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6           渠江薄片,益陽團茶運銷湖北,江陵,襄陽一帶。薄和益陽團茶均為湖南黑茶【唐帶楊燁《膳夫經手錄》】

☆公元935年前後       “潭卲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滓也。其色如鐵即安化黑茶也【五代毛文錫《茶普》】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公元1524年(明世宗嘉靖三年)以商茶低偽,悉佂黑茶,黑茶一詞見諸文字.[《明史》卷八0《食貨志四。茶法》】

☆公元1595年(明萬歷二十三年)西北茶商多越境至湖南私運湖南黑茶邊銷,御史李楠以妨礙茶馬法政,請求朝廷禁止。經戶部批示,從此西北官茶以漢中,四川為主,湖南茶為輔。【《明史》卷八0《食貨志四。茶法》】

桃源人民采用老葉制成黑茶,商人運往湖北市,轉售內蒙,藏,回族。【明國《桃源生縣計志》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公元1644-1661年(清聖祖康熙年間)清初茶法沿襲明代,官茶由茶商自陝西領引納稅,帶引赴湖南采買,每引正茶50公斤,准帶附茶7公斤【趙爾僎等《清史稿》】

☆公元1644(順治元年)(清世祖順治年間)順治初年,定易馬列,每茶一篾,重十斤,上馬給二十篾,中馬九篾,下馬七篾。涇陽磚每封舊稱五斤,每二封裝一篾婁,此為茯磚茶的最初文字記載。

☆公元1662-1722     向列茶商皆自山西帶引赴湖南買茶。1683年定額定22400引,內易馬20796引。自後由甘肅發引行銷28766引,其中西商大引27296引,於西寧,莊浪,洮岷,甘州各處地方行銷。。。。每茶50公斤,作為10篾,篾2封,每封2.5公斤,官商各半,政府共佂茶136480篾。【清。嵇璜《清朝通典》】

☆公元1723(清世宗雍正元年)清雍正初,桃源沙坪溪山一帶,有蔣,周等八姓本地茶商專制黑茶···黑茶運銷,盛機一時。【民國《桃源縣生計志》】

☆公元1370年(清世宗雍正八年)安化苞芷園立茶葉禁碑,禁止摻雜使假,越境私販。☆公元1756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湖南巡撫陳宏謀奏定安化引茶章程···谷雨以前的細茶,先盡陝甘引商收買,谷雨以後的茶,方可賣給客販。【清光緒《湖南通志》】

b1729051jw1emvcb6576kj20ev0m8qa3  

清乾隆間,晉陝茶商在安化采購陝引後,就地加工成散尖茶,有芽尖,白毛尖,天尖,貢尖,生尖,捆尖六品種。

☆公元1796-1820年(清仁宗嘉慶年間)欽差大臣那彥成奏請訂定新疆行銷茶葉章程,以新疆系官茶(茯磚茶)引地,運銷內蒙古的磚茶(兩湖青磚茶)不得進入新疆各城售賣。經戶部批示,為照顧其蒙已有六十余年,只許每年載運青磚茶一千箱(每箱約35千克,下同)前往奇台縣。【趙爾簨《清史稿》】

☆公元1824年(道光四年)在安化高馬二溪村(蘇家溪的碑基拗,立奉上嚴禁茶葉禁碑

b1729051jw1emvcbpjukfj20ew0m8afl

☆公元1828年(道光八年)欽差大臣那彥成奏稱;甘肅官茶,每列應出關二十余萬封近來行銷至四五十封,皆系無引私茶每附茶一封售銀七,八兩至十余兩不等。請自後每封定價,阿克蘇不得過四兩,喀什噶爾,葉爾恙不得過五兩.詔如所請.[《清史稿》]

☆公元1820年前後   百兩茶改為千兩茶,世界茶王問世。

☆公元1830-1832年(清宣宗道光十至十二年)   何秋濤《溯方備乘》;《澳門月報》載;俄羅斯在北邊蒙古地方買賣,道光十年買五十六萬三千四百四十棒(磅),皆系黑茶。

☆截至1861         恰克圖的市場是由山西商人供應的,他們在湖北和湖南采購和包裝茶葉,並從那裡直接由陸路運往恰克圖。[英國《商務報告》,天津]

☆公元1864年(清穆宗同治三年)   漢口俄商從1864年起陸續在湖北羊樓峒,崇陽和湖南羊樓司設置了三個磚茶廠,加工青磚,紅磚茶。[孫毓裳《外國資本在中國經營的近代工業》

