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hbrb_20131229_m_HBRB08B1229C_7.jpg

 

湖北日報訊 圖為:天下茶船聚漢口

_.._.._hbrb_20131229_m_HBRB08B1229C_6.jpg

 圖為:當年茶商所繪萬里茶道圖,現珍藏於恰克圖博物館,圖上標明起點為漢口。

 

_.._.._hbrb_20131229_m_HBRB08B1229C_4.jpg

  圖為:擔茶人郵票之一

_.._.._hbrb_20131229_m_HBRB08B1229C_5.jpg

  圖為:擔茶人郵票之二

_.._.._hbrb_20131229_m_HBRB08B1229C_1.jpg

_.._.._hbrb_20131229_m_HBRB08B1229C_8.jpg

  圖為:昔日漢口東方茶港雄姿

 

   橫跨亞歐大陸的“中俄茶葉之路”,是繼絲綢之路之後又一條國際商路,雖然其開辟時間比絲綢之路晚了一千多年,但是其經濟意義以及巨大的商品負載量,是絲綢之路無法比擬的。正因為如此,17世紀的這條“萬里茶道”被喻為聯通中俄兩國商貿友誼的“世紀動脈”。俄國人稱其之為”偉大的中俄茶葉之路”。這條茶葉之路的起點是漢口的東方茶港。

 

   為擴大湖北茶品牌影響力,弘揚湖北茶文化,全面提升茶葉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早日實現湖北茶葉大省向茶葉強省的跨越,讓鄂茶品牌唱響全國,譽滿世界。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武漢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農業廳共同舉辦,武漢黃鶴樓茶葉有限公司承辦的“重走‘萬里茶道’啟動儀式暨‘東方茶港’‘萬里茶道’起點立碑揭幕儀式”今天在漢口江灘隆重舉行,同時拉開了2013“黃鶴樓杯”湖北鬥茶大賽的帷幕。此兩項活動的開展,對湖北武漢乃至全國茶產業界有重大的意義並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稱:“武漢者,中國最重要之商業中心也。漢口更為中國中部、西部之貿易中心,又為中國茶之大市場。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四省,及河南、陝西、甘肅之各一部,均恃漢口以為與世界交通唯一之港。”

 

 

 

   十裡帆檣依市立天下之茶聚漢口

 

   漢口處於中國茶葉產區的中心地帶,且擁有兩江交彙、九省通衢的優越地理位置,因此“湖南茶溯湘江、沅江、澧水,陝甘茶循漢水,江西寧州茶及安徽祁門茶溯江而上,四川茶順江而下,麇集於漢口”,故“(漢口)街市每年值茶時,甚屬盛旺”。“十裡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便是當時漢口茶港生動的寫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年的漢口依靠便利的水路和陸路交通,一躍而成為繁榮的商埠,成為“萬商雲集,商品爭流”之地。商人中間流傳著這樣幾句話:“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錢備小舟。順著漢水往下走,生意興隆算漢口。”當時,天下茶船齊彙漢口港,江面停泊的茶船多時達25000只,蔚為壯觀。

 

   漢口因茶而興,因茶而盛。1840年前後,漢口茶莊生意開始興隆起來。徽州商人最早在漢口的漢正街泉隆巷開設汪同昌茶葉店、新街王益茂茶葉店和武場朱謙益茶葉店。隨後,湖南、福建及鄂南的青茶來漢,緊接著山西、廣東商人開始來漢口經營茶葉。他們的茶葉除賣給茶葉店或外地客商外,還從事長途販運,晉商販往西北的新疆、蒙古及中俄邊境的恰克圖,粵商則南下廣州,將茶賣給外國客商。

 

   清末民初,漢口茶棧不下百余家,其中規模較大的約四五十家,最為著名的茶棧為忠信昌棧、太隆永、協順祥等。漢口茶市享有盛名,歷史記載清初漢正街市盛況:“街市每年值茶時,甚屬盛望。屆時則各地茶雲屯霧集,茶棧客棧俱屬充滿,坐轎坐車絡繹道路,比之平日極為熱鬧……”《漢口竹枝詞》曾記載:清道光末年(公元1841-1850年),以漢正街為商業主體的漢口茶市已經是“無數茶坊列市開,早晨開門夜深關”了。茶館遍地開花,顯示了當時漢口茶港茶葉貿易的繁榮和鼎盛。作家胡榴明在她的文章中這樣說:“當年漢口,茶館之多可能位居中國之首。每到茶季,漢口江灘邊制茶、運茶的工人數以千計,從黃陂、孝感、洪湖、五峰以及英山等地的家屬都趕來漢口,打一季的茶工。”一時間,百裡江灘,十裡港口,人頭攢動,穿梭往來。茶葉擔夫,肩挑背扛,走街串巷,絡繹不絕,展現漢口茶港繁榮忙碌景像,弄得漢口滿城茶葉飄香。

