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代金圃茶莊創始人,不是福建建安(今建甌)本地人,而是從安溪遷來的一位茶農。此人姓詹名聖瑞,因此,人們習慣叫詹金圃茶莊

清朝鹹豐年間,建甌水南光孝寺後面的黃茅廠山上有一間小小的茅房,住著來自安溪多卿鄉的詹聖瑞夫婦,他們在這裡開荒種茶。在海運開放通商之後,安溪近海,很多人種茶賺了錢。詹聖瑞也想以茶發家,可又沒山可種茶。他聽說建安有荒山荒地讓人開墾種茶,便湊錢買了兩袋茶籽,一路辛苦,來到建安。夫婦倆在寺後搭茅屋落腳,起早摸黑,播籽育苗,把周圍荒山荒地開辟成苗圃和茶園,並且在茶苗行距間套種瓜菜雜糧。偶爾也砍柴賣薪,或出去打工,賺點小錢。

詹聖瑞夫婦在黃茅廠山上苦干幾年,茶苗陸續移園了。由於烏龍那時是新品種,購買茶苗者踊躍,因此銷路很好,家庭經濟漸漸有起色,手上也積累了一些本錢。他們就告別茅屋,下山定居。此後,詹聖瑞一面雇工開山,擴大育苗;一面替別人加工制茶,放手收購,轉手出售,於是由農轉商,生活開始富裕起來。

詹聖瑞死後,他唯一的兒子滋時接受父業。滋時長袖善舞,經商本領尤勝乃父。因之生意越做越興旺。到了同治年間,詹金圃茶莊的招牌就在滋時手上亮出來了。起始,僅在本省福州、閩南一帶發展茶葉內銷,接著便向潮、汕、穗、港開辟茶葉市場,後來竟在香港注冊登記,並設立經銷處。

詹金圃茶莊之所以出名,一是制法另有一套,茶葉質量的確高人一等。那時建茶運港,要等金圃茶才能開盤。二是首創茶葉拼配法,即將各地收購的茶葉進行不同比例的拼配。此法至今仍在采用。三是包裝講究。茶箱內包好紙,外裹白鐵,再外用木箱篾扎,箱內有彩色商標,印著詹滋時的肖像和英國政府注冊等中英文字。半斤和四兩裝的茶葉,則用小罐及雕花木匣,美觀小巧,宜於饋贈。

詹金圃茶莊最盛時期,每年在建甌東峰(北苑茶產區) 收購毛茶達二三十萬斤,水吉、小松等分莊收購合計十萬斤以上。制成的上等茶葉約為二萬余斤。那時好茶的售價每百斤為銀元七十元。此外,枝片也可制成粗茶出售。還利用港、粵商人彙來的資金,代制包運。除了家庭生活開支,每年可淨余銀元二萬元,二十年即達銀元四十萬元。

道光年間,五口通商,開禁海運。得益於福州、廈門兩個通商口岸之便,建茶對外貿易呈現飛速發展之勢。閩北茶莊、茶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詹金圃茶莊正逢其時,得以借勢發展,並成為閩北數以百計茶莊中的佼佼者。由於本地水仙、烏龍茶的特有風味,一經推出,使金圃茶莊在國內獲得極高聲譽,在國際大賽中頻頻獲獎,創造了輝煌。1910,南洋第一次勸業會上,詹金圃茶莊的參展品獲金獎,同時獲金獎的還有泉圃、同芳星三號茶莊,它們都是當時建安鼎鼎有名的茶莊。1914年巴拿馬展覽品賽會,詹金圃茶莊送展烏龍茶獲一等金獎,楊瑞圃、李泉豐送展烏龍茶、水仙獲二等銀獎。

金圃茶莊已成歷史,但它曾經的輝煌,至今仍為建甌茶人所津津樂道。

 

上述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cd49d30101rcky.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