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茶香‧茶趣‧茶談 (114)
- Nov 06 Fri 2015 23:21
中國歷代以來飲茶方式的變化
- Nov 06 Fri 2015 23:14
安溪鐵觀音新茶、陳茶和陳年老茶
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首,安溪鐵觀音備受歡迎。目前,市場上的鐵觀音按制作和保存年限劃分,可以分為新茶、陳茶和陳年老茶。通常當年采制的茶葉稱新茶,保存第二年至十年以內的茶葉稱陳茶,保存十年以上的茶葉方稱陳年老茶。
那麼,安溪鐵觀音的新茶、陳茶和陳年老茶該如何辨別呢?有什麼技巧呢?
- Nov 06 Fri 2015 23:09
唐宋明清四朝代不同的飲茶方式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的國家,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擁有著古老的華夏文明與眾多少數民族相互交融形成的歷史文化,而我們悠久的茶文化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史的發展中,茶葉生產加工進步,伴隨蘊育而生的飲茶習俗,以其多姿多彩的方式,豐富著我們的文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說法:“開門七件事,油鹽柴米醬醋茶”,或解渴,或提神,或品味,或鑒賞,或感悟,茶飲已成為我們尋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 Oct 15 Thu 2015 20:56
乾隆與茶
清代乾隆皇帝弘曆,在位當政六十年,終年八十八歲,這一壽齡既使在現在也是高壽的了,而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中更是名列第一的。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乾隆與茶的故事,涉及到種茶、飲茶、取水、茶名、茶詩等等與茶相關的方方面面。相傳,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過西湖茶區。他在龍井獅子峰胡公廟前飲龍井茶時,贊賞茶葉香清味醇,遂封廟前十八棵茶樹為“御茶”,並派專人看管,年年歲歲采制進貢到宮中,當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遺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觀看了茶葉采制的過程,頗有感受,寫了《觀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爐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風旋旋炒。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的詩句。皇帝能夠在觀察中體知茶農的辛苦與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難能可貴。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讓位”的。傳說在他決定讓出皇位給十五子時(即後來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無惋惜地勸諫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卻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說:“君不可一日無茶。”這也許是幽默玩笑之語,也許是“ 我應該退休閑飲”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 Oct 09 Fri 2015 23:42
這些外國的茶葉郵票,你見過嗎?
中國是茶的故鄉,飲茶習俗以及由此衍生的茶文化,從中國走向了世界。中國的茶葉郵票,記錄了中國茶的歷史與文化。外國的茶葉郵票,同樣也訴說著他們國家關於茶的故事。
1、斯裡蘭卡的茶葉郵票
- Oct 09 Fri 2015 23:26
中國與俄羅斯的茶文化
中國,一個擁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早在遠古時代,這個民族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據史料記載,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柴米油鹽醬醋茶,作為開門七件事之一,茶已深入了中國的平常百姓家,涉及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等各個領域。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遠播歐亞,其中俄羅斯就深受其影響,隨著社會文的發展,其茶文化也逐漸有了自己的特點。那麼到底這兩個國家與茶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它們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又是為什麼呢?這正是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
一,從茶文化發展歷史上看
- Sep 21 Mon 2015 11:24
一杯茶與一堆碎玻璃
大學班長今年8月份結的婚,小兩口羨煞旁人地開始了浪漫的歐洲蜜月之旅。就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朋友圈剛剛更新了瑞士小鎮的美景和秀恩愛圖。昨晚聊天時,他給我講述了三天前在開始第二站意大利之行前,在德國慕尼黑的一個小鎮茶餐廳發生的故事。
這是家靠在路旁的一家非常不起眼的茶餐廳,店名翻譯出來是“問候”之類的意思。從裝潢上看,溫馨干淨,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顧客卻很多,生意不錯。
- Sep 20 Sun 2015 05:52
普洱茶與西湖龍井的陳化分析解密
一龍井是綠茶怎麼能與普洱茶一樣越陳越醇呢?
不論什麼茶,只要保存得當,都能陳放,而且越陳越醇。”龍井是綠茶,不適合陳放,那普洱茶生茶是什麼茶,稍微有點茶葉知識的人都知道剛生產出來的“普洱茶”也是綠茶,都是綠茶為什麼普洱茶就能陳放,龍井就不能陳放,因為陳年龍井非常珍貴稀少所以很少人能品飲到一定年份龍井,就產生了這樣一個誤區!普洱茶越陳越醇,通過時間的雕琢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美感,驚喜出現。但是龍井卻與普洱茶陳化的過程恰恰相反,當年龍井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有純陽之性,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甘香如蘭,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無味,而飲後感太和之氣彌漫齒額之間,此無味之味卻生其真味”品的就是他的鮮活。
- Sep 18 Fri 2015 06:30
宋代人煉製膏鹵狀態烏梅湯可長期保存隨時沖飲
- Sep 14 Mon 2015 12:30
老天津喝茶處處有講究最愛蘿蔔就熱茶
老天津茶葉市場的貨源主要來自江蘇、安徽、福建及浙江等地,皖南、皖北的茶胚久負盛譽,蘇杭的花窨技術同樣是聞名遐邇。歷史上,除了南來的商船往天津輸出大量花茶以外,天津的幾大茶莊也不斷在外駐莊設廠,采辦、窨香,以適合天津人的口味需求。當年,正興德等老字號茶莊精心選擇名產區的茶葉,配制出了名揚四方的花大葉茶。
- Sep 02 Wed 2015 23:43
漸受追捧的老鐵:新一輪財富神話,還是滄海遺珠?
