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茶行業對“老茶”的消費熱情漸成為一道風景——走進全國各地的各個茶葉產區、茶葉市場、茶葉門店時,你總會發現各式各樣的“老茶”(即俗稱的年份茶)。

那些老普洱、老六堡、老岩茶、老單叢、老白茶……它們從時光深處走來,有著各種說法,也擁有不菲的身價。

而這其中被稱為“老鐵”的陳年鐵觀音,也開始嶄露頭角,成為陳年烏龍茶的另一支重要力量。

不過,“老鐵”究竟是什麼?它因何產生?它的風味來自哪裡?它在幾經流傳的歲月裡經歷怎樣的命運和發展?“老鐵”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呢?

由於近來茶語網(www.chayu.com)後台收到許多茶友諸如此類的詢問,所以茶語網編輯團隊也決定一探究竟。我們帶著種種問題,一路從安溪到廈門以及更多城市,開始了一場對往事的緬懷和對如今的發現,為大家揭開有關“老鐵”的那段前世今生。

老鐵

回顧——安溪人說老鐵:傳統家鄉味,民間保健品

曾經歲月,家家賣弄隔年陳

“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這是明末清初才子、收藏家周亮工所寫的《閩茶曲》,生動描述了三百多年前的福建大地上,人們就普遍有了品飲老茶尤其是陳年烏龍茶的習慣。

其實在八閩大地尤其是當時生活條件並不好的茶鄉裡,人們留下老茶,往往是因為它對身體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祛火、解膩、消炎等等,這幾乎成為一種共識。當然,陳年烏龍的特殊香氣和柔和的茶湯也是茶人的心頭好,不然不會留下這首名詩。

鄉間老鐵,存下來是習慣使然

“我是安溪茶鄉長大的,父輩就在鄉裡制作鐵觀音,而我從小就知道母親有放老鐵觀音的習慣。記得當年大家生活條件都不好,鄉下缺醫少藥的,喝點老茶還真能緩解像肚子脹這樣的小病。”

坐在編輯對面的安然(廈門和家茶園主人,微博名“安然茶舍”)笑了笑,用一句話描述了他對“老鐵”的最初印像。

他接著說,當年民間“老鐵”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農民自己所制,因口感風味特別好,舍不得賣而留下來的老茶。它們有一定的保健價值,也會出售,但是數量非常少。

二是被人無意識間留下來的,一罐子或一袋,隨手放在某個角落,結果忘了,放久了就變成了老茶,這種也不多。

第三種情況是沒賣出去的陳茶。這主要是因為每一年的市場行情存在不同波動,即使在鐵觀音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會有部分茶因各種各樣的非質量原因未被銷售出去,它們留下來堆在一個角落,慢慢就成了老茶。

“即使在鄉下,傳統老鐵的存放也是有條件的。四五十年前農村做飯用的是土灶,旁邊有個煙囪通到房頂上,一般存的茶就放在陶瓷罐裡,掛在煙囪的旁邊。這種老茶存出來就非常好,不會壞。”

“我們做飯的時候下面生火,茶葉溫度也會慢慢上升。而高溫能促進茶葉後熟轉化,但這與現在人們說的每年復焙的概念不一樣。”安然解釋道。

制茶人說,老鐵是最家鄉的味道

編輯在安溪幾個茶葉主產鄉鎮如西坪、祥華、感德、龍涓等看到的情況也印證了安然的說法,有許多茶農自家喝的就是本來沒打算賣的老鐵觀音,他們習慣性地留一點在家中。

據說是因為“在鄉下中暑腦熱、肚脹腹瀉時,喝一點老鐵,感覺就會好很多。”而“現在老鐵值錢了,那也是這些年的事,從前它是大家的日常生活品,和柴米油鹽一樣再普通也再熟悉不過。”

原來安溪人心目中的老鐵,在銷售的意義外,其實是一種被時光濃縮了的家鄉味。

探尋——市場上看不清的老鐵:質量良莠不齊

說到老鐵,其實它最標准的說法是陳年鐵觀音,作為陳年烏龍茶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身影如今已從民間來到市場,走入了大眾視野。

