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了央視剛開播的“漢口碼頭”,一下想到了俄國在漢口的茶商,想起了我的最愛俄國客郵。
“客郵”,又稱外國在華郵票,是指19世紀後半期,英、法、德、俄、日、美、意、比等八個帝國主義國家,侵犯中國主權,非法在中國開辦郵政機構所發行的郵票。起初,這些外國郵局只使用本國郵票,收寄外僑的信件。從1894~1942年計有13個發行單位先後發行100套共1069枚郵票。正如當時把帝國主義派遣來我國一機關的代理人稱為“客卿”一樣,這些郵政機構就習慣稱“客郵”。
外國在中國領土上設立的最早的“客郵”郵局是1834年英國在廣州開辦的郵局。從1872年起,英、法、德、俄、日本等國相繼在漢口租界內設立本國郵局,由所屬國家管轄。起初只收僑民郵件,後來也兼為中國人辦理。郵資由各國自定,貼所屬國的郵票。直至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九國太平洋會議上通過《撤銷在華客郵案》後,各國客郵才不復存在。
早在清雍正 5 年(1727 年)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便已在恰克圖設立兩國之海關及郵件交換站。我國方面,凡官方郵件由驛站接手;商民信件則由民信局處理。1870 年 3 月 23 日,俄羅斯郵政接收所有該國之民信機構,並於蒙古之庫侖、中國之北京、張家口及天津等地設客郵局。1896 年海參崴至各通商口岸之海運通航,俄國隨之於上海、煙台、漢口等地增設客郵局。由各通商口岸寄俄國之郵件,均由海路運至海參崴或敖德薩。1920年我政府始令俄國撤銷在華各客郵局。
俄國客郵開辦之初,系直接使用俄國郵票。1899 年之後才有加蓋俄文“中國”字樣的郵票於客郵局售用。俄國駐漢口領事館於1900年在漢口俄租界“巴公房子”設郵局1處,只經營寄往俄國的郵政業務,信函等由運輸茶葉貨船帶回俄國。1919年7月,蘇聯政府宣布放棄沙俄因締結不平等條約而享有的在華一切特權。次年9月,中國政府通知蘇聯在華郵局停辦“客郵”,遭到漢口、北京、張家口等地的蘇聯郵局局長的抗議,在有關地方督軍、省長的據理駁斥下,於1921年2月撤銷。
1638年,俄國駐中國使臣斯達爾可夫歸國晉見沙皇,從中國帶回六十四公斤茶葉作為厚禮,奉獻給當時新興的羅曼諾夫王朝。沙皇米海爾•羅曼諾夫嘗試過後,感覺味道真是好極了,對這位駐中國使臣以及由他帶到彼得堡的味道苦澀的中國草葉飲料一並大加贊賞。從此,中國開始向俄國出口茶葉。
俄國商人,是最早進入湖北的外國人。早在漢口開埠前,俄國商人就取得了在漢口等地購買中國茶葉的特權。漢口開埠後,1869年,俄在漢陽設立領事館。在此前後,俄商陸續在漢口開設經銷茶葉的洋行,買地建房。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俄國和法國以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有功,要求在漢口選一塊地區建立租界。當時在漢口,英國、德國、日本的租界地已經沿長江劃立。這次,俄、法兩國看中的是英租界和德租界之間一大塊空地,並商定俄國占這一塊地的三分之二,法國占這一塊地的三分之一。
1863年,李維諾夫在漢口英租界附近的江灘邊(今黎黃陂路與沿江大道的交界處),以私人的名義購買了一塊地皮,建起漢口順豐磚茶廠。原料由羊樓洞茶場運到漢口,加工制成磚茶,然後從漢口經陸路水路運往蒙古和海參威,由中亞細亞大陸至俄國內陸。順豐磚茶廠雇佣中國工人八百名,自行發電,日夜開工,三部蒸氣水壓機將制成的茶葉擠壓為塊狀。制成品有青磚茶、紅磚茶和茶餅等等。1871年,李氏在長江江邊開辟“順豐茶棧碼頭”,作為工廠產品運銷的專用碼頭,這是漢口長江邊上第一個工廠專用碼頭。1893年,李維諾夫將原先開設在羊樓洞的磚茶廠全部遷往漢口,實行了統一大規模的生產管理。