 

 

 

 

 

   世界茶葉主要靠中國中國茶葉主要靠漢口

 

   美國人羅維廉博士在他的專著中有這樣一句名言:“茶葉是漢口存在的唯一理由。”此話雖是偏頗,但確有道理。

 

   因為中國茶史專家有這樣一句話:“世界茶葉主要靠中國,中國茶葉主要靠漢口。”“茶葉順著江流,不經意地打入了國際市場。”說這句話的董玉梅女士是武漢市地方志編纂辦公室研究員,對武漢茶貿易曾作過專題的研究。她列舉了這樣一組數據:1861年漢口港出口茶葉8萬擔,1862年增至近22萬擔,此後逐年增長,從1871年至1990年,每年的茶葉出口均達到200萬擔以上。為此,董研究員自豪地說:“當時,中國出口的茶葉壟斷了世界茶葉市場的86%,而由漢口輸出的茶葉就占了國內茶葉出口量的60%,大量運茶船源源不斷地出入漢口港。”漢口因茶而興,因茶而盛。

 

   早在1820年,西伯利亞總督波蘭斯基對俄國商人說:“俄國需要中國絲織品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棉花也差不多結束了,剩下的是茶葉、茶葉、還是茶葉。”就在波蘭斯基說出這句話的當年,漢口茶葉的出口量已經占到了中國對俄出口總量的74.3%,這一數字在二十年後被刷新到了94.4%。讓這一龐大的出口額成為可能的,正是南起漢口、北至恰克圖、綿延萬里的茶葉之路。

 

 

 

   俄商稱雄漢口港半個世紀鑄輝煌

 

   1861年,漢口開埠,外國茶商紛然而至。據計,漢口洋行和外國商號最多時達250家。19世紀中期,俄國人來漢口做起了茶葉生意,開啟了漢口作為“東方茶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黃金時代”。隨著“萬里茶路”的繁盛,當時的俄國茶商,幾乎操縱了漢口磚茶市場,據《武漢近代(辛亥革命前)經濟史料》記載:“磚茶一項,幾為俄國惟一市場”。“漢口之茶磚制造所,其數凡六,皆協同俄國官民所設立者,其旺盛足以雄視全漢口。”

 

   俄國第一家在漢口建立的茶葉貿易公司是順豐磚茶廠。順豐磚茶廠是漢口自行發電、擁有當時最新式蒸汽機和各種先進制茶機械的第一家近代工廠,可年產磚茶約200多萬斤。之後半個多世紀裡,漢口俄國茶葉貿易公司多達數十家,一時之間,“漢口煙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機器制茶之屋也”。其中順豐、新泰、阜昌、源泰四家財勢最大,被稱漢口“四大俄商洋行”。1893年,包括順豐磚茶廠的三部磚茶機在內,漢口四大俄商磚茶廠一共擁有蒸氣動力磚茶機十五部,茶餅壓機七部,雇佣工人共8900人。這些磚茶工廠壓制的青磚、米磚、花磚等各式磚茶遠銷國外。打開1938年漢口街市圖,可見與今江漢路相鄰、由沿江大道至中山大道之間有一條阜昌路,這就是今天的南京路。因“阜昌磚茶廠”建於此而得名,可見當時的茶廠規模之大、影響力之甚。

 

   漢口鄱陽街現存有一幢紅磚老建築物,也就是老漢口人十分熟悉的“巴公房子”。這幢房子的主人就是俄國皇室貴族、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親巴諾夫兄弟。今天,這幢老房子和俄羅斯茶商興辦的工廠舊址依稀可見,見證著漢口作為中國磚茶之都的輝煌。

 

   故而,去年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茶葉之路》欄目組播出武漢專題片,該欄目導演湯文靖稱漢口可謂中俄茶葉之路“真正的起點”。

 

 

 

   “擔茶人”走上郵票萬國博覽會屢獲大獎

 

   189311日,漢口工部局接手上海書信館在武漢的代辦所,建立漢口書信館。漢口書信館從1893年至1897年發行的“漢口1”至“漢口10”郵票中,除“漢口7第五版普通郵票加蓋改值”郵票外,其余9套均采用了一個挑著磚茶箱子的腳夫(老漢口人稱腳夫為扁擔)“擔茶人”的形像作為郵票圖案。“擔茶人”的形像作為郵票圖案,在早期郵票中是僅漢口獨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漢口茶市盛極一時的境況。