在廈門的兩天時間裡,茶語網編輯先後走訪了海峽茶都、天成茶葉市場以及廈門茶業城等幾個專業市場,也走進了一些茶莊,了解這方面的情況。

廈門茶業城

廈門茶業城,是自2013年開始運營的廈門最大的茶葉批發市場。在我們走訪的幾家商鋪內都有老鐵銷售,觀其年份則從七八年到二十年不等,主要時間段集中在十年以內。

市場有多少傳統老鐵

采訪中,據一位來自安溪祥華的茶商Z小姐介紹,她家傳統的老鐵是經過炭焙的,但量很少。而在鄉下,一般農戶家的存茶多數不超過10斤。

“有茶廠的人家存量會多點。在我們小時候,老鐵常常是肚子不舒服的時候喝的,也可以和豬肝一起炒著吃,老人說那樣清肺熱。”她一邊包茶一邊說。

Z小姐同時也提到,因為安溪民間一直有存老茶的習慣,所以茶葉如果當年沒賣出去,就會根據它本身的原料質地、工藝程度和倉儲條件,來決定是否到一定時間段進行復焙。

“事實上,如果是正常工藝未經過各種各樣改良處理的鐵觀音,它和所有的傳統烏龍茶一樣適合長期存放,而且長期存放以後轉化的口感會與新茶有很大區別,整個口感舒適性以及對身體的保健價值可能會更好。”

“但另一方面,安溪畢竟地處南方,容易潮濕多雨,尤其鄉下的存儲條件也有限,所以做茶的人每年要拿它出來看一下,根據具體天氣和存儲的情況看需不需要復焙,以防止茶葉變質。”

她補充說明,因為當年各家的工藝程度和保存情況不同,所出品的陳年鐵觀音的質量會存在高低不同的情況。

此外,在前十幾年的茶葉市場上,一直是清香鐵觀音當道,陳年鐵觀音的消費者群體非常小,即使手頭真存下來老茶的茶商,為了加速資金流轉,只要有人買也都會出售,因此他們手上的老茶不多,而且年份都有限。

那若要找三十年的老鐵呢?“幾乎不可能,”Z小姐說,“在三十多年前,我們小時候的茶葉都是用竹背簍運、木炭焙的,生產力不夠,生產條件也匱乏。而且當時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講的是統購統銷,一般農戶和小作坊是不敢也不能私自留茶葉的。

傳統老鐵都從哪兒來

在海峽茶都內,我們采訪的另一位從2006年就開始關注收藏老鐵的楊老板也認同這一說法。

“我是在2006年雲南普洱茶行情最火爆的時期,才注意到老茶的收藏價值的。但我是安溪人,做普洱茶遠不如做鐵觀音得心應手,所以就把眼光放在了同樣具有陳放價值的老鐵上。”

“而我手頭的老鐵有兩個來源,自己藏和從其他地方收購,但量不多,總共20年左右的各類老鐵也不過500斤上下。事實上,安溪的民間藏茶量是很少的,但有一個方向卻不容忽視,那就是當年安溪縣各大茶廠、茶葉公司的對外貿易渠道。”

在收藏客楊老板的介紹中,編輯了解到——由於中國是傳統的茶葉出口大國,一直以來國際市場上的烏龍茶就多產自中國東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地區。

早在17世紀初至19世紀末 ,中國的烏龍茶就開始出口歐洲並深受歐洲消費者的喜愛,19世紀下半葉開始向東南亞地區出口,20世紀80年代後又在日本流行。

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後,日本風靡烏龍茶並成為烏龍茶進口第一的國家,對中國烏龍茶尤其是鐵觀音的需求量激增。

“這樣也帶來了一個問題,烏龍茶在日本銷售熱,影響其國內蒸青綠茶的銷售。為了保護市場,日方開始壓中方茶葉的價格,並提高通關檢測的標准。這樣一來,標准提高了,價格談不攏,一些大公司、老牌茶廠的外銷生意受阻,大量外銷鐵觀音也留了下來,成為批量性的老鐵。”楊老板最後說。

專業市場存在以次充好的隱患

在對專業市場的整個調查中,茶語網編輯最大的感受,就是品質優良的老鐵難找,不少店家所提供的陳年鐵觀音,口感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

如茶葉焙火過度導致葉底炭化明顯,如有的茶湯寡淡,不耐泡,有的保存不當,使茶葉出現了酸餿現像等等(陳年烏龍茶常見的令人愉悅的果酸味和茶葉保存不當的酸餿味完全不同)。

而此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老鐵”究竟有多“老”——因為從整個茶葉衝泡後的茶湯口感和葉底表現看,實在無法斷定陳茶年份與商家說的相一致。

總體看來,如果想在極度零散的市場上,買到一定數量來源可靠的陳年鐵觀音,沒有相當程度的鑒別力實在困難。

對此,福建省首席高級技師黃永紅也表示,目前對陳年鐵觀音主要的鑒別方法還是感官審評與經驗斷定,而這是一般人的水平難以達到的。

訪問——品牌茶企眾說老鐵產品

品牌門店已現“老鐵”身影

那麼,如果說老鐵的興起已經漸成事實,老鐵的市場也正在升溫之中,關於老鐵本身,到底有沒有更清晰的認知和更標准的產品呢?