當時在漢口經營茶廠生意的俄國人並不止李氏一個,1866年,俄國人托克莫可夫和莫洛托可夫在順豐磚茶廠的上方,今蘭陵路口開辦新泰磚茶廠。1874年,俄國人巴諾夫、莫爾恰諾夫、佩恰特諾夫、薩拉丁集資在英租界內今南京路一段開辦阜昌磚茶廠,雇佣工人兩千名,其營銷額大大超過順豐。1890年,巴諾夫的弟弟齊勒•巴諾夫(即小巴公),為阜昌磚茶廠設計出蒸氣壓茶機,改手工操作為機械操作,極大提高了茶葉加工效率,各大茶廠不甘落後地紛紛效仿。1893年,包括順豐磚茶廠的三部磚茶機在內,漢口四大俄商磚茶廠一共擁有蒸氣動力磚茶機十五部,茶餅壓機七部,雇佣工人共8900人。
巴公房子的主人“大巴公”J·K·巴諾夫和“小巴公”齊諾·巴諾夫兄弟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親戚。大巴公於1869年來到漢口,不久即被新泰洋行聘為大班。1874年,巴諾夫同另幾個在漢口頗有權勢的英國人、俄國人共同開辦了阜昌洋行,巴諾夫做了洋行的聯合經理。1896年俄租界開辟時,巴諾夫被推選為俄租界市政會議(即董事會)常務董事。1902年前他甚至還出任過俄國駐漢口領事,在當年俄租界四大茶廠中,雖然阜昌要晚於順豐,但業務規模卻超過了順豐。
巴諾夫和他在阜昌磚茶廠任機械師的弟弟——齊諾·巴諾夫並稱為“大巴公”和“小巴公”,其在漢口居住52年(1869—1921)。1890年,齊諾·巴諾夫,為阜昌磚茶廠設計出蒸氣壓茶機,改手工操作為機械操作,極大提高了茶葉加工效率,後來被各大茶廠紛紛效仿。當年,阜昌年產磚茶數十萬箱,運銷俄西伯利亞和中國新疆、蒙古,以及俄羅斯歐洲大陸。總公司設在漢口,分公司設在上海、天津、九江、福州、今斯裡蘭卡、海參崴、敖德薩、聖彼得堡、恰克圖,組建起一個巨大的營銷網絡。為了方便水運,在英租界三碼頭(今漢口19碼頭)建棧房倉庫和沿江躉船。
根據光緒十三年(1887年),漢口茶葉公所呈報資料顯示:茶葉由產茶地運抵漢口,經加工再向外運出,每一擔茶價加上加工運輸費總共不過六到七兩銀子的成本,但是在彼得堡每擔茶磚可以賣到260盧布,其間的貿易差額之大令人難以相信。如此商業暴利,自然可以驅使俄國人遠離家鄉萬裡,深入到中國內陸,忍受亞熱帶地區的高溫酷暑,成為漢口常住居民。當年,壟斷漢口茶業的阜昌、順豐、新泰、源泰四大磚茶廠的廠主,被公認為漢口租界內最富有的一幫外國佬。
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結束了沙皇統治,俄商在中俄間的茶葉貿易受到抑制,日趨萎縮,俄商在漢口經營的茶葉市場日漸蕭條,俄國茶葉富商紛紛拋棄不動產離開漢口。1917年,順豐和阜昌磚茶廠,首先停閉,新泰磚茶廠苦撐了一些年後,也於1932年轉租給英商,被英商改名為太平洋磚茶廠。
不知這些名信片那些時茶商寄出的:
1、漢口:1907年,寄海參崴,貼俄國客郵1戈比和2戈比,銷漢口圓戳(1907.3.23),海參崴到達戳(1907.3.29)
2、漢口:1908年,寄聖彼得堡,貼俄國客郵1戈比和2戈比,銷漢口圓戳(1908.2.9),聖彼得堡到達戳(1908.2.29)
3、伊爾庫茨克:1909年,寄漢口,貼俄國郵票4戈比,銷伊爾庫茨克火車站橢圓戳(1909.5.14),漢口到達圓戳(1909.5.25)
4、漢口:1917年,貼俄國客郵中國幣值加蓋3戈比,銷漢口圓戳(1917.8.14)
5、1918年漢口戳:
上述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1fdbf30101cr8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