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中國海關統計資料,最早可追溯到1868年。統計顯示,在過去一百多年中,茶葉在中國商品出口史上曾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1868年為例,全國出口商品金額為69114733銀兩,其中茶葉出口87104.97t,出口值37172012銀兩,占53.8%。僅次於茶葉的出口商品為絲綢,列為其後的為瓷器。

  20世紀的中國茶葉出口可分為兩部分:19001949年,舊中國經濟衰退,戰禍頻起,政局多變,民不聊生,加上兩次世界大戰,使中國茶葉跌入低谷;自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中國茶葉開始復甦,並逐步走上發展之路。這一百年來,中國茶葉出口像一個英文的「V」字。

  1900年,中國出口茶葉138.4萬擔(16.535=1t),折8.37t,出口值2554.5萬銀兩,占當年總出口值的16%

  在以後的11年裡,由於印度、錫蘭(今斯里蘭卡)茶業的崛起,英國進口茶葉的重點轉為上述兩國。我國茶葉出口值在整個對外貿易中年年下降,只佔10%左右。

  清王朝結束後,1912年國民政府宣佈各省不必再進貢名茶,千餘年來的貢茶制度被廢止!

  由於中國茶葉售價高,包裝、宣傳和推銷手段不到位,1912年,中國出口美國的茶葉減少。1914年,國民政府為了推動茶葉出口,決定從111日起將出口茶稅減少20%,由一兩二錢五厘減為一兩。

  1915年,中國出口茶葉175萬擔,折10.6萬噸,其中對俄出口7t,占總出口量的2/3。英、法、美等國對日本綠茶獨有情鐘,因為中國一些綠茶顏色不好便使用染色法。這一作法使法國尤為反感,社會驚呼:不得搞假。

  1916年,農商部重申禁令,綠茶染色要嚴加取締。因為染色綠茶有損名譽,且影響國家稅收。這一年,上海開放國內最早的一家華茶出口行,以擺脫洋行控制中國茶葉的對外貿易。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中國出口英、美等國的茶葉銳減,俄國成為消費中國茶葉的主要國家。然而,1918年國民政府視紅色政權為猛獸,禁止華茶銷俄,而蘇維埃茶葉經營收歸國有,統一茶葉進口和國內銷售的分配。俄商在中國設立的磚茶廠相繼關閉和被收購,致使1920年中國對俄出口茶葉僅100多噸。華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要求減免茶稅,降低成本。經過兩年短暫獲准後,國民政府財政部認為華茶在栽培、採摘、制茶等方面沒有改進,不再同意減免茶稅。各茶區茶葉研究所及茶商只好「苦練內功」。好在1925年中蘇恢復外交關係,「中俄暫行管理中東鐵路協定」的實施,在漢口恢復磚茶的加工和收購,致使華茶對蘇出口猛增。

  1931年,實業部頒布第1個出口茶葉檢驗法令,其中對直接影響茶葉品質的含水率作了限制;對著色茶有毒色料的禁用和無毒色料的遞減作了規定。凡出口茶皆需檢驗證書。然而,九一八事變使得這一檢驗法令在東北三省失效,日本茶商利用其控制東北三省茶市的特權推銷日茶。

  193751日,南京國民政府實業部在上海成立中國茶葉公司,兩個月後的七七事變迫使中國茶葉公司遷址重慶。

  1938年起,國家實施茶葉統制管理,統購統銷,茶商、茶農積極性高漲。特別是蘇聯政府為支持中國抗日戰爭,提供軍用器材及醫藥,財政部貿易委員會主持易貨協定。中國銷往蘇聯的茶葉由上海、漢口改道由貿易委員會駐香港的富華公司執行。由於日軍的侵佔,1944年,中國茶葉公司的外銷口岸均被封鎖,出口停頓,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撤銷停業。

  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政權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全面崩潰,嚴重的通貨膨脹使得馱一捆貨幣買不了一卷手紙。據統計,1948年中國出口茶葉1.75t,但在通貨膨脹如此嚴重的年代,出口金額無法統計,中國茶業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集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的中國茶業劫後逢生,並逐步發展起來。1998年中國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和出口量(海關統計)分別從1950年的21.15hm27.19t1.88t增加到106.60hm266.50t21.80t

  以吳覺農為總經理的中國第1家國營公司——中國茶業公司於19491123日成立。自50年代開始,為我國茶業經濟的恢復,採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

  1956年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發展中國茶業作過多次重要指示。此後,我國茶葉生產逐年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發展迅速,到1984年,茶葉出口量終於突破歷史最高水平。

  茶葉對外貿易的改革還從逐步增加的出口經營口岸來體現。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只有上海、福建、廣東、湖北4家分公司和廈門、汕頭、梧州3家支公司進行茶葉對外貿易。至1978年為適應改革開放,增加了雲南、廣西、江蘇、湖南和浙江5個出口口岸。1979年後,加快了新開口岸步伐,先後增開了四川、重慶、江西、貴州、海南、寧波、河南等包括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在內的19家口岸。

  1949年成立的中國茶業公司是新中國第1家專業外貿公司。195611日更名為中國茶葉出口公司(局級單位)196111日與中國土產出口公司合併為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197011日與中國畜產進出口公司共同組成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茶葉處成為總公司的業務九處。19853月,茶葉處為適應外貿發展成立總公司的二級公司——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