☆公元1868-1874(清穆宗同治七年至十三年)山西商人又大量的茶葉和磚茶經陸路運往蒙古及恰克圖,磚茶來自湖北和湖南。1871年為202184關擔(10109噸),1872年為148964關擔(7448噸),1873192311關擔(9615.5噸)。[海關華洋貿易冊]

陝甘總督左宗棠於平定回民起義後,於1873年奏請釐定甘肅引茶章程,以票代引,每票50引(計40包),准加附茶350公斤;除原有東,西櫃外,添設南櫃,准許南方各省茶商經營,遴選長沙茶商朱昌琳任南櫃總商[《左文襄公奏折》]

☆公元公元1875-1866年(清德宗光緒元年至十二年)   俄商在湘北,鄂南的三個手工磚茶廠,於1874年起陸續遷至漢口租借,使用蒸汽機壓制磚茶。[《貿易月刊》一卷四期]

1875年甘肅蘭州發第一案查引835票(約2878噸),朱昌琳認領100票,自後每三年一案,領票准加不准減。[葉知水《西北茶葉市場》]

☆公元1890-1895年(清德宗光緒十六至二十一年)山西商人由兩湖運銷恰克圖的紅茶和磚茶,在俄商現代工業的競爭下,日益減少,每年只有35萬關擔(1500-2500噸)。俄商磚茶輸出直線上升。[歷年《海關冊》]

☆公元1909年(清宣統元年)     山西商人由恰克圖輸俄青磚茶只有1000箱計54噸。以後由恰克圖對俄貿易就完全泯滅,銷外內蒙古的青磚茶也為俄操縱,只有內蒙古年銷3-5萬關擔(1500-2500噸)

☆公元1910年(清宣統一年)     漢口俄商輸出的青,紅磚茶達最高峰,總計620639關擔(37536噸)[日本《中國經濟全書》]

 

                           民國(公元1912-1949年)

☆公元1915年(民國四年)       安化茶葉(紅茶)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最優大獎章,[湖南《大公報》19151230]11月,湖南巡撫按使提出籌設茶葉講習所,暫定長沙小吳門外大操場荒地為所址,招收高小畢業生,培養茶葉中級技術人員。4月湖南茶葉講習所於長沙岳麓山道卿祠成立。[湖南《大公報》]

☆公元1920         湖南茶葉講習所遷至安化小淹鎮。[《湖南年鑒》第十二編]

☆公元1927           湖南茶葉講習所再遷安化黃沙坪,1928年,奉令停辦,改為湖南茶事試驗場,增設長沙高橋分場。1932年由上海人購入動力制茶機械5台,是湖南應用茶葉初制機械的開始。[《湖南年鑒》]

7月,湖南茶事試驗場改名湖南省第三農事試驗場[《湖南省建設彙編》]

☆公元1937年(民國26年)   蘭州第二十一案引茶2300票,計舊稱131100擔(7928.9噸)是發第一案以來最高額。[葉知水《西北茶葉市場》]

☆公元1938           7月,第三農事試驗場合並於湖南省農業改進所為茶組,轄安化茶廠及高橋分場。

☆公元1939年(民國28年)   1月,茶作組設沅水茶場桃源沙坪。2月,茶作組改為湖南茶業管理處,直轄於省建設廳。總處設於益陽,辦事處設於長沙和安化東坪。3月在安化開始組織農運銷合作社,兩年間成立96社,社員4043人,股金8166元,並組織聯營茶廠於黃沙坪。[王彥《安化之茶》] 5月,省茶葉管理處派副處長彭先澤至安化江南試制黑磚茶,壓制樣磚200片,品質堪合蘇銷,是湖南黑茶在省內壓制磚茶的開始。9月中國茶葉公司設辦事處於衡陽,辦理收茶業務,收購黑茶32497擔(1624.8噸)[《湖南省建設彙編》]

1940年初           設湖南省茶葉管理處磚茶廠於安化江南坪,安裝手搖壓磚機等設備投產。11月又黑磚2073箱(111噸)經衡陽運往香港交與蘇聯。1941年由省建設廳直轄,更名為湖南省磚茶廠,擴充設備產制。9月,在桃源沙坪設立分廠。19426月,改由中茶公司與湖南省政府合辦,更名為中國茶葉公司湖南磚茶廠,並在安化酉州加設分廠,截至1944年共壓制黑磚茶356萬片,有200萬片運至新疆星星峽交與蘇聯,其余在蘭州銷與甘肅省貿易公司,供應邊銷。[彭先澤《安化黑磚茶》]

1943      湖南磚茶廠試壓茯磚66箱,計528片,是為茯磚茶在湖南制造的開始。[彭先澤《安化黑磚茶》]

