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茶業的歷史情思 (1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41125chuan1  

 “川字磚”,也是磚茶的一種——湖北青磚,主產於湖北蒲圻。因為一開始在蒲析羊樓洞生產,因此又叫“洞磚”。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西北地區有句俗話說:八字走新疆,川字走內蒙。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1031shi1  

第二回 未到江南先一笑,一片荊州青草香——恰克圖貿易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王正琥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的消息稱,近日,文物工作者發現與17世紀橫跨歐亞大陸的中俄茶葉之路有關的民謠等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樹聲

  泉州自古以來茶業興盛、飲茶成風,品茶習慣遍及城鄉,“客至敬茶”至今仍是待客禮儀重要部分。自古以來泉州海外貿易興盛,兩岸交流頻繁,泉州的茶葉、茶葉文化隨之遠播台灣、東南亞地區。早在新中國成立前,泉州城區就湧現出泉苑、仙苑、倪鴻記等茶葉行業的商賈大家,創立“水仙種”、“萬應茶”、“武夷清源茶餅”等眾多享譽海內外的品牌。1956年公私合營後,泉州茶葉行業各商號合營為泉州市茶葉總店。幾經變遷,一些老字號生產經營一直延續至今,沁人心脾的茶香迄今仍飄蕩在泉州市民和旅外鄉親身邊。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夷岩茶廠,昔日盛時,凡遍設全山三十六峯九十九岩之間,達百三十余家之多(如今遍地都是,從機場到星村,一步一茶店),近年因地方變故,景氣不祥,茶商多未北來,或聽其荒蕪,或僅派代理人前來,而僅彙款委托代辦亦不少,致岩山荒蕪衰落。就調查所得,在山尚能聞其名者之茶廠,其中現尚成廠制茶者為五十五廠,茶山局部荒蕪而並入其他岩廠制者二十二廠,聽任荒蕪者十九廠,茲復列表說明於後: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落於浙江中路、北海路口的程裕新茶號,也是一家百年老店。1999年股市5·19行情飆升,我獲悉程裕新茶號樓上茶室開有一家股民學校,即赴采訪。此次采訪的意外收獲是探到茶號的一個秘密,招牌居然出自胡適之手,這在上海灘或許是獨此一份吧。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陶德臣

 【專題名稱】世界史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明代中葉,晉商就開始來羊樓洞制茶、販茶。只是最初不叫磚茶,而叫帽盒茶,經營這種茶的山西人,叫盒茶幫。他們將所制之茶,運到蒙古、新疆及俄國西伯利亞各地銷售。據記載,鼎盛期羊樓洞每年輸出磚茶幾十萬擔。羊樓洞也因此名揚海內外。羊樓洞三字,在蒙古和俄羅斯人眼中,即茶葉聖地。

   1727年(清雍正五年),沙俄女皇派遣使臣來華,訂立《恰克圖條約》,晉商在恰克圖中方一側迅即建立了一個買賣城(貿易集市),把從羊樓洞等地加工的茶葉經過長途運扺全部集中於此,俄商攜貨彙集到這裡批發磚茶,然後銷往俄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從中嘗到甜頭。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華民族生存和延續的歷史中,龍的身影相伴始終,並以其獨特的精神力量影響著民族文化,乃至民族性格的生成和發展,遂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象徵。聞一多先生《伏羲考》中認為:它以蛇身為主體,接受了獸類的腳,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混雜為一。但它的形態屬於傳說。