近年來,中國茶行業對“老茶”的消費熱情漸成為一道風景——走進全國各地的各個茶葉產區、茶葉市場、茶葉門店時,你總會發現各式各樣的“老茶”(即俗稱的年份茶)。
那些老普洱、老六堡、老岩茶、老單叢、老白茶……它們從時光深處走來,有著各種說法,也擁有不菲的身價。
- Sep 02 Wed 2015 23:37
茶圈裡的五大謠言,你中槍了多少?
最近小編隨時將晚上泡茶的圖片發到朋友圈,評論都是一邊倒。要麼是幸災樂禍型:哇塞,竟然、居然晚上喝茶?要麼是語重心長型:晚上不要喝茶,會失眠的。。。每當這時,心裡有千萬只駝羊飄過,誰告訴你們這些破玩意的?
為了還給茶一個公道,小編翻閱各種資料,力求揭穿那些關於茶的謠言。嘿嘿,來看看究竟你中槍了多少?
- Sep 02 Wed 2015 23:33
茶界謊言:讓你倒了一次又一次的頭道茶
有這樣的一個現像,在泡茶的時候,衝一次頭道茶,然後“嘩——”的一下倒掉,這個動作似乎都變成了一個習慣,許多茶友都有這樣的做法,說句“俗”點的話,中國人倒掉的頭道茶,加起來可以換掉整個西湖了吧。
在這篇稿子中,1510tea將為你全面解析頭道茶,告訴你“倒掉頭道茶”其實是個茶界大謊言。
- Jul 23 Thu 2015 11:10
靠譜的茶客不能不懂岩茶
可以說,任何一種茶都受山場的影響,只是相比之下沒有武夷岩茶那麼大而已。武夷山素有“奇秀甲於東南”的美譽,山中多懸崖絕壁,深坑巨谷,茶農利用岩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種茶,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說。武夷岩茶也因岩而得名。因為山場和制作技藝的影響,岩茶的口感千變萬化,我們就先從山場說起。
關鍵詞:正岩、三坑兩澗
- Jun 30 Tue 2015 22:44
【老店承傳】一個家族的價值守住香港傳統涼茶
- Jun 30 Tue 2015 19:45
關於台灣烏龍茶之父John Dodd 陶德的一些生平
- Jun 30 Tue 2015 19:41
福建建甌“金圃茶莊”史話
清代“金圃茶莊”創始人,不是福建建安(今建甌)本地人,而是從安溪遷來的一位茶農。此人姓詹名聖瑞,因此,人們習慣叫“詹金圃茶莊”。
清朝鹹豐年間,建甌水南光孝寺後面的黃茅廠山上有一間小小的茅房,住著來自安溪多卿鄉的詹聖瑞夫婦,他們在這裡開荒種茶。在海運開放通商之後,安溪近海,很多人種茶賺了錢。詹聖瑞也想以茶發家,可又沒山可種茶。他聽說建安有荒山荒地讓人開墾種茶,便湊錢買了兩袋茶籽,一路辛苦,來到建安。夫婦倆在寺後搭茅屋落腳,起早摸黑,播籽育苗,把周圍荒山荒地開辟成苗圃和茶園,並且在茶苗行距間套種瓜菜雜糧。偶爾也砍柴賣薪,或出去打工,賺點小錢。
- Jun 29 Mon 2015 06:16
如何沖泡六堡茶
彭慶中
網上、書上說起泡茶飲茶的技巧頗多,但甚少是針對六堡茶的,畢竟,在外地,六堡茶還不是很知名。有些冠以六堡茶泡飲技法之類的文章,也大多是泛泛而談,常規而論,沒有針對六堡茶的特點去泡,也沒有一些新的東西,跟泡飲閩南烏龍茶的工夫茶一樣。
- Jun 24 Wed 2015 02:16
武漢茶商向俄羅斯總統普京贈送“黃鶴樓·湖北青磚茶”
123年前俄國皇太子尼古拉訪問漢口時,曾獲贈一塊紀念磚茶,武漢茶商曾計劃復制該茶磚,贈送俄羅斯總統普京(長江日報8月11日曾作報道)。11月10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黃鶴樓茶葉有限公司獲悉,根據百年前紀念茶磚老照片定制的“黃鶴樓•湖北青磚茶”紀念磚茶已於11月5日專程送達莫斯科,交給俄羅斯萬里茶路研究會會長亞力山大.伊利因,委托其將禮物轉交總統本人。莫斯科《真理報》對此進行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