1944       中國農業銀行,湖南省銀行及西北民生銀行實業公司集資建安化茶葉公司於漢口,設安化磚茶廠於安化白沙溪,壓制黑磚茶。

19467     湖南省政府常會決議,設湖南省制茶廠於安化江南坪,將安化茶場並入為研究單位,這年壓制黑磚茶577575萬片(1155.15噸),運西北銷售

1946       湖南銀行與私營華安,大中華等三家茶廠聯合組設華湘茶廠於安化酉州,以加工黑磚茶為主,每年邊銷約40萬片。此外,安化各地另有7家私營茶廠生產黑茶轉及其他緊壓茶。西北茶商每年在安化運銷黑茶2-3萬擔(1000-1500噸)。臨湘縣羊樓司,聶家市等地有12家廠恢復青磚茶生產,年銷內蒙古1.5-2萬擔(750-1000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至現在)

1949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認真貫徹經濟發展,保障共給,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方針,積極建設茶葉基地,扶植生產,組織貨源,爭取多出口。

19501        在安化白砂細成立湖南省第一個國營精制茶廠--中國茶業公司安化磚茶廠,加工邊銷茶。1953年更名為安化第二茶廠,1958年改為安化白沙溪茶廠,1965年改為湖南白沙溪茶廠。

19512         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出布告;實行茶區按茶類劃分生產收購,劃區內不得生產其他茶類。

195139     由湖南大學農業院和省立修業農專合並,成立湖南農學院(19944月更名為湖南農業大學),於1952年春起,在農藝系,科內,設立稻,棉,茶,麻,煙五個組,從此茶作組開始培養茶葉高級技術人才。

1953           白沙溪茶廠試制茯磚茶成功。打破了茯磚只能產於涇陽的傳統制茶格局。

1957           全國供銷合作社決定,將安化第二茶廠遷往益陽市,改建成湖南省益陽茶廠,195971日正式投產茯磚加工。在安化第二茶廠原址,設立益陽茶廠安化白沙溪精制車間,加工黑磚,花磚和天,貢,生尖茶。為便於加強領導,1965年將該車間改為湖南省白沙溪茶廠,隸屬省茶葉進出口公司領導。

1958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改手築茯磚為機壓茯磚。同年千兩茶改成花磚茶。江南公社制成黑茶初制機械。

1967     由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投資,興建湖南省臨湘茶廠,加工茯磚茶滿足邊疆兄弟民族的生活需要,設計年生產力5000噸,1969年建成投產。

1970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停止茯磚茶生產,全部交由益陽茶廠生產,1985年恢復。

1978-1980益陽茶廠采用高檔黑毛茶生產湘一,湘二,湘三

1979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為適應天,貢,生尖茶的銷售形勢,制作了貢尖茶和生尖茶的中間產品湘二付。

1980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生產黑條茶新產品(一,二號)至1983年停止。

1981-1987益陽茶廠,包白沙溪茶廠采用湖南黑毛茶為原料研制加工普洱茶HP803,HP804,HP805.

1983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為使千兩茶加工技術不致失傳,制作一批千兩茶,共300余支。

198441湖南省茶葉總公司成立。(現為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

1988-1990   益陽茶廠試制百靈健美袋泡茶。

1990       湖南白沙溪茶廠試制青磚茶獲得成功。

1994       益陽茶廠注冊湘益牌商標。

1996       湖南省茶業總公司接管湖南省益陽茶廠,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臨湘茶廠。

1997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恢復千兩茶生產,每年產量為2000-3000支。

1998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把天,貢尖改為小包篾簍,件重為2千克。

1998       益陽茶廠研制湘益牌高級茯茶系列產品,主要有黑茶餅,極品茯茶,一品茯茶,特制茯茶,精品顆粒茯茶等,主銷日本,韓國及國內大中城市。

2000       益陽茶廠研制加碘茯磚獲得成功。同年,試制瓶裝茯茶飲料獲得成功。

2003       湖南省白沙溪茶廠恢復手築茯磚生產,有2500克,100克,50克等幾種規格。

2005       由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茶業總公司,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聯合開發高檔次千兩茶系列產品(千兩,百兩,十兩)。

20068   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與日本茉莉花株式會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投資一億五千萬人民幣實施湘益高級茯茶產業化開發和市場拓展戰略。雙方還一次性簽訂了高級茯茶購銷合同金額1500萬美元。

20068   千兩茶在第三屆國際博覽會上獲得特別金質獎

                                           資料來源;蔡正安《湖南黑茶》

 

上述資料來源:http://weibo.com/p/1001603783347464763795?pids=Pl_Official_CardMixFeed__5&feed_filter=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