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坐落在香港皇後大道中段上的顔奇香茶莊有限公司,本是一家老店。不過那天我去走訪時所見的,則全然是一派推陳出新,不失大雅氣度的格局,堂前堂後,裏裏外外,充滿了中國茶道文化的鮮明色調和濃郁氣氛。

 

這爿老店已問世了大半個世紀,先後換了兩代老板。而今茶莊主人呢,看上去大約四十許歲的模樣,舉止彬彬有禮。當他接過我的名片端詳一番之後,便霜然微笑道:“嗅,您是外埠客人,才從南京來的,歡迎,歡迎!上海、南京一帶都是好地方。我們公司有一爿分店,就開設在上海茂名路上;上海我們常去。”

這麽一說,我們的茗談也就分外自然,而且親切。仿佛此刻陪我喝茶的,並不是一位初次晤面的香港茶莊老板,而是一位闊別邂逅的老鄉呢。他知道,一般浙江人的喝茶習慣跟香港這裏全然不一樣,他們慣喝的並非普洱茶、烏龍茶,也不是紅茶或花茶,而是純粹的綠茶,尤其嗜喝西湖龍井和洞庭碧螺春之類。此刻他陪我共啜的正是上品西湖龍井茶。眼下這爿茶莊除了經營大宗茶葉之外,並還經營大宗紫

砂茶器並精瓷茶器,包括茶壺,茶盞,茶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我瞥見這些茶器之中,不乏某些獨特的造型和款式。于是就此打問道:——請問,你這裏的有些茶器,何以那般獨具特色?——不瞞您說,我這幾年當上了“陶瓷學徒”,試著設計出了系列小型茶器套件。

 

——響,這門手藝的操作可不客易呀!我先後走訪了這裏一二十家茶店。像閣下這樣別具才藝的茶莊老板,卻不多見呢。

——蒙您稱許,多謝,多謝!

——我還想知道,你親手設計的茶器之中,請問,哪些造型和款式深得你賞鑒並珍愛的呢?——噢,若說我所珍愛的,反倒不是它們們的造型和款式,而是燒鑄在壺底和杯底的四字銘文。

——四字銘文?何以一律皆四字銘文,——這個嘛……好罷,那就請您先看一眼懷銘罷。

 

隨即從玻璃櫃中取出了帶有小型托盤的兩件玲珑茶器;一件杯身高些,那是聞香杯;另一件杯身矮些,乃啜飲之標。至于杯底的銘文呢,端詳之下,我這才看個明白,原來是四個隸體小字,即“飲茶思源”是也。

 

哦哦!這就是他這位香港茶人所深懷的一顆赤子之心!思源,思源,即無限深情地思懷祖國,思歸祖國之謂也。

 

此則杯銘雖只四字,卻勝于千言萬語:它使我們主客之間,頃刻即消弭了一切陌生之感,矜持之感,彼此心底裏不由都泛起了深摯的同胞之情。談笑之余,我不禁掬起茶盞,欣欣然暢飲了幾口茗汁,惟覺其清馥之氣和清甘之味,久久地沁于心田,留于舌本……其後,他更毫無掩飾他講述了自己兒時隨其家父,從潮汕茶村離鄉背井,漂泊而來香港謀生的苦境。說是他九歲就學做錫器茶罐,是家父手把手教

的。但光靠做錫器茶罐,還養活不了一家人。于是其父便又做起代銷茶葉的行當。那麽店號叫什麽呢?只因其父名叫顔奇香,那麽不妨就叫“顔奇香茶莊”罷。哪知這只不過是場夢!……說到這裏,他不由沈默了片刻,暗自感傷不已。稍後,他指了指拐角處的一塊漆字招牌,對我說:“您瞧,這就是當年家父所用的店號。”我走上前去瞧上一眼,只見那上漆有“顔奇香莊”四個大字、競無“茶”字!原來其父沒有本錢經營茶葉生意,而光替外埠茶商代銷茶葉,光做一點錫器茶罐之類手藝,那是不許挂“茶莊”字祥的招牌的。唉唉,那塊無“茶”的招牌,竟讓他那父親並全家老小忍辱了多少個歲月啊!……那麽,而今由他親手設計的“飲茶思源”這則杯銘,莫非即是特指昔日顔氏茶莊的屈辱遭遇的麽?然而對此,這位茶莊主人的回答卻是否定的。他解釋說:“我常遇到熟悉的茶友問我,說是你那“飲茶思源”之語,想必是感恩乃父乃祖之意呢?其實呢,他仍這是一種誤解。當然,我是永遠也忘不了感恩家父,乃至我們顔氏先祖的,可是我設計“飲茶思源”這則杯銘,卻並不包含這種意思。”云云。

 

聽他作了這番解釋之後,我這才完全了然于心。原來他之所以設計這則杯銘,其旨即在于把它作爲一句贈言,奉贈給每一位喝茶的中國同胞;由是他們則會聆得一聲語重心長的叮咛:願你喝茶的時候千

萬記住:華茶之根在中國,華人之根在中國!

 

上述資料來源:http://tc.wangchao.net.cn/junshi/detail_1006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四宜茶坊 的頭像
    四宜茶坊

    四宜茶坊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