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的消息稱,近日,文物工作者發現與17世紀橫跨歐亞大陸的中俄茶葉之路有關的民謠等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中俄茶葉之路,從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往北,途徑蒙古國烏蘭巴托,最終抵達俄羅斯恰克圖,總長5000公裡,又稱萬裡茶路,在歷史的風風雨雨中持續了200年,是重要國際商貿通道。
近日,內蒙古文物工作者在中俄茶葉之路重要節點城市呼和浩特市發現一首關於清代山西人開辦的對蒙最大商號“大盛魁”的民謠。這首民謠記錄了大盛魁商人從福建武夷山買茶運到草原的過程,對於研究萬裡茶路和茶葉貿易的情況很有價值。
這首歌謠唱道:南方買茶到北邊,萬裡販茶萬裡難。武夷山,買茶尖,僱上腳夫把茶擔。一離茶山四十裡,這纔來到崇安縣(今福建武夷山市)。再裝小船轉大船,九江(江西)到達漢口(湖北)邊。馱馬拉到花園口(河南),接著渡過黃河岸。進太行,僱騾腳,前往太谷和祁縣(山西)。歇歇腳,交貨忙,茶磚駝運到口外(蒙古高原)。
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說,大盛魁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有商隊駱駝二萬峰,大盛魁的駝隊,每峰駱駝可以馱拉400斤茶葉,駝隊日行80裡,從今呼和浩特、張家口出發,過陰山向北進草原,或沿著“張庫大道”到烏蘭巴托,再到恰克圖,每年清明出發,往返需半年時間。
內蒙古與中俄茶葉之路有關的文化遺產,除了民謠外,在呼和浩特玉泉區,有大盛魁總號的店面、銀庫、商店、伙房等遺址;在內蒙古二連浩特市區東北9公裡處,有伊林驛站遺址,為“張庫大道”(張家口—二連浩特—大庫倫(今烏蘭巴托))萬裡茶路上的一個重要遺存。當地文物旅游部門在這裡建成伊林驛站博物館,專門展示萬裡茶路的歷史。在錫林郭勒盟多倫諾爾古城,有與茶葉之路有關的山西會館、關帝廟等文物古建築。
上述資料來源:http://ahcha.big5.anhuinews.com/system/2015/04/15/0067585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