 

   漢口惟一一本記載漢口近百年歷史的方志《民國夏口縣志校注》(簡稱《夏口縣志》)記載,近百年前的漢口是名副其實的“茶港”。該書還列出了漢口工商企業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的驕人成績,漢口商人們一共捧回20個“一等金牌獎”,而其中茶商就輕取18席;在8個二等獎中,茶商也占據“半壁江山”,書中寫到,“當時全國70%以上的茶葉,都在漢口加工後外銷,鼎盛一時。”

 

   難怪有人說,世界因茶而認識了大漢口,漢口東方茶港因茶而享譽全世界。

 

 

 

   張之洞專注茶務“總督茶”源出漢口

 

   在督鄂十七年中,張之洞十分關注漢口茶務。因為漢口茶務在張之洞的心目中不僅“關系兩湖商民生計”,更直接“關系南北兩省商務大局”。1894年、1896年,他親自組織兩批茶葉運銷俄國,被搶購一空,利潤豐厚,史稱總督茶。總督茶成功後,張之洞有了更大膽的設想,准備“自造茶船,自立公司;於俄境自設行棧銷售,收回利權。”可謂雄心勃勃。

 

   同時,張之洞敏銳地認識到,公司制及機器制茶是振興茶業的根本出路。早在1897年漢口已出現機器焙茶工廠,同年張之洞即著手“合各富商之力糾股設廠,延請洋人督率教導”,籌辦兩湖制茶公司。據《時務報》報道:“湖北省用機器焙茶,不獨茶業可期興旺,將來並可盡奪印度茶商之利。”上海第一家英文報刊《北華捷報》亦於189837日作了報道,視其為“中國制茶改革的萌芽”。可見,兩湖制茶公司的成立在當時反響巨大。

 

   漢口,因其九省通衢、兩江交彙的獨特地理優勢,形成了“漢口東方茶港“的百年輝煌,積澱了豐厚的漢茶歷史文化,在漢茶歷史以至中國茶葉史上書寫了瑰麗的華章。漢口是中國最大的茶葉集散地,是中國最大的茶葉交易之都,是中國最大的磚茶制造中心……凡此種種,於是茶專家認為:中俄萬里茶路的起點,是漢口的東方茶港。

 

 

 

   東方茶港萬里茶道起點紀念碑碑文

 

   武漢自古茶盛也。1861年,漢口開埠,九州之茶彙聚,茶商茶幫雲集,茶廠洋行林立,奇哉青磚,馳名中外。茶葉出口逐年遞增,高達全國九成余,遂得中國磚茶之都,東方茶港之美譽。

 

   中俄萬里茶道,漢口時為起點,借道漢水北上,過河南,進山西,越大漠,至中俄邊境恰克圖,繼而莫斯科,聖彼得堡,通歐亞,堪與絲綢之路媲美也。武漢市人民政府立二○一三年十二月

 

 

 

同台競技展鄂茶文化

 

   “黃鶴樓杯”湖北鬥茶大賽異彩紛呈茶香滿堂

 

   今晚,由武漢市人民政府、湖北省農業廳舉辦,湖北省農業廳經作站、武漢黃鶴樓茶葉有限公司承辦的2013“黃鶴樓杯”湖北鬥茶大賽在湖北省電視台 800平米演播廳拉開帷幕。省市相關部門領導和來自國內外的著名茶專家學者將一同觀看這場別開生面的比賽。

 

   湖北采花茶業有限公司、湖北鄧村綠茶集團有限公司、恩施潤邦國際富硒茶業有限公司、湖北省武當道茶茶產業協會、湖北悟道茶業有限公司、湖北襄陽高香茶產業協會、宜昌蕭氏茶葉集團有限公司、羊樓洞茶業有限公司、宜紅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英山縣志順茶業有限公司、武漢黃鶴樓茶葉有限公司等十個參賽隊將進行茗品鑒評,品牌推介,文化展示,答題論道四個環節的角逐,決出各個獎項。這是我省宣傳名茶品牌,弘揚湖北茶文化的一次集中亮相和展示,同時為明年湖北茶抱團出擊重走萬里茶路,讓湖北茶唱響全國,走向世界吹響了集結號。據悉,這次大賽由武漢黃鶴樓茶葉有限公司冠名,舉辦這樣的大賽在我省尚屬首次。

 

 

 

