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木榮

 

  秉燭之下,認真閱讀鄒新球先生主編的世界紅茶《武夷正山小種紅茶》專著,被深深地震撼。該書追憶了武夷山文化豐厚、經濟繁榮的一段歷史,為提升武夷山知名度又上了一個高台;以翔實的歷史資料,分析考證了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在世界茶史上突出的地位和經濟價值以及正山小種紅茶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生產環境、傳播途徑、貿易往來、興衰情況、社會影響、文化內涵等方面作了比較權威的論述。文章以大量史實考證了紅茶正山是表明產於福建省崇安縣(今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村真正高山之地區所產的紅茶。正山者所指的地區,以廟灣、江墩為中心,北至江西鉛山石隴,南到武夷山市曹墩百葉坪、東到武夷山洋莊鄉大安村,西到光澤縣司前村,西南到邵武到觀音坑,面積約600平方公裡,所產紅茶為正山小種,其範圍之外,因質地較差統稱外山小種

  該書以大量翔實的文獻記載,考證了公元1610年武夷正山小種紅茶已遠銷至荷蘭,公元1640銷英國,最初進入西方社會的就是來自崇安縣(武夷山市)星村鄉桐木關的紅茶。有趣的是在英國《茶葉字典》中:武夷(BOHEA)條注釋為武夷(BOHEA)中國福建省武夷山(WU-1)所產的茶,用於最好的中國紅茶(CHINIA BLACK TEA)。武夷茶早期就是正山小種紅茶在國外的稱呼。公元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正山小種首次輸入英國,公元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娶葡萄牙公主凱瑟琳為妻,帶去嫁妝武夷茶葉,飲紅茶之風由凱瑟琳公主傳入英宮廷。經過300年的逐步發展形成了優雅的世界紅茶文化,並已經深入到英國的朝野上下,隨之在全世界傳播。飲用紅茶的普及,使英國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茶葉的稅收提供了英國國庫收入的1/10。茶葉豐厚的貿易利益還引起了兩次英荷戰爭和美國的獨立戰爭。中國和美國的貿易往來,最初也是從茶葉貿易開始的,許多美國商人因為經銷中國茶葉而獲巨利成為富豪。隨著外銷的不斷增加,種茶有利可圖。史載武夷山自各國通商之初,番舶雲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爭相幕效,漫山遍野,逾種逾多,星村、下梅成為茶市中心,星村因九曲溪水運發達還建有雄偉的天後宮,全盛時商賈雲集,窮岸僻經,人跡絡繹,哄然成市矣,公元1751年前後崇安輸出茶葉已達10萬擔以上,值銀200萬兩。下梅鄒元老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獲茶利百萬,在下梅購地建宅七十多棟,所居成市。正山小種中心產區桐木村在鹹豐同治年間有家梁品記茶莊,生產正宗的正山貨,品質優異,賣價最高,其家族經營紅茶獲利巨萬。清鹹豐五年武夷紅茶有記錄的最高銷量為26萬擔。1838年廣州出口的武夷茶30萬擔1.5萬噸,紅茶占24萬擔。最鼎盛的1880年福州港出口茶葉74萬擔,其中武夷紅茶和工夫紅茶共出口63萬擔。其時,茶葉貿易的發展使白銀源源流入中國,估算18世紀從歐美運往中國的白銀約1.7億兩。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在中國還一度造成"錢貴銀賤"

 鄒新球先生對18世紀武夷紅茶的外銷路線也作了科學的論述: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實行第二次海禁,關閉廈門等通商口岸。從1762年起,陸路僅開恰克圖一地對俄國貿易。其運輸路線是由福建崇安越武夷山入江西河口,過河口,沿信江抵鄱陽湖,過九江口入長江而上,至武昌,轉漢水至樊城(今襄陽)起岸,越秦嶺至降州(今晉城),經潞安(長治),平遙、祁縣、太谷、忻縣、大同、天鎮至張家口、至歸化(今呼和浩特)再經戈壁沙漠到今烏蘭巴托,最後到達恰克圖。另一條陸路,攀越武夷抵江西鉛山河口鎮,由河口接船順信江到鄱陽湖,經鄱陽湖運至江西省會南昌,再溯江到贛州,由贛州再到大瘐,由大瘐起旱到廣東南雄始興縣,再用船運韶州府曲江縣,從曲江縣沿北江順流南下廣州。武夷紅茶到民國時期開始衰敗,從公元1855年出口26萬擔到了臨解放的1949年僅為30擔,從此以後武夷山紅茶漸漸銷聲匿跡。到了21世紀,改革開放春風勁吹,武夷山榮獲世界雙遺產殊榮後與世界交往日趨頻繁,武夷正山小種又聲名鵲起,桐木村的茶園已恢復到歷史上較好水平,擁有大約5000畝茶園,正山小種產量已達4000擔,產品獲多國有機茶認證,出口美、日、英、德等國,正山小種紅茶又開始恢復本來的歷史地位。

 

上述資料來源:http://www.wuyishantea.com/007/Html/xgzs/0832510033212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