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關於紅茶鼻祖正山小種,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
一是,不是所有的正山小種都產自其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以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域內;
二是,即便正山小種年產量近乎40萬斤,但是大多數人喝到的也不見得就是正宗的;
三是,這種現像,或已成為業內公開秘密。
但,關於正山小種的亂像仍舊在發酵:
第一個故事,一位桐木關本地人在收到其外地茶友幫忙購買正山小種的請求後,向其郵寄了一款品質不錯的正山小種。隨後,他卻受到了一萬噸傷害。茶友批判:你寄來的正山小種,還不如廣西產的“正山小種”好喝;
第二個故事,一位桐木關本地茶農招待一位慕名前來的茶友,並欣然拿出自家正山小種邀其品飲。隨後,茶農受到了一千噸傷害。茶友表示:你這款正山小種有一股“煙味”,看來是工藝問題;
第三個故事,佳節將至,一位收到桐木正山小種的茶友,在品飲後連連搖頭:除了比較耐泡,湯色不夠紅,蜜糖香太淡,送茶之人其心不夠“誠”;
第四個故事,近年來,部分茶葉市場、電商平台的“正山小種”風生水起:我們這裡均是原產地采制的正宗紅茶,量大、價低。
實際上,正山小種概念混淆不清、魚目混珠冒名茶層出不窮……盲目追捧下,部分逐利心切的商家將正山小種推上了一個尷尬的境地。這一切,均或多或少地間接造成了如今正山小種的“不能承受之痛”。
國內紅茶市場現狀
在此之前,市場上幾乎95%以上的紅茶都用於出口外銷。紅茶之於國人而言,太過陌生。直到2005年金駿眉誕生,國內紅茶再度迎來黃金時代。
這也就意味著,紅茶開始重新回歸國內品飲的主流市場。
尤其在金駿眉橫空出世之後,國內紅茶市場越來越火。近年來,尤甚。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市場獨樹一幟的武夷紅茶,因其滋味醇厚回甘,香氣純正高揚,備受追捧。在此境況下,其價格從每斤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且當中不乏冒名之輩,紅茶市場漸入混沌。
根源:世界最早的紅茶,歐洲人的最愛
另一邊,作為世界紅茶鼻祖的正山小種,尤為嚴重。
實際上,正山小種並非新物。早在清朝時期,正山小種便成為了西方與中國貿易的主要產物。並且,一度掀起了整個歐洲皇室貴族的紅茶文化。
正山小種受寵,與市場青睞不無關系。從全國範圍來看,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正山小種這一品類真正被國人接納,正是從2005年之後開始的。
至此,正山小種的名氣在全國擴散開來,紅茶愛好者似乎皆以“你喝過正山小種嗎?”為傲。不可否認,借此正山小種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顯然,這杯被歐洲人寵愛了幾個世紀的紅茶,可能從未想到在回歸國內市場之後,迎接它的不只是榮耀與贊譽,還有喜憂參半的一地雞毛。
從最初驕傲的“你喝過正山小種嗎?”,到如今質疑式“你喝過真的正山小種嗎?”一路走來,隨著正山小種廣為人知,大眾對其需求逐漸攀升。以“外山小種”或其他茶葉假冒源源不絕,陷入尷尬的亂像之中。
亂像成因一:產區唯一,正山小種卻很忙
據不完全統計,單是“正山小種”在某搜索平台的熱度結果就一度達到約五百萬個,這還不包括在某電商平台多達100頁的寶貝。各種與“正山小種”相關的產品,令人唏噓。甚至,價格從每斤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
那麼,這些所謂的正山小種從何而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搞清楚正山小種的原產地到底在哪裡?
按照國標中指出,正山小種是指產於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以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域內的茶樹鮮葉,用當地傳統工藝制作,獨具似桂圓干香味及松煙香的紅茶產品。根據產品質量,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共4個級別。
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在桐木村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這個不大範圍內的正山小種,才能名副其實。並且,前提還包括“當地傳統工藝制作”。
盡管有人試圖將正山小種的範圍擴至武夷山市全境,甚至武夷山之外。可在當地桐木人心中仍有不成文的規定。
桐木息息生息六代的非遺正山小種紅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張筆清表示,“正山範圍內,不止產出正山小種。而小種紅茶也不能都被稱為正山小種。簡單地說,只有正山範圍內的小種紅茶,經過傳統工藝加工而成,才能成為正山小種。其中,又以麻粟、掛墩、江墩三個地方的茶葉品質為尚者。”
低價、量大“正山小種”,品質堪憂
當然,即便是購買的價高者,也不見得就能喝到真正的正山小種。要知道的是,高等級正山小種的核心產區範圍更小。
據常年深扎於桐木的資深茶人表示,“近年來,一到開春,桐木就會湧現出許多拉著茶青的武夷山外的車隊。在經過當地茶農的加工後便成了名副其實的‘正山小種’,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外山茶。另外,烏鴉變鳳凰的還不止此,更為甚者直接是假冒。除了套用‘正山小種’四個字,不論產地,品種、工藝皆與其沒半毛錢關系。”
換句話說,那些來自全國各產地的原料,以及說不清品種工藝的低價“正山小種”,品質著實令人擔憂。
亂像成因二:正山、小種概念混淆不清
“為什麼喝不到正宗的正山小種?”、“為什麼仿制的這麼多?”
