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福鼎白茶成功崛起,成業界最受歡迎的茶界新星。之所以能成為那麼多人的喜愛與受到人們的關注,不僅是因為白茶的保健養生功效、口感清潤和養,更因為其具有收藏價值。

 

 

這是廣東茶粉(G)與福鼎茶友(F)的一組對話:

 

F問:聽說在廣東,現在市場上老白茶有多少?

 

G答:很多很多!

 

 

G問:現在市場上有多少“老白茶”是真正的老白茶?

 

F答:很少很少!

 

 

G問:有人說,從當年國有茶葉公司收購了庫存的白茶,是真的嗎?

 

F答:有可能是假冒的。因為在2000年福鼎茶葉公司改制之前,國有茶葉公司按照國家計劃生產的,不會擁有比較多的庫存,皆因與國有企業體制有關。”當年國營長沒有折價賣出去的茶葉,如今成了價值驚人的寶貝。”這句話很忽悠的哦。

 

 

G問:到底什麼是老白茶?

 

F答:關於老白茶,市場上並無普適定義,一些號稱3~5年的也稱老白茶,而且市面上的所謂老白茶年份灌水相當嚴重。7~10年以上的,稱起為老白茶方才有些底氣。

 

 

G問:老白茶能喝出老年份嗎?

 

F答:還是可以喝得出來的,年份不夠,茶的寒涼沒有褪淨,無論是身體的感受抑或是口感都能覺察。

 

 

G問:太多知識了,可否普及一下老白茶基本知識?

 

F答:好的。下面,就請聽我一一道來~~~

 

 

 

 

茶性.

 

福鼎白茶之所以能成為那麼多人的喜愛正是因為白茶受到人們的關注,不僅是因為白茶的營養價值高、口感清潤和養,更因為其具有收藏價值。

 

 

在如今的各地茶市場,老白茶已經成為一道吸引茶客的風景線。老白茶,即貯存多年的白茶,其中的“多年”是指在一個合理的保質期內,比如10~20年;在多年的存放過程中,茶葉內部成分緩慢地發生著變化,香氣成分逐漸揮發、湯色逐漸變紅、滋味變得醇和,茶性也逐漸由涼轉溫。

 

 

存放幾年的老白茶,湯色金黃透亮,口感鮮爽,有那麼一點點澀味,但回甘明顯,像四五年的愛情,雖然有一些摩擦爭執,但還是甜蜜,充滿激情。一些存放多年的老白茶,茶湯晶瑩透亮,陳香撲鼻,順滑綿長,雖然經歷了歲月的磨煉依然生氣蓬勃,像一個歷練風雨的堅強男子,從內向外透涵著無限生機和不安分,又如那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詼諧幽默的賢者,和他相處,總覺得渾身通透,精神煥發。

 

 

一些制作工藝上乘的福鼎老白茶,湯色紅濃如陳年葡萄美酒,濃艷得炫目美到極致,舉杯輕聞,陳香,卻淡如薄煙,早已沒有新茶撲鼻而來的清香。而慢飲一口,茶湯醇厚,黏稠,但滋味卻很平淡,沒有任何刺激味蕾的感覺,不由得想到“少年夫妻,老來伴”這句話。

 

 

 

 

產量.

 

即便白茶漸熱如今日,仍然是小品類茶,占比不足1%,更何況十年之前。2006年,福鼎白茶在福鼎市政府等多方力量推動下方才興起,產量本身並不高。

 

 

老白茶存世量是非常稀少的。那是因為在過去,白茶一般以散茶的形式存在,儲存所占庫容量大,加之白茶屬於小眾茶類,全手工采摘和制作的原因,使得流傳下來的“老白茶”少之又少。

 

 

有數據顯示,2000年之前的福鼎白茶產量在1000噸左右。當然,如果這1000噸能在國內流通起來,也不算太少,但問題恰恰是當時的白茶主要用於出口,換取外彙。2007年之前大約3000噸左右,2007年,福鼎白茶產量是4500噸,2010年是7000噸,2014年是7800噸,2015年是1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人在喝紅茶的時候,喜歡加入一點白茶,此後百余年時間裡,福鼎白茶主要用於出口港澳、東南亞、歐洲等地區。2007年以前,福鼎白茶95%出口;2007年至201045%出口,2011年之後,出口量開始急劇下降,2014年才25%出口量,2015年不到15%

 

 

 

工藝.

 

目前在市場上,出現了不少餅狀的老白茶產品。那些號稱存放了十年以上的白茶餅,很值得推敲懷疑。因為白茶是模仿普洱茶的工藝進行壓餅,是近七八年的事。而且有個別商家會將部分陳年茶和一些新茶摻在一起,當作老茶賣高價。

 

 

2000年,福鼎幾個茶商到雲南昆明雄達茶城開茶店,首次把福鼎白茶帶到雲南昆明試制茶餅,給廣州的客戶體驗,直到2002年七八月期間,福鼎白茶餅才試制成型,開始走上商品化道路。可以說,2006年之前壓制的福鼎茶餅幾乎沒有量的。

 

 

2008年,福鼎白茶獲得“奧運五環茶”榮譽,福鼎市政府委托一茶企業開始試制緊壓茶模具,但當時使用的茶磚形式,大概在當年11月才大量采用圓餅形的模具,至此福鼎白茶緊壓技術才成熟。

 

 

201510月,福鼎白茶緊壓技術地方標准獲得國家質監局批准並生效。目前,福鼎市相關部門正在開展授權緊壓茶生產許可。

 

 

 

品質.

