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華農

 

201161日從武漢開跋,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大型商業文明活動一行人等到達位於赫赫有名的湖北赤壁市西南羊樓洞鎮。公元682年,唐代太和年間,因朝廷喜愛“洞茶”而定為貢品,並派官員實地考察風土人文,此地氣候地貌萬山如羊,街市茶鋪館樓林立,石人觀音洞泉如仙,將屬於赤壁市此處以“羊樓洞”三個字命名,皇帝對此地下昭“萬民種茶,昌盛大唐。”

羊樓洞茶市,始建於明萬歷年間,距今400多年歷史,是清乾隆、道光、鹹豐年間著名茶市。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古街有2條,全長3000米,寬5米,街道狹長,青天石鋪道,房舍青磚黑瓦,古樸典雅。抵達羊樓洞正值中午,天空飄起霏霏細雨,連月來湖北地區旱情嚴重,恰逢百年後晉商來訪飄起雨滴,一時間傳為笑談,“貴人出門多風雨”。

三百年前的老晉商在乾隆(17361795)年間,於此開設茶莊,最早為“大盛魁”開設的“三玉川”、“巨盛川”,每年生產帽盒茶40萬公斤,帽盒茶為磚茶。羊樓洞用觀音泉等三條小溪的水壓制磚茶,以“洞·茶·川”為商標的磚茶收到俄蒙市場歡迎,晉商中凡帶有“川”字的大多與“洞·茶·川”牌磚茶有關。嘉慶年間(17961820)晉商以“陝引”壓制“花卷茶”外銷。據《蒲圻志》記載:清道光年間(18211850)山西茶商有“天長順”、“天一香(後改為義興茶磚廠)”、“大德生”、“大德常”、“大川昌”、“長裕川”、“三玉川”、“長盛川”、“洪元川”、“德原生”、“順豐昌”、“興隆茂”等40余戶。其間“天一香”、“天長順”為晉中市榆次聶店王家商號;“大德生”、“大德常”、為晉中市榆次常家商號。“義興”、“聚興順”為榆次王村郝家開設;“長順川”、“長盛川”、“大盛川”為祁縣渠家開設;“復泰謙”、“大德生”為祁縣喬家開設。茶莊總號在山西,漢口皆有分號,羊樓洞是分號為其派出來的子莊。

現存的趙李橋茶廠前身就是老晉商“聚興順”改制後歷史沿留而來的唯一老晉商茶莊,走進茶廠,傳統老晉商茶印刷包裝陳列於展覽室,無不令人遐想連篇。萬裡茶路一路走來,可以說對每到一處當地最大的貢獻就是“復興一處、繁華一處。”

“聚興順”商號是晉商故裡晉中市榆次區王村郝八財主創辦,在山西會館內捐款碑刻上,無論從襄陽山西會館還是社旗會館皆可以找到“聚興順”的名號,可見當時“聚興順”的商號遍布整條萬裡茶路。迄今聚興順遺留於榆次的有“榆次牛奶廠”,現為博瑞乳制品有限公司。郝家後裔在牛奶廠工作退休,現在王村郝家後裔開辦有養豬場。歷史變遷,郝八財東在創辦聚興順的時候一定不會想到,唯有他的商號會一直有人承接不衰。滾滾紅塵中,大浪淘沙不盡的此消彼長,老晉商的足跡踏遍萬裡河山大江南北,廣袤的土地上一再上演悲歡離合,但是老晉商的精神點滴符號一樣留在了每一寸土地上,讓後來者嘆為觀止,激動不已。

羊樓洞古街上有青石板在雨後散發出黝黑的光澤,兩旁的房屋散發著悠遠的氣息,狗在熱烈地注視著來往行人,似曾相識的羊樓洞承接了茶路中轉站的職責,忠心耿耿。晉商從羊樓洞生產的磚茶,用腳夫與獨輪車運至西北5千米的趙李橋鎮,後到新店鎮在河邊泥灣碼頭上船,順河運往黃蓋湖,再入長江運到漢口。從羊樓洞到漢口運茶,比從武夷山近了380千米,也繞過了九江的茶稅關卡,對於晉商而言是利好的消息。民國7年(1918),粵漢鐵路與京漢路通車,趙李橋設立火車站,洞茶出口不再依靠水路,新店鎮也被塵封到了萬裡茶路歷史的帷幔裡去。

大盛魁在羊樓洞生產的“三玉川”青磚茶在蒙古建立起良好的信譽,蒙古人把“川”字茶看做正品。除此外榆次“聚興順”和“義興”的磚茶也很受歡迎,1949年後,“聚興順”和“義興”老字號合並成立為羊樓洞茶廠,19534月遷至趙李橋鎮,更名為趙李橋茶廠,迄今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磚茶生產地,進入其間,老晉商的歷史巍然猶存。

現在的趙李橋茶廠生產的磚茶依舊是內蒙古地區最受歡迎的茶飲。歷史的足跡已經走過,留下經久不息的生活習慣,不能更改,更無法更改於割舍,這就是“生活”。

在趙李橋茶廠參觀後,一行人在羊樓洞別具風格的茶場農家享用農家佳肴,全程陪同的武漢山西商會主席值此於眾人合影留念,熱情好客的主席,風趣幽默、精明干練。武漢一行別具滋味,恰如山西會內百年前酣暢淋漓的晉劇鑼鼓鏗鏘乍響,繞梁三日,不肯散去。

 

上述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d38250100uoqe.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