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個擁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早在遠古時代,這個民族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據史料記載,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柴米油鹽醬醋茶,作為開門七件事之一,茶已深入了中國的平常百姓家,涉及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等各個領域。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遠播歐亞,其中俄羅斯就深受其影響,隨著社會文的發展,其茶文化也逐漸有了自己的特點。那麼到底這兩個國家與茶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它們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又是為什麼呢?這正是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

  一,從茶文化發展歷史上看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於野生采集活動之中的。

  1

  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兩說雖均不能盡信,但一縷微弱的信息卻值得注意:在長久的食用過程中,人們越來注重它的某些療病的用之性。在史前期,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從發現了茶的其他價值後才有了獨立的名字。茶由藥用轉化為習常飲料,嚴格意義的便隨之產生了,其典型標志便是cha)音的出現。而茶字的出現則是伴隨茶事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直到中唐以後的事,也正符合新符號的產生後於人們的社會生活這樣一種文字變化的規律。

  2,真正茶文化的開始

  中國從何時開始飲茶,眾說不一,西漢時已有飲茶之事的正式文獻記載,飲茶的起始時間當比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文人飲茶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同時玄學與佛教也對飲茶產生了積極影響。 

  而到唐代,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

  宋代茶業已有涉及,推動了政治社會領域,深入人們的生活,並與風土習俗有著密切聯系。 自元代以後,茶文化進入了曲折發展期。北方民族與漢民族在對待查方面有異有同,這兩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後,促進了茶藝向簡約、返璞歸真方向發展。明代中葉以前,茶文化仍承元代勢,表現為茶藝簡約化,茶文化精糖果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到清朝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二)俄羅斯人飲茶的歷史雖不算太長,但茶在俄羅斯民族文化中卻占有重要位置。追本溯源俄羅斯的飲茶文化源自中國。

 

  1,第一次接觸茶。一些史書和百科全書的記載,俄羅斯人第一次接觸茶是在1638年。當時,作為友好使者的俄國貴族瓦西裡·斯塔爾可夫遵沙皇之命贈送給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贈的禮品便是4普特(64公斤)的茶。品嘗之後,沙皇即喜歡上了這種飲品,從此茶便堂爾皇之地登上皇宮寶殿,隨後進入貴族家庭。

  2,中俄茶業貿易往來:有奢侈品到大眾消費品。從17世紀70年代開始,莫斯科的商人們就做起了從中國進口茶葉的生意。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兩國簽訂了關於俄國從中國長期進口茶葉的協定。但是,從中國進口茶葉,路途遙遠,運輸困難,數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紀的俄羅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飲品,其飲用者的範圍局限在上層社會的貴族、有錢人,喝茶則一度成了身份和財富的像征。直到18世紀末,茶葉市場才由莫斯科擴大到少數外省地區,如當時的馬卡裡葉夫,如今的下諾夫哥羅德地區。到19世紀初飲茶之風在俄國各階層始盛行。

  3,邊境重鎮恰克圖。恰克圖(布裡亞特語:XяΓTa),是俄羅斯的一座邊境小城。西漢時蘇武曾經在此牧羊,唐朝和元朝時此地分別歸北庭都護府和烏裡雅蘇台管轄,清代恰克圖成為中俄交界處的一座邊境重鎮。歷史上,這個城鎮的發展繁榮與晉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靠著艱辛的勞作,晉商票號不僅開遍全中國,而且遠及俄羅斯、日本、朝鮮及西亞、東南亞各國。在與俄國的貿易上,晉商遠涉戈壁、沙漠,在恰克圖與俄羅斯商人進行貿易,其中茶葉買賣在當時中俄恰克圖貿易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山西不產茶,但茶葉一開始就是晉商經營的最主要商品。從明朝在山西北部開辟茶馬互市以來,晉商就將茶葉銷往蒙古地區,俄國商人從蒙古得到中國的茶葉。恰克圖開市後,晉商迅速將茶葉輸往此處,清人松筠在《綏服紀略》中就有記載:所有恰克圖貿易商民皆晉省人,由張家口販運煙、茶、緞、布、雜貨,前往易換各色皮張氈片等物。此時的俄國,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群眾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茶葉進入普通百姓家庭,以至於出現了寧肯一日不食,也不可一日無茶的狀況。有記載說,涅爾琴斯克邊區的所有居民,不論貧富、年長或老幼,都嗜飲磚茶。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飲料。早晨就面包喝茶,當作早餐。不喝茶就不去上工。午飯後必須有茶,每天喝茶可達5次之多。愛好喝茶的人能喝10-15杯。不論你什麼時候走到哪家去,必定用茶款待你。

  (三)由此可見,兩國的茶文化在發展史上呈現以下特點:

  1,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發展曲折,博大精深;而俄羅斯的茶文化發展歷史則相對短暫,依托中國,用途單一,經歷了一個有奢侈品到大眾消費品的過程。

  2,中國的古代茶文化涉及宗教,民族,詩歌,醫學,政治等多個領域;而俄羅斯則主要涉及經濟,生活領域。

  3,俄羅斯茶文化受中華茶文化的影響,逐漸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二,從具體飲茶過程上看