龍是華夏族先祖的圖騰,在氏族社會末期部落圖騰有數十種,經過長期的兼併,形成只存鳳氏族蛇氏族,傳說當時武夷族的圖騰為小龍(蛇氏族)。相傳武夷山為古越族人民居住之地,越人姒姓,其始祖是夏代少康的庶子叫無餘,後傳為武夷。武夷為巫夷民族從江西等地遷入,也有說武夷本為無夷,是屬水神之名。莊晚芳教授認為:這些傳說與武夷名有關,而武夷茶與烏龍茶名也有一定聯繫。據《說文解字》注箋說:茶,苦荼也,從草餘聲。荼是現在的茶,讀音為余,所以武夷茶古有稱烏餘,是指烏色的魚,有象徵烏龍之意。所以古稱武夷茶為烏龍茶是有一定根據的。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倪木榮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在八十年代初,“外銷品”一度是上海人口中的“時尚”。以服裝為首的日用什物,若能沾著“外銷”二字身價自然高了,簡直和今天我們提到“奢侈品”有得一拼。而且,對“外銷品”不能說“買到”,而要說“搞到”,和對佛像要說“請”的意思差不多。這也不難理解。清末以來就有“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優良”傳統。盡管革命復革命中的民族主義口號一浪高過一浪,這個“優良”傳統反而更落實了——外銷品的質量遠優於內銷是市井小民的常識。不過,作為傳統出口品之一的“外銷茶”出乎意料地不流行,這裡面也是有典故的。據說,四九年領袖毛訪蘇時帶去龍井等名茶竟達一噸。而五七年第二次訪蘇時,他參觀了蘇聯的茶葉加工廠時發現“老毛子”干活兒粗糙,竟然不分品種、等級,把茶葉一股腦兒全部打碎裝袋。瞧著“同志們”這麼暴殄天物,領袖也是心痛的,歸國後下令今後不得以名茶上品供應北方同志,結束了八年荒唐。可憐那八年間糟蹋了多少“天地之靈秀”,竟成“異國冤魂”。和“老大哥”徹底鬧翻後,這個故事頗為流行,凸顯了領袖的愛國與英明,確也堪稱領袖一生數得出的善政之一了。當然,“外銷茶”並不真差,比如高檔紅茶一直是外銷為主的,和一般國人無緣。所幸幾百年前發明紅茶本屬針對外銷,本國茶客愛之者不多,“供奉上邦”倒也無關痛癢。 

按理說“外銷茶”也不應該躋身於變相奢侈品的行列。因為中國茶業的傳統一直是“重內輕外”,從原料上講就是粗老劣茶外貿,鮮嫩好茶內銷。中國茶從唐代開始大規模外銷直到清代後期,始終在國際市場上占據壟斷,議價優勢在我。何況國內市場不僅龐大,而且高端。從經濟角度考慮,也犯不著把鮮嫩好茶弄去出口。這不是說老祖宗和“壟斷資本家”一樣黑心,非要以次充好。選取粗老茶為料制作外銷也是為了克服困擾國際茶葉貿易的“駱駝味兒”——這是阿拉伯人起的名字,至今還保存在一些英式茶的鑒賞手冊裡,只是不大用了。所謂“駱駝味兒”是指茶葉經駱駝、馬匹長途馱運,牲口的膻味兒沁入茶體。這當然是很討人嫌的,所以外銷茶要選味道更為濃烈的粗老茶。若是活躍在絲綢之路的中國商人看到後人拿著高級龍井“寧與友邦”,那肯定是絕倒了,醒而感慨:“子孫不肖,既不懂經濟,也不懂茶。”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紅茶這個大家族有三類,分別是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碎紅茶。

相比其他茶,因其是全發酵茶,所以是紅葉紅湯、滋味香醇。大家常聽到“正山小種是紅茶的鼻祖”說法,其實是正確的,正山小種起源於明末,當時制作出來的茶葉外形是黑色,被當地叫做“烏茶”,土話是“wu da”(黑色的茶),後來因其湯色呈紅色,所以就稱為紅茶。當時正山小種主要是出口至海外。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明朝之前,所有現存的史料中都沒有關於紅茶的記載。最早提及紅茶這一名稱的是成書於明朝初期的《多能鄙事》,作者劉基(13111375),書中飲食類《茶湯法》中“蘭膏茶”載:“上等紅茶研細,一兩為率。先將好酥一兩半溶化,傾入茶末內,不住手攪。夏日漸漸添水攪。......務要攪勻,直至雪白為度。”這裡所記的紅茶值得懷疑,因為紅茶紅葉紅湯,加酥加水攪勻後不會出現雪白的現像。因此“蘭膏茶”中加的不可能是紅茶。在“酥茶”載:“好酥於銀石器內溶化,傾人紅茶末攪勻。

