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茶業的歷史情思 (1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明清晉商于清末民初衰敗。那麼,他們是如何衰敗的呢?我們先從以下三個方面看其衰落過程。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蒙古草原茶路協會會長孛·烏蘭娜,與俄羅斯“偉大的茶葉之路”研究會會長亞歷山大·伊利因合著了《俄國皇太子造訪大漢口鄂督張之洞設宴晴川閣武漢近代史上首次最高規格的國際會晤》一文。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報訊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張之洞上奏清廷,懇請在漢口設立湘茶督銷局,專營湘茶出口事務,以與外商抗衡,被駁回。他考慮到“紅茶為土貨正宗,關系兩湖商民生計”,便把目光轉向俄國市場,認為“惟有自行運赴俄國銷售,外洋茶市情形可得其真際,不至多一轉折,操縱由人,然茶商力量單薄,必須官為提倡,方能開此風氣”。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報訊俄國第一家在漢口建立的茶葉貿易公司,是順豐磚茶廠,成立於1863年。順豐磚茶廠是漢口自行發電、擁有當時最新式蒸汽機和各種先進制茶機械的第一家近代工廠,可年產磚茶約200多萬斤。

   中國茶葉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張岳峰介紹說,之後半個多世紀裡,漢口俄國茶葉貿易公司多達數十家,一時之間,漢口煙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機器制茶之屋也19世紀中期,俄國人來漢口做起了茶葉生意,開啟了漢口作為茶葉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黃金時代。隨著萬里茶道的繁盛,當時的俄國茶商,幾乎操縱了漢口磚茶市場。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s11_attpic_brief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里茶葉之路線路:

1377656186875.jpg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要:福州自開埠以後幾乎差不多沉寂了十年的時間,直到1853年第一批茶葉從這裡運出開始,其蘊藏的潛力才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在短短十數年間就一躍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茶葉貿易大港。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際競爭加劇,以及西方國家對華茶需求的減少,作為茶葉貿易大港的福州便迅速衰落下去,而且從此再也沒有重振起來。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的幾十年間,福州便經歷了由興起到衰落的變遷,這種大起大落值得人們深思和回味。

    關鍵詞:福州茶葉貿易興起衰落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羊樓洞和羊樓洞磚茶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提要】在晚清,晉商頗具特色地栽培茶樹、研制茶葉以及將茶葉組織運銷,在茶業經濟領域創辦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加工工業。同時為了自身利益和民族利益還與俄商進行鬥爭,對我國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明代中葉,晉商就開始來羊樓洞制茶、販茶。只是最初不叫磚茶,而叫帽盒茶,經營這種茶的山西人,叫盒茶幫。他們將所制之茶,運到蒙古、新疆及俄國西伯利亞各地銷售。據記載,鼎盛期羊樓洞每年輸出磚茶幾十萬擔。羊樓洞也因此名揚海內外。“羊樓洞”三字,在蒙古和俄羅斯人眼中,即茶葉聖地。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葉之路歷史

   赤壁茶自唐以來,一直是國家對邊境各族及歐亞等其它國家貿易的重要產品,尤以漠北大草原所必須。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再起

來源:《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7年第5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蒙古人常說:“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面粉、肉、茶,是蒙古人不可缺少的三種食品。北方高寒,多以肉食。“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青磚茶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動物脂肪的分解,而且可以補充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營養成分。以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成為北方草原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生命之茶。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鄂南古鎮羊樓洞,不僅是青磚茶和米磚茶之鄉,同時也是興盛達兩個世紀的歐亞萬裡茶葉之路的源頭之一。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赤壁羊樓洞生產的磚茶自明代中葉就銷往新疆地區,並且深受當地群眾喜愛。《湖北通史·明清卷》記載:蒲圻所產茶葉的外銷,為山西、廣東商人所壟斷,山西商人將茶葉運往西北地區的內蒙、新疆銷售,廣東商人則將茶葉運往南方各省銷售。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帽盒茶,是指外形酷似圓柱狀之茶。該茶產生於明代中葉,是青磚茶的前身。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家藝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西茶葉商人在清初康熙、乾隆年間就在張家口興盛起來。茶商以磚茶銷往內外蒙古,以紅茶遠銷俄國,在遠東、中亞和西伯利亞一帶都有山西茶商的足跡。山西茶商為發展全國經濟、勾通物資交流,促進中外人民友誼做出了貢獻。

  張家口地理位置險要,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內地與蒙俄貿易的碼頭和商品集散地,隨著清康熙年間全國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的日臻強大,經過康熙帝的運籌帷幄,親征噶爾丹,統一了新疆、西藏、青海和漠南、漠北,安定了邊疆,打通了內外蒙古至俄國的貿易通道,張家口的對外貿易便興盛起來。在張家口經商的山西茶商,不僅占有東西蘇(尼特)、庫倫(烏蘭巴托)等地貿易市場,而且最遠達毛斯格窪(莫斯科)、伊爾庫茨克、喀山等地。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