  1,飲茶方式

  中國人飲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細品慢飲;俄國人喝茶,則伴以大盤小碟的蛋糕TοpT、薄餅блиы、餡餅πиοжи、甜面包cлдοe、餅干πчeHьe、糖塊kοфeTы、果醬вapeHьe、蜜糖餅πяии等等茶點

  2,飲茶的品種

  中國人喜喝綠茶,俄羅斯人則酷愛紅茶(чёpHый чй),在俄羅斯最享盛譽的茶是:印度紅茶идийckий чй,錫蘭紅茶цйлοHckий чй以及中國的茉莉花茶чй жacMиοM。前蘇聯的國產茶葉以格魯吉亞茶ΓpyзиHckий чй為上品。他們之所以對中國的茉莉花茶很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認為這種茶香飄四溢、沁人心脾,與其說是一種茶,不如說它是

  3,飲茶功能

  中國人飲茶多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國人喝茶則常常為三餐外的墊補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的一餐。當然,喝茶之際談天說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羅斯人把飲茶當成一種交際方式,飲茶之際達到一種最好的溝通效果,而獨自飲茶則可以給自己一個沉思默想的機會,進行一種的交流。

  4,飲茶味道

  中國人偏愛綠茶,由於其不發酵的特點,綠茶的味道集苦、澀、甜、鮮、酸。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而俄國人更喜歡喝甜茶,喝紅茶時習慣於加糖、檸檬片лиοH,果醬вapeHьe,奶油cливи,有時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羅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們用Cπacибο зчй-caxap來表示對主人熱情款待的謝意,相當於漢語的謝謝您的款待

  5,飲茶的具體方式

  中國人喝茶習慣於茶水共杯,就杯喝茶。要續的話直接往杯裡衝水,通常以續一次為禮貌。由於茶水共杯,因此中國人喝茶有吹浮葉、用碗蓋撥茶葉或吐茶葉的習慣。而俄羅斯人喝茶時通常在茶壺中泡好茶汁,然後往杯中注入適量濃茶汁,再對水衝至一定濃淡(kpeπий чйлбый чй)再喝。喝甜茶有三種方式:一是最為普遍的方式,即把糖加入茶水裡,用勺攪拌後喝;二是將糖咬下一小塊含在嘴裡喝茶,多為老年人和農民接受;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擱到茶水裡,也不含在嘴裡,而是看著或想著糖喝茶,喝茶人意念當中想著糖,一邊品著茶,結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裡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覺。

  6,飲茶器皿

  中國飲茶文化深厚對茶具的要求也十分嚴格。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既有實用價值,又富藝術之美。有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等。舉世聞名的紫砂壺就屬於陶土茶具。俄羅斯飲茶十分考究,有十分漂亮的茶具:茶碟很別致,因喝茶時習慣將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邊。茶具有的喜歡中國陶瓷的,有的喜歡玻璃杯的。但最習慣用茶炊煮茶喝,尤其是老年人。茶炊實際上是喝茶用的熱水壺,裝有把手、龍頭和支腳。長期以來,茶炊是手工制作的,工藝頗為復雜。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工廠才大批生產茶炊。起初,茶炊的形狀各式各樣,有圓形的、筒形的、錐形的、扇形的,還有兩頭尖中間大的酷似橄欖狀的大桶。馳名全國的圖拉市茶炊,是用銀、銅、鐵等各種金屬原料和陶瓷制成的。稍後,出現了暖水瓶似的保溫茶炊,內部為三格,第一格盛茶,第二格盛湯,第三格還可盛粥。現在使用的電茶炊,形狀近似金銀質的獎杯。俄羅斯的能工巧匠們常將茶炊的把手、支腳和龍頭雕鑄成金魚、公雞、海豚和獅子等栩栩如生的動物形像。

  三,從茶文化的人文內涵上看

  1,俄語中чй的文化意像。

  俄羅斯人重視飲茶(πиь чй),他們日常生活有三次喝茶時間:早茶午茶晚茶。也常常賦予飲茶以更多的文化內涵,從而使俄語裡的чй)一詞有了更多的意義。俄羅斯人中常以πиΓлacиь (звaTь) Haчй (Haчшkyчя)(請來喝杯茶)向友人發出作客的邀請,同時也是向對方表示友好誠意的一種最佳方式。另外,舊時俄國人有喝茶給小費的習慣,俄語裡稱之為“двaTь Haчй”,後來俄語這一表達方式轉義表示指在任何場合的付小費

