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羊樓洞茶葉,以老茶為最多,多半系在該地制成茶磚,銷售外地,不經制磚而裝包運銷也有,但為數較少,老磚茶每年產銷量約10萬多箱,多時超過20萬箱。紅茶與青茶,皆非該地所重視,此兩種茶皆不制磚,而系成包運銷。青茶歷年約銷2千余包,紅茶亦不過此數。

該地茶商,以山西幫勢力最大,在民國十六年以前,有山西幫二十余家,資本皆在2萬元至10萬元以上,山西幫習慣在立秋後停止收買茶葉,故當時茶樹較茂,產量亦豐。老茶磚行銷內外蒙古,尤以外蒙幅員廣袤,行銷最多。其貿易路線有二:其一由平漢路經包頭(稱為西口)入蒙古;其二由平漢路經張家口(稱為東口)入蒙古,概以磚茶運銷。民國16年後,因蒙古獨立運動,西幫裹足不前,勢力大減,該地僅有西幫六家,資本多的在10萬元左右,小的在2萬元左右,刻蔔外蒙銷場,完全被俄商操控,西幫於漢口價高時,則在漢脫售,漢價低時,不得不自行運往內蒙銷售,但售價不高,往張家口等處,屯積存貨甚多,至於青紅茶則多運往山西銷售。

除山西幫之外,尚有粵幫,粵幫系代洋行收買,大半系洋行中買辦,該幫將資本加入本地幫商人,其資本數千到45萬,粵幫從前代俄商與泰洋行等收買,自協助會成立後。各行打銷,該幫乃完全代協助會收買。

粵幫雖與本地小資本商合作,代協助會收茶,但與山西幫各自營業,並無競爭情況。

茶園狀況

該地附近多山,茶園山滿皆是,其面積無從統計,近來因貿易衰落。農戶少有添種新苗,茶樹高度,約在兩尺左右,茶園中的工作,大都茶戶家人做,農戶對於培養茶樹,很不注意,加肥多用人畜糞,還有任其生長,而不加肥的家戶,有松土(即除根下之草)二次或數次的農戶亦有竟不松土的。農戶采茶,視茶商收買與否為轉移,以前由山西幫專買時代。立秋後即停止收買,故農戶立秋後,亦不再摘,茶樹較茂,現時該地有粵幫代洋行收買,立秋後仍繼續收葉,農戶不知利害,貪一時之利,任意采摘,致茶樹虧損,收獲逐年減少。

采摘時期與收買時期

青茶在農歷3月初開始采摘,3月底即有茶商收買,紅茶四月中采摘,四月下旬即有茶商收買,青紅茶采摘時期,均不過一二月,故其產量不多,而非該地所重視,老茶自4月底直摘至立秋以後。四月五月所摘者較細,立秋前後所摘者較粗。

茶葉初制

老茶除曬干外,無其它手續,青菜摘上,在鍋中略炒,炒後有足踏,使之卷縮,紅茶不用炒,而於日光中曝曬後踏,踏後再揉,初制之青紅茶,其水分甚多,初制手續,皆在農戶家中完成,踏茶揉茶,每人海日工資約13001400文,合2角有余,但茶戶須供伙食,酒肉,每人每日在2角以上。  

交易情形

茶戶將茶挑至鎮上售與茶商,均系現款交易,茶商借錢給茶戶而後收茶物,現在罕見。生茶之價格,因其干濕程度不等,而有差異。細茶每斤約400600文,粗茶3百文;濕茶價低7成左右,生青茶每斤約8001200文,紅茶每斤約2100文,皆系18兩稱計算,青紅茶生葉皆甚濕,商家將其炕干,每斤只得半斤左右。

制磚情形

制磚僅指老茶而言,老茶有粗細,細茶收到後,命工人將其堆起,然後取而篩之,篩後用籮筐將末及葉分裝,其葉中尚有細茶梗,則歸婦女揀出,淨葉另堆起一處,茶末須再經風車風過,風車分4格:第一格分出者為灰土,去而不用;第二格為極細之梗,取出備用;第三格為碎葉片,亦有用途;第四格為所余雜質,棄之不用,粗老茶收到,曬之使稍干,然後堆於屋中,堆中掘溝道一二條,使空氣流通,經1月之久,茶梗始干,干後取出軋斷,軋後再篩,篩後作法與細老茶同,然後將粗葉,細末,及軋後之梗等摻和成一堆,以備制磚。

揀茶婦女每揀茶1斤,可得20文銅元1枚,每日每人可得二三角,不供伙食,其他堆茶,篩茶,風茶,軋茶工人,每日每人可得工資1800文,連伙食計算在內,茶磚作成箱後,尚須給以酒資。多少不等,作磚期間每家有工人五六十人,每日出磚150160箱,工人之數大半如此。

壓磚時,將細茶及粗茶之滲雜物,分別稱量,用布分包,若以每箱9427塊茶磚計算,每磚約重55兩,共裹一布包,小包及大包,共入甑中蒸過,蒸後由壓磚工人將4兩之包一包,撒於木盒(稱為壓盒)之底面及四周,再將47兩一包之粗葉,加入其上,而上再鋪一層四兩一包之細葉,放在人力轉動的螺旋磚機下,壓緊成為磚形。作磚160箱蒸茶須煤2噸,成磚後將其挑出涼干,須涼兩星期左右,或用火炕,1周可干。

壓磚工人,每日可得工資500700文,另供伙食,每日每人約費1300文,磚成後亦須給以酒資。

磚茶包裝

茶磚大小不同,每箱有裝27塊或36塊,但皆系94斤,此種貨均銷張家口。此外有大箱裝39塊或24塊,每箱皆重約136斤,此種貨銷包頭,茶磚干後,須用紙包,內包粗紙1層,外包細紙1層,紙包外須再用笱葉包1層,然後裝入竹箱,竹箱外須捆篾兩道。

包紙工人經裁紙及箱上寫字,多系包工,每季無論出茶多少,皆系一定工資,大約1314人每季(每年只一季)共可得洋1000元,伙食尚須由茶商供給,其他裝箱捆篾等工人每日每人可得五百文至七百文,伙食在外,亦有酒資,大約五人每日可共裝茶一百箱。

青茶收到時,即炕一次,俟後過節時,復炕一次,篩後的茶,須將茶梗自茶中揀出,茶末則用風車風過,然後再炕一次盛包,紅茶情形略同,不過篩之次數較多,每篩一次;須炕一次,此等工作,均系包給工頭,工人每日每人可得700文至1000文,及2000文不等,膳費在內,青茶每百斤約須費工資洋22角,炕3次需木炭亦較費,大約每百斤紅茶須多費洋1元,青茶及紅茶皆以篾簍盛之,內中尚有一層細麻袋,每簍可盛70斤,但粵幫盛包每包70斤,山西幫每包盛140斤。

茶之運輸

老茶磚由羊樓洞汽車運至湘鄂路趙李橋車站,每箱運費0125元,至站後交轉運公司運至武昌,每箱給以運費041元。

青紅茶由羊樓洞運至趙李橋,每百斤消運費2角,由趙李橋交轉運公司,轉至武昌,每百斤運費8角,由漢口運至山西榆次,每百斤5元。

 

上述資料來源:http://hbgxgc.library.hb.cn:4237/UserCenter/usercenter?nodeid=20040921165456&querytype=3&viewjbid=55555555555555&treeid=20080724160609&bibid=7905&deptid=00000000000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