  由於外貿體制的變化,改革的深入,1988年,83家分公司與總公司脫鉤,保留上海、雲南、福建、海南、四川、湖南、江西、廣西、廣東9家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為保護國有資產,19981118日總公司在管理上進一步明確9家茶葉公司為京外的二級企業,這樣就使得「責、權、利」統一起來。

  1987年總公司向各分公司實行收匯計劃、換匯成本、虧損額度3項指標。但由於各中、小茶葉加工廠爭毛茶原料,思想上重創匯、輕換匯成本,以及總公司管理不力等原因,造成兩年累計虧損2億多元人民幣。

  1991年國家取消外貿出口的財政補貼,自負盈虧。茶葉被列為一類出口商品,實行國家指令性計劃,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代表國家執行任務。1991年全國茶葉出口系統經理會上,強調「控紅、管綠、理特」六字方針。「控紅」是控制紅茶出口規模,控制進貨數量,控制進貨價格;「管綠」是對出口綠茶實行出口許可證加配額管理,突出一個「管」字;「理特」是特種茶的出口渠道理順,對港澳地區和日本出口統一成交,歸口管理。經過整頓,終於在1992年消化了1987年的2億多元超虧掛帳。

  「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茶葉並非同糧食一樣真的屬於國計民生須臾離不開的商品,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改革越深入,茶葉越放開。19978月,外經貿部將茶葉出口協調管理權限轉到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1998810日,僅隔1年,外經貿部下發文件,國家對茶葉出口不再實行統一聯合經營,凡有出口權的自行經營;沒隔幾個月,1999年外經貿部與直屬總公司脫鉤,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劃歸中央企業直屬工委。茶業同世上任何事物一樣,也沒有一條筆直的路,20世紀下半個世紀,我們走了不少彎路:一是片面理解「以糧為綱」,「毀茶種糧」並對茶園極左地「一把捋、捋光頭」,創衛星、奪高產;二是文化大革命,破傳統,破四舊,生產不講品質,制茶不講傳統,批判質量驗收的「管、卡、壓」;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開放,「對內抬價搶購,對外壓價競銷」,利潤驅動掩蓋一切。

  20世紀的一百年來,中國茶業走過的道路和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其一:國強茶盛,國亂茶衰。雖然光緒年間茶葉出口曾占國家總出口值的一半,到國民政府時約占2%,到1998年只佔中國出口額的0.22%。這並不表示茶業的衰落,而是國家出口結構的調整。根據中國海關統計,19001949年出口茶葉約255t19501999年出口約470t

  其二:科技領先,「變」是核心。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變,這百年來從上個世紀茶只解渴提神,到本世紀研究茶的成分、保健原理,使茶葉銷售從一成不變的條形茶變成末茶、粉茶、袋泡茶,以及罐裝茶水等各種形式;茶葉保鮮從單純的石灰防霉到充氮、冷藏等物理、化學的方法,而生物酶臘芽孢菌噴撒綠茶保鮮保綠技術的發明,使得不必再出現20世紀初綠茶染色的作假手段。面對新科技,我們要敏感。對茶葉的農殘問題不可掉以輕心。

  其三:呼喚名牌,走出國門。名牌是信譽,是財富。不少茶葉進口國和消費地區不產茶,對茶不瞭解,只有靠名牌,才能深入人心,獲得永久的銷售對象。

  其四:企業龍頭,振臂高呼。1998年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中華茶人聯誼會、中國茶葉學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聯合召開「21世紀大茶業研討會」。茶業呼喚企業龍頭,聯合起來才有實力。在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指引下,讓我們從21世紀伊始就努力搏擊!   

 

 

上述文字資料來源: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16/85/2007/200702048020.html

 

 

 

 

備註:

 

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土產畜產公司名字的演變

193751——南京國民政府實業部在上海成立中國茶葉公司,兩個月後的「七七事變」迫使中國茶葉公司遷址重慶。

19381216日——由中茶公司和富滇新銀行各出資10萬元,創建了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改名為雲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去掉了『股份有限」四個字。

19491123日——以吳覺農為總經理的中國第一家國營公司—中國茶業公司成立。

19533月——人民政府對雲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實行軍管,當時公司公有資產6萬元,職工15人。全省茶園面積公存1.07萬公頃,產茶2500噸。

19509月——雲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改名為中國茶葉公司雲南省公司。

19511215日——中國茶業公司「中茶」商標(八個紅色「中」字組成圓圈,中間是綠色「茶」字)經中央私營企業局核准,發給商標審定書,取得專用權。

195611日——中國茶業公司更名為中國茶葉出口公司;196111日與中國土產出口公司合併為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19658月改為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

1971年——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與中國畜產進出口總公司合併成立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

1985225日——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批復,同意成立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該公司為中土畜總公司的子公司。

1988年——83家分公司與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脫鉤,保留上海、雲南、福建、海南、四川、湖南、江西、廣西、廣東9家省茶葉進出口公司。

19978月——外經貿部將茶葉出口協調管理權限制轉到中國食品圭畜進出口商會。

1998810日——外經貿部下發文件,國家對茶葉出口不再實行統一聯合經營,凡有出口權的自行經營。

現今、中國土產畜產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現為隸屬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管轄的分公司。

 

 

資料來源: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ls/1360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