  中國的茶文化講究茶具。談到俄羅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羅斯茶炊(caMοвap)。俄國有“Κakοй жчй бз caMοвapa”(無茶炊便不能算飲茶)的說法。在民間,人們還把caMοвap”(音譯薩馬瓦爾”)親切地稱作“Зοлοοй ИвaHИвaHοвич”(金子般的伊萬·伊萬諾維奇),以表示對茶炊的鐘愛和尊崇。俄羅斯人喜愛擺上茶炊喝茶,這樣的場合很多:當親人朋友歡聚一堂時;當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訪時;清晨早餐時,傍晚蒸浴後;炎炎夏日農忙季節的田頭,大雪紛飛人馬攢動的驛站;在幸福快樂欲與人分享時,在失落悲傷需要慰藉時;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在全民喜慶的佳節……在不少俄國人家中有兩個茶炊,一個在平常日子裡用,另一個只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啟用。後者一般放在客廳一角處專門用來擱置茶炊的小桌上,還有些人家專門辟出一間茶室,茶室中的主角非茶炊莫屬。茶炊通常為銅制的,為了保持銅制品的光澤,在用完後主人會給茶炊罩上專門用絲絨布縫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俄羅斯茶炊出現於18世紀,是隨著茶落戶俄羅斯並逐漸盛行而出現的。到19世紀中期,茶炊基本定型為三種:咖啡壺型茶炊(主要用於煮茶)、爐灶型茶炊(具有微型廚房式的功能)、燒水型茶炊(只用來燒開水)。茶炊的外形也多樣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狀、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規則形狀的茶炊。

  談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它的產地。離莫斯科不遠的圖拉市一直是生產茶炊的基地,僅在圖拉及圖拉州就有幾百家加工銅制品的工廠,主要生產茶炊和茶壺。到19121913年,俄羅斯的茶炊生產達到了頂峰階段,當時圖拉的茶炊年產量已達66萬只,可見茶炊市場的需求量之大。有句諺語說得好:ο вοиcaMοвapοв TyлHeздя.轉義為多此一舉。現代生活中,茶炊一般已為電茶炊элekTpичeckий caMοвap和通常的電壺элekTpичeckий чйиk所替代。正規茶炊以作為家庭的裝飾品或用於正規場合的點綴。另外有專供外國人留念的禮品茶炊cyвeHи-caMοвap

  除此之外,茶同小型聚會、晚會還有密切的關系,此時чйвcTpeчвчep的意義相近,如диπлοMaTичeckий чй ,HοвοΓοдий чй ,ycTpοиь чй

  2,茶與文學作品。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茶以其清靜淡雅的氣質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題之寫之吟之誦之。如 柳宗元《為武中丞謝賜新茶表》劉禹錫《代武中丞謝新茶表》皮日休《茶中雜詠序》蘇東坡《葉嘉傳》,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清代查為仁《蓮坡詩話》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皆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俄羅斯作家和藝術家的作品裡也多有對俄羅斯茶炊的描述。

  CMepkaлοь. HacTοл, блиcTaя,

  Шиπл вчepHий caMοвap,

  ΚиTaйckий чйиHaΓpeвя,

  Ποд илбиля лΓий πap.

  Ρзлиый ΟльΓиοй pykοю,

  Πο чшkaMTeMHοю cTpyeю

  YждшиcTый чй бжл...

  ——ΕвΓeHий ΟHeΓиH》Πши, лekcaHд

  天色轉黑,晚茶的茶炊/閃閃發亮,在桌上咝咝響/ 它燙著瓷壺裡的茶水/ 薄薄的水霧在四周蕩漾/這時已經從奧爾加的手下/ 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 濃釅的茶葉在不停地流淌。詩人筆下的茶炊既烘托出時空的意境,又體現著俄羅斯茶文化所特有的氛圍。俄羅斯著名的畫家巴·庫斯托季耶夫以飲茶為題材作有油畫《商婦品茗》,畫面左側靠邊就是一把高高立在餐桌上的銅制茶炊。通過人的視覺,傳遞俄羅斯茶文化的信息。

  在現代俄羅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離不開茶炊,只是人們更習慣於使用電茶炊。在現代俄羅斯的城市家庭中流行趨勢是,用茶壺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時候只起裝飾品、工藝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節日,現代俄羅斯人一定會把茶炊擺上餐桌,家人、親朋好友則圍坐在茶炊旁飲茶,只有這樣,節日的氣氛、人間的親情才得以盡情喧染。而傳統意義上的πиь чй зcaMοвapο(圍著茶炊飲茶)在俄羅斯鄉村的木屋裡一直流傳至今。

  3,飲茶與禮儀

  中國飲茶尤其講究禮儀,在正式場合一般都會以茶相待、在家庭生活中請客人飲茶能顯示出主人的熱情好客更體現其品味和志趣。

  而在俄羅斯,與之相似,他們喜歡喝熱茶(чй Γοячий)。到俄羅斯人家裡做客,主人通常會問你:‘Чο вы οиTe?Чй или οф?,‘Чй бдшь?,接著就會說:οчй ποcTaви.

  當今時代中俄關系呈現良好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領域都有著密切往來,這對同屬金磚四國的兩國來說都是極好的發展契機。而茶作為兩國人民共同喜愛的飲品,不僅擁有重要的物質文化意義,更有著深遠的精神文化內涵。希望隨著兩國關系的發展,茶也能成為中俄人民友誼的橋梁!

 

上述資料來源:http://bbs.tianya.cn/post-5031-3759-1.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