 

據了解,真正意義上的老茶,大部分都是在溫度、濕度適中,通風透氣,清爽無雜味的環境下緩慢自然發酵的過程,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品質。但市場上的一些“老白茶”可能並不那麼純天然。

 

 

近年來的白茶熱,也使得部分商販開始作舊茶葉。就是通過制造高溫、高濕、通風不暢的環境,人為加速茶葉陳化。但這樣的茶葉與自然發酵的老白茶相比,口感等大相徑庭。

 

 

福鼎白茶的新白茶,性涼。剛出廠的新茶,茶湯清純透亮,入口青澀不已,像剛剛開始的愛情,有那麼一點點羞澀。但那青澀化得如此之快,立刻轉為回甘,舌根、喉嚨都能感受到甘洌泉水般的清甜,就如兩情相悅,彼此心動般的讓人難舍。

 

 

 

市場.追溯芳村茶市發展,上世紀90年代至2000年之間,是鐵觀特點的白茶成功崛起。

 

小編先來說說廣州芳村的茶市,這樣更容易理解福鼎白茶興起的前因後果。

 

 

追溯芳村茶市發展,上世紀90年代至2000年之間,是鐵觀音的天下;2000年到2007年是普洱茶的天下;2008年,普洱茶低迷,給一紅(紅茶)一黑(黑茶)騰出市場空間,成為茶市的兩匹黑馬;2013年起,普洱茶(古樹茶)、紅茶(金駿眉等)等價格高漲,茶人以及消費者開始試圖尋找其他茶類替代品,同樣具有越陳越好特點的白茶成功崛起。

 

 

老白茶身價激增,讓人不禁聯想起2007年普洱茶“價格風暴”。廣東茶粉說:“是有點像,但還是不太一樣。”

 

 

福鼎茶友說,認為,當年的普洱茶“價格風暴”好似炒股票,不論質量,哪怕茶葉還未到,價格就已飆漲,但如今的老白茶,還是要看質量和年份,真正好的茶價格漲幅才高,所以理性成分大一些。

 

 

2004年之前的老白茶,有些藏家手裡是有一些的,但不願出手,流通不起來,這也算是市面上少有真正的10年老白茶的原因之一。

 

 

 

時間.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是制作福鼎白茶的優異茶樹品種,已經有上千年歷史,被認定為國家級良種,稱為“華茶1號”、“華茶2號”,只有使用這種原料制作的白茶才具有豐富的物質,存放後藥用價值、保健價值會越來越好。

 

 

2004年,由張天福題寫“福鼎大白茶”,同時“福鼎白茶”公共品牌集體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獲得國家許可,作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通用商品名稱,確定福鼎白茶保護區域為:福鼎市行政區域內東經119°55′120°43′北緯26°55′27°26′17個鄉鎮開發區。

 

 

2007416日,市委常委擴大會議研究決定成立福鼎市茶業發展領導小組,組成人員涵蓋市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分管領導,以及涉茶相關單位行政一把手,標志著福鼎白茶發展進入了一個有組織、有策略、有規劃的全新發展階段。

 

 

2010年,福鼎白茶獲得“中國世博十大名茶“。福鼎市政府特制的一款福鼎白茶被聯合國館永久收藏。此後,福鼎白茶收藏概念開始深入人心,老白茶的升值速度驚人,每年的升值幅度在30%以上。

 

 

2011年,在上海舉辦的豫園國際茶文化藝術節的拍賣會上,一塊存放20年、淨重375克的福鼎老白茶餅以18.8萬元成交。

 

 

2014年,福鼎白茶可謂茶市中的一匹“黑馬”。當年326日,福鼎茶葉交易市場開市首日,與2013年同期相比,同標准的茶青價格上漲了33%50%。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14年中國茶產業形勢報告顯示,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高檔名優茶價格在2013年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

 

 

2015年,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條件下,福鼎老白茶價格竟然逆勢上漲,這在茶圈頗為罕見。

 

 

 

歷史.

 

清朝後期,國內外紅茶市場風雲突變,競爭異常激烈。從國際看,雖1860年的中國還是國際市場上的紅茶主要輸出國,但1893年英國紅茶的市場份額已有一半被印度、錫蘭占有;從國內看,祁紅茶1875年一經創制,迅速異軍突起,很快就擠占了閩紅茶的市場。

 

 

此時的福鼎茶商,已經看到危機所在,才想起了曾在太姥山喝過的“綠雪芽”,決定另辟蹊徑,改做白茶。他們估計是在僧人(也就是傳說中的所謂仙人)指點下,在太姥山中找到了“芽壯毫顯”的大白茶茶樹,然後針對古白茶制作“看氣候制茶”的弊端,研究出了一套更適合商業化生產的現代白茶加工工藝,制成了白毫銀針並投入商業化生產。

 

 

最初,白毫銀針是用以拼配紅茶出口的,因產量稀少、價格昂貴,歐美人士飲紅茶時加入少許白毫銀針用來增加美感、提高檔次。雖閩紅茶在國際市場上已大幅度消退,但仍占據一定份額,故搭車出口的福鼎產白毫銀針很快便打開了國際市場。之後,福鼎產的白牡丹及其他大眾化白茶陸續開發出來,但白茶產量仍少,故一直作為特種茶專供出口長達百余年。

 

 

 

老白茶可遇不可求,建議新手可以一邊喝一邊收藏,只要存放適宜,新白茶也能轉化成老白茶。小編認為,一款茶葉的產量、市場投放量,直接決定了它的升值空間的大小。收藏愛好者需要先熟悉茶行業,深入了解之後再逐步加入白茶收藏的行列。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茶葉主要還是日常消費,既非奢侈品更非收藏品,品茶還是要保持良好心態。

 

 

 

上述資料來源:http://www.xincha.com/p/8571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四宜茶坊 的頭像
    四宜茶坊

    四宜茶坊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