主要原因還根結於:大眾只知其名。從不斷被仿制,到大眾以假為真,其實都折射出一個現像——正山小種火了,正山小種亂了。
真的是正山小種名不副實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實際上,仿制正山小種這事還真不是現代人的專屬。在《武夷茶經》中描述,由於正山小種在歐洲市場的廣泛流傳,引得武夷山桐木關附近的茶農,紛紛仿制。為了區別桐木區域與周邊茶葉品質的不同,人們將桐木關及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內生產的稱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外則稱為外山小種。
其所謂“正山小種”紅茶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高山地區所產之意”。這個“正”,也是正宗、正統之意。
同時,書中還指出:“外山小種”是涵蓋政和、坦洋、屏南、古田、沙縣及江西鉛山等地所產仿制正山小種品質的小種紅茶,質地較差,統稱“外山小種”或“人工小種”。
另一邊,關於“小種”的說法並未完全統一。有小部分人認為,其“小種”是指其稀少而珍貴的意思。
但在更為通用的官方說法中,是指茶樹品種為小葉種,且產地地域及產量受地域的小氣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種”又稱“桐木關小種”,以區別正山以外所產小種。
張筆清則表示,“實際上,正山小種是用桐木關內生長的傳統武夷菜茶群體品種制作而成,並由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制成,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品質特征與高山韻味。即使是使用同種工藝制作的外山小種紅茶,也不能被冠以‘正山’之名。”
亂像成因三:以“正山小種”之名,占據半邊天
正山小種被仿制了,正山小種被“罵”了,大眾送上“臭雞蛋”。一杯有著近400年盛譽的世界紅茶,名聲在外,卻淪落到如斯境地。
不過令人悲哀的,還不止於此。
近年來,隨著正山小種的熱度一路飆升,其仿冒之勢,愈演愈烈。甚者,只是借“正山小種”之名,就躋身市場。
那麼,正宗的正山小種應該是怎樣的?
根據國標中對特級正山小種感官品質要求所指出:其干茶條索壯實緊結勻齊,色澤烏黑油潤,香氣純正高長、似桂圓干香或松煙香明顯,滋味醇厚回甘、顯高山韻、似桂圓湯味明顯,湯色橙紅明亮,葉底尚嫩較有皺褶、古銅色勻齊。
等級下降,品質、口感也隨之下降。
另外,人們常說的“松煙香、桂圓湯”,則是以張筆清為代表的傳統桐木人眼中,最高等級及品質的代表特質。
正山小種的松煙香從何而來?
事實上,正山小種根據工藝不同可以分為,有煙正山小種和無煙正山小種。傳統的有煙正山小種是以青樓為載體,使用松針、松木熏制而成。
其,利用三層木質結構的青樓進行萎凋和熏焙,茶葉通常放置於青樓的第三層。在接受地下一層燃燒松木所產生的熱量的過程中,又經由一、二層稀釋後,使得溫度達到最佳狀態,從而形成明快而清爽的松煙香。
這,也是正山小種松煙香的主要來源。
可以說,之於正山小種傳統工藝而言,青樓具有重要價值,也是制作傳統有煙正山小種的必備“設備”之一。
如今,得以流傳並使用的青樓,少之又少。張筆清認為,正山小種繁復的傳統制作工序裡,凝聚了歷代茶人的智慧精神。而其位於麻粟的老家中,仍舊保留著上百年的青樓,傳統制茶工藝也因此傳承下來。
為什麼市場上很多正山小種沒有松煙香?
一是,迎合國內市場需求。一部分人在口感上不易接受松煙香(味),目前市場大多以無煙工藝為主,無煙正山小種更符合大眾口感。
二是,傳統制作工藝成本較高。桐木關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後,當地的松木已經全面禁止砍伐,所以現在所制作的傳統正山小種所需松木,都需要從外購買,且桐木保護區對於外購的松木,也有著極為嚴格的審批條件。
實際上,在桐木本地,更多的老制茶人仍舊保留著傳統工藝。
對此,張筆清表示,正山小種發展至今,由於技術的進步和新設備的不斷出現,傳統的工藝已經被不斷簡化。但其卻具有極高價值及意義,這不僅是正山小種得以保留並延續最原始品質與韻味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制作工藝四百多年來的技藝傳承,更是為了今後深入探討鑽研的重要依據。可以說,無論過去,現在,抑或是未來,正山小種的傳統制作工藝都對於帶動桐木乃至整個紅茶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紅茶鼻祖正山小種,憑借其“松煙香,桂圓湯”已然征服了全世界。即便市場亂像下,名不副實的“正山小種”能似其形,卻不能兼具其內質。這源於桐木所特有的地理環境與生態條件,更是與其傳統制作工藝及獨特口感滋味,不無關系。
事實上,正山小種的市場亂像仍在持續發酵。但當大眾不再盲目追捧,且其認知逐漸清晰之時,正山小種或將迎來更嶄新的未來。
這不僅是以張筆清為代表的桐木制茶人的迫切心願,也是我們每一個紅茶愛好者對市場的期盼,更是對享譽400年盛名的紅茶鼻祖的一份尊敬。
上述資料來源:http://new.qq.com/omn/20180119/20180119B0DC4W.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