為此,茶語網編輯又相繼走訪了華祥苑、日春、天福、八馬等知名的品牌茶直營店,探訪了老牌閩南茶企的老鐵行情。

日春茶業

我們的第一站,是位於廈門湖裡區的日春茶業文化館和華祥苑直營店。在這裡,我們發現這家日春茶業門店內只有兩款不同年份的陳香蜜茶(福建傳統陳年烏龍茶的一種),而其他的陳年鐵觀音產品,未在貨架上發現。

陳年蜜茶

而華祥苑茗茶北濱店的店員則表示,華祥苑集團之前推出過陳香鐵觀音的產品,但目前已經所剩無幾。

“老茶銷售完了就沒有了,現在調貨也沒貨。”編輯在登錄天貓華祥苑官方旗艦店時發現,確實有一款標價3600元、品名為“典藏1976”、等級標注特級的陳年鐵觀音產品處於已下架狀態。

走進天福茗茶門店時,店員拿來了一款今年推出的古韻茗賞炭焙鐵觀音,具體年份據說在5年以上。

由於店內人多,編輯沒有嘗試這款茶的口感,只看了一下包裝和價簽——該款陳年鐵觀音的產品包裝精美,壇裝,體量比較大,500g售價標注1000元。

更多“老鐵”正在清晰和完整

在八馬茶業門店內,店員告訴我們:“八馬在十年前就有幾款陳香鐵觀音產品,一直都有生產,因為量不大,基本上一推出便被資深茶友搶購一空,所以一直都未做過宣傳。”

“至於公司還有沒有其他這類型的產品,我們也不太清楚,需要問公司負責人。”為此,編輯聯系采訪了負責八馬茶業生產和庫管的相關負責人王文吉,特地進行求證。

王文吉告訴編輯:“我們知道的一般能夠留下批量老鐵的企業,大多數都是有外銷歷史的廠家。像八馬在20世紀90年代建廠後,就常年對日本、歐洲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有持續大量的茶葉外銷貿易,所以陸陸續續曾經不同批次、不同數量地留下過不少茶葉尾單,是當年因貿易壁壘留下來的標准產品。”

“這些茶有的存量很少,而有的因為對日銷售的價格和貿易原因,留量相對比較大。對此,我們進行了十分妥善的保管和倉儲:一方面是每年都檢查倉庫環境,注意天氣變化;一方面定期關注茶葉內質情況,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焙火,按傳統工藝確保它的儲存質量,而這種尾單儲存並非為了老鐵銷售的刻意留存。”

王文吉又補充解釋,其實八馬一直有少量的陳年鐵觀音,比如陳期20年的老鐵在銷售,但以前銷售對像和範圍主要是八馬的資深發燒友,“接下來因為陳年鐵觀音的國家標准將出台,我們也應會有相關產品出現。”

謹防非品牌化的假“陳年鐵觀音”

茶語網編輯在采訪海堤品牌負責人、國家高級評茶師、廈門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志雄時,也得到了確切回答。

“有意識去存老茶,差不多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最早安溪有公司推出過陳香鐵觀音的系列產品,帶動之後一些品牌企業陸續推出了這方面的產品,但其中有相當年份的比如說20年以上的陳年鐵觀音產品量並不大。”

“因為老茶庫存本就不多。我們海堤茶葉近年也陸續推出限量的陳香烏龍產品,其中就有陳年鐵觀音。每次做的量不大,所以產品一出來就賣完了。像我們的錫罐裝1982陳年鐵觀音,只有像征性的幾百罐,來問貨的人卻始終不斷。不過在15年、12年和8年的陳香鐵觀音產品上,我們還是可以保證市場供應的。”

他同時也指出,目前在非品牌化運營的市場流通環節中,有很多“陳年鐵觀音”都是假的。

“比如鐵觀音顆粒很緊結,這是由於90年代後期引入了台灣的包揉機。真正1995年以前的安溪鐵觀音都做得比較松一點,所以你在市面上看到成顆粒的、特別漂亮的鐵觀音老茶,差不多都是後期加工的。”

茶語網在尋找老鐵標准樣的過程中,確實也發現絕大部分有據可依的陳年鐵觀音都較容易帶梗,或者其形制加工相對松散;而往往那些造型特別漂亮、並號稱高等級的“老鐵”,其炭化情況都比較嚴重,有造假的嫌疑。