   打造鄂茶產業旗艦品牌

 

   黃鶴樓茶成為繼黃鶴樓煙、酒後的第三張靚麗名片

 

   湖北是中國茶葉重要的原產地之一,“茶之為飲,發乎神農”,產茶歷史追溯於茶祖神農氏時期。湖北同時也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茶聖陸羽所著《茶經》聞名於此。湖北也是全國產茶大省之一。史料記載,崇陽、鹹寧山區百姓,皆以茶為業,“篩茶之男工、揀茶之女工,日夜歌笑市中,聲如雷、汗如雨”(注:同治《崇陽縣志》卷3,物產。),人稱當地務茶的園戶多,而栽禾的田戶少,產茶業可謂興盛。

 

   悠久的湖北茶歷史和豐厚的茶文化,為黃鶴樓茶的發展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武漢市茶葉公司更名為武漢黃鶴樓茶葉有限公司,遵照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實施品牌戰略,發展壯大湖北武漢茶產業”的號召,將千載歷史名樓和獨家傳承的百年漢茶拼配工藝相融合,一舉打造出“黃鶴樓茶”品牌茶,走出了一條振興湖北和武漢茶業,實現茶葉產業化發展的開拓創新之路。

 

   黃鶴樓系列品牌茶,有有機綠茶、茉莉花茶、精美工藝茶、紅茶、烏龍茶、黃茶、普洱、磚茶等二十多個系列花色品種,以口感醇和、經沏耐泡、香氣濃郁鮮靈而素有口碑。公司在神農架建廠建源,中國茶葉科研所全程技術服務,用最好的設備,最好的工藝,最好的原料打造品牌茶,經權威部門和業內專家品嘗鑒定認為:“黃鶴樓茶,品質穩定、茶香高遠、茶湯綠亮,兼有高山茶甘甜滋味,可謂茶中極品。”

 

   黃鶴樓茶的市場建設上也卓有成效。公司旗下擁有漢口茶市和陸羽茶兩家大型茶葉零售批發市場,年交易額共計5億元以上。此外,公司大力發展茶葉連鎖專賣店,目前公司在中百集團、武商集團、麥德龍等各大中型超市內設有名茶專櫃60多個,超市貨架100多個,形成了遍布各地的營銷網絡。

 

   2005年至2010年,黃鶴樓茶連續六年榮獲“中國武漢農產品博覽交易會優質農產品金獎”;2007中國武漢首屆十大暢銷品牌茶評比中黃鶴樓茶榮獲第一名;2008年,黃鶴樓茶入選“全國十大名茶”;2011年,黃鶴樓茶被湖北省農業廳認定為“湖北生態名茶”,成為繼黃鶴樓煙、黃鶴樓酒之後,武漢著力打造的黃鶴樓牌知名茶品牌。

 

   公司新近以現代科技和百年磚茶傳統工藝相結合,傾力打造出了精品磚茶——漢口青磚,為百年歷史的漢口磚茶注入了一縷甘永的清香,為復興漢口磚茶放飛了美麗夢想。

 

 

 

  《中國與俄羅斯》雙語雜志發表了一篇張之洞設宴招待俄國皇太子的文章,披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事件,為漢口東方茶港是中俄萬里茶路起點作了最有力的佐證。下面是這篇文章的節錄,標題是編者重新擬定。

 

 

 

漢口偉大的東方茶港

 

   漢口被中外商人叫作“茶葉港”,而俄國茶商們,則習慣將漢口稱之為偉大的東方茶港。而東方茶港的得名,源自於122年前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俄國皇太子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與兩湖總督張之洞的會見。

 

   1891年,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即後來的俄羅斯帝國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抵達中國,並要求必到漢口,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漢口是維系中俄茶葉貿易最重要的港口和基地。420日,張之洞在晴川閣盛情款待。友好交談中,張之洞對中俄兩國之間茶貿甚為贊賞,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對此也表示十分感謝,並稱他在國內就知道大漢口是聞名於世的東方茶葉港,早就想來看看,今日一覽果然蔚為壯觀。

 

   第二天,位於漢口列爾賓街(今蘭陵路)的新泰茶葉公司舉行了盛大的周年慶典。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參加慶典並即興祝辭,講話的最後連說了三個偉大:萬里茶路是偉大的中俄茶葉之路,在漢口的俄國茶商是偉大的商人,漢口是偉大的東方茶港。從此,“東方茶港”這個名稱就流傳開來……

 

 

 

 

 

資料來源: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31229/hbrb2245374.html

 

 

資料來源: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31229/hbrb224537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