旋旋添湯,攪成稀膏。散在盞內,卻以沸湯澆供之。茶於酥相客多少,用桓酥多為茶為佳。四時皆用湯造,冬月造在風爐上。”1但這段話中關於紅茶的真實性也值得懷疑。明•宋詡(松江華亭人。字久未,生卒年月不詳)著的《竹嶼山房雜部》卷二十二內有與這段話幾乎一致的記載,但“紅茶末”記為“江茶末”。宋詡的《酥合茶》中是這樣記載的:“將好酥於銀石器內熔化,傾入江茶末攪勻,旋旋添湯,攪成稀膏子,散在盞內,但酥多於茶,此為佳,此法至簡至易,尤珍美,四季皆用湯造,冬間造在風爐子上。”2這裡宋詡的《酥合茶》所記的內容與劉基的《酥簽茶》所記的內容幾乎一致,但宋詡記的不是“紅茶”而是“江茶”,關於“江茶”則在宋代已出現,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在《朱子語類》中有記.•“建茶如中庸之為德,江茶如伯夷叔齊”;宋代趙汝礪的《北苑別錄》.茶著也記有江茶:“蓋建茶味遠而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流其膏,建茶惟恐其膏之不盡,則色味重濁矣。”因此劉基文中應疑紅茶為江茶之誤。還有劉基著的《茶湯法》中的腦子茶、薰花茶與宋詡《竹嶼山房雜部》卷二十二中的腦子茶、薰花茶從內容到文字都完全一致。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在《茶經述評》中說:“明•劉基的《多能鄙事》提及紅茶,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該書系偽托,故不擬引以為據。”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鴉片戰爭之後,開辟五口通商,在國際市場需求拉動下,華茶供不應求,中國茶葉出口的數額,逐年呈跳躍式的遞進。中國茶的種植面積、產量、茶葉出口貿易迅速擴大。如安徽歙縣,在其民國縣志中也約略指出,道光八年前生產無多,故須認銷他縣茶。厥後逐漸推種,求變為供。至光宣間,計輸出者已達三萬數千擔 。說明安徽歙縣一帶的茶葉生產,主要就是在清鹹豐、同治年間發展起來的。

  至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創華茶出口歷史最高紀錄,達到13.41萬噸。茶葉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觀音茶樹原產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有2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烏龍茶中的極品,也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鐵觀音品質尤佳,常以天然的蘭花香和特殊的“觀音韻”而區別於其他烏龍茶。天性嬌弱,抗逆性較差,有“好喝不好栽”之說。

  有些茶友會問,鐵觀音包裝上面,或者是一些宣傳資料,上面經常印有1725,是怎麼回事?關於鐵觀音的傳說,有“王說”和“魏說”,一般認為是鐵觀音誕生的時間是1725年左右(魏說)1736(王說)。這也是1725的由來。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源: 南京日報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首改編自當代文學大師木心同名詩的《從前慢》,以幽靜樸實的復古情懷和“慢節奏”,瞬間擊中了眾多觀眾的心。“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慢生活”中誕生了六堡茶,需要人用時間去等待,一點點變幻出那獨有的“紅、濃、陳、醇”神韻。時光沉澱的馨香俘獲了茶客的心,在遙遠東洋也留下一段佳話。就在這2015紀念版“多特利”牌“黑盒六堡茶”上市之際,讓我們再來回顧梧州中茶黑盒六堡茶的一代傳奇故事。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廈茶公司始創於一九五四年,為中糧集團旗下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是一家集生產、研發、貿易於一體的現代化茶葉生產企業。

在廈門這座海濱城市,有條古街叫水仙路,解放前,這裡曾是廈門最有名的茶葉街之一。1954年,這條老街發生了一起影響後來茶葉行業格局的事件:廈門市幾家經營了幾十年的老字號茶店,經過整合資源、公私合營,組成了如今的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原來各類老牌茶店合並升級,取了一個共同的名字——“海堤牌茶葉。而原來在水仙路上大有名氣的28號茶葉店,也並入廈茶公司名下,成了日後它的第一家門店。一直到今天,水仙路28海堤茶葉依然存在,那裡見證了一個個關於海堤茶葉的歷史故事。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