希望——老鐵將有國標,收藏也將有據

“老鐵”收藏漸熱,標准亟待完善

客觀說來,我們所認為的“老鐵”,也即陳年鐵觀音,其實是福建安溪民間一直存在的日常茶飲,起源並不神秘,只是因近些年中國茶葉市場對各類型老茶的強烈追逐,才引發其作為一種現像受到大眾關注。

在本次調查采訪中,茶語網編輯發現除了在日常品飲外,民間對陳年鐵觀音的收藏熱已經抬頭,且影響的人群範圍正在進一步擴大,可是陳年鐵觀音產品的標准判定和價值認定卻還亟待規範,因此備受關注。

“國標”即將出台,“老鐵”有據可依

而正因市場各方對規範陳年鐵觀音市場的呼聲日趨強烈,安溪縣政府和企業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便開始對成為商品的陳年鐵觀音從基本要求、理化指標、感官指標、質量安全指標等各個方面進行標准制定。

“安溪縣的陳年鐵觀音正加快制定國家標准,並且該標准有望於今年年底前發布。”福建省安溪縣農業與茶果局局長蔡建明對編輯表示。

“在即將推行的國標中,我們的陳年鐵觀音被正式定名為陳香型鐵觀音,成為清香、濃香兩大陣營後的又一力量。為了解決市場上鑒別常識缺乏的問題,我們還成立了全國茶葉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烏龍茶工作組陳香型鐵觀音國家標准起草小組,從該類型產品的外形和內質方面逐一規定,最終定出特級、一級和二級的國家標准。”

蔡建明另外又指出一點,雖然陳年鐵觀音的國家標准正在進行中,但相關的企業標准其實早已實行:

“安溪鐵觀音集團就有這方面的企業標准,在20145月就發布,並向省衛計委進行了報備。可以期待的是,不久後安溪鐵觀音的產業局面將有新變化,原來深藏民間的‘老鐵’將有響亮的身份證,我們愛茶尋茶的消費者也不用擔心無據可依了,陳年鐵觀音的整個市場環境將會越來越透明、越來越良性。”他充滿信心地說。

陳年鐵觀音,消費將漸入佳境

就在GB/T 30357.2-2013《烏龍茶2部分:鐵觀音》國家標准第1號修改單編制說明中,可以明確看到國家各相關部門對陳年鐵觀音市場現狀的觀察: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生態健康產品的追求和重視,具有陳香濃郁、醇和回甘的陳香型鐵觀音正深受消費者推崇和喜愛,其飲用人群逐年增加,陳香型鐵觀音發展方興未艾。鐵觀音產區歷來也有珍藏陳年鐵觀音的歷史和習慣,用於祛火、除膩、消炎等。陳香型鐵觀音的市場漸入佳境。”

由此可見,隨著陳年鐵觀音市場的消費成熟度越來越高,市場各方正在合力形成一個完整的標准化生產、存儲及供應體系。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理性清晰並與現代化市場體系相適應的茶消費時代的到來。

有關陳年鐵觀音市場的更多觀察,請茶友繼續關注茶語網的相關後續報道。

老鐵誤區提醒:多少年的鐵觀音算老鐵?

1. 不是所有“陳”下來的鐵觀音都能叫陳年鐵觀音。經多位被采訪人表示,陳年鐵觀音本身必須是工藝質量都標准的傳統鐵觀音產品,而其陳香出現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但對鐵觀音究竟經歷多少年才能被稱為“老鐵”,這個問題一直在茶圈內部存在比較大的爭議。對此資深茶友們普遍認為10年是一個基准線,而茶語網茶評組在進行陳年鐵觀音標准樣的衝泡對比後也顯示,該類型標准產品到15年左右才出現比較清晰的陳韻。

2. 目前業內因老鐵的收藏開始抬頭,所以市場上出現了造假現像。造假者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一些儲存年限相對較短的鐵觀音經過重新焙火,增加其炭化程度,讓湯水變得更紅。

而當消費者缺乏關於陳年老鐵的品飲經驗時,很容易被不良商家用此類手法操作的鐵觀音蒙混過關,而將其當成十幾年、幾十年的老鐵來購買。

這一類造假手法在台灣的陳年烏龍上已經爐火純青,茶語網提示茶友在購買陳年鐵觀音的相關產品時,一是要有相應標准樣的實際品飲經驗,二是最好對廠家的品牌歷史、生產情況和產品來源有充分了解後,再行選擇。

 

上述資料來源:http://www.chayu.com/article/128383/p-4#comm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