦茶商人,可能會越來越被淡忘;但他們在晉商萬裡茶路上的貢獻,卻永遠銘記在後人的心中。他們在茶葉之路上所樹造的晉商精神,以及共同演繹的茶道文化,將為我們研究晉商文化,留下了一個永恆的課題。

 

上述資料來源:http://wenhuajinshang.com/xinwen/20122271117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