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湖南省是中國重要茶鄉之一,由於該省氣候溫暖潮濕,地理環境又多山地丘陵,湘省幾乎遍地有茶。湖南的茶產量甚大,除了黑茶之外,綠茶、黃茶和紅茶都是湘省茶業要角。湖南紅茶色澤黑潤、香高持久、滋味濃厚、湯色紅亮,是湘省出口茶類的大宗。清中葉湖南開始產製紅茶,曾經盛極一時,也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大放異彩。爾後因國家持續動盪和日本侵華影響,加上印度、錫蘭所產紅茶爭奪市場等各種因素,湖南紅茶日趨沒落。抗戰時期為供應蘇聯和西北市場,國家曾全力扶植湖南黑茶,爾後又因國際經濟不景氣,茶葉市場萎縮,國家茶業政策轉而由紅改綠,湖南紅茶產量更是銳減。近年普洱茶聲勢大漲,湖南緊壓黑茶也隨後受市場青睞,從此湘省黑茶盛名更是大大掩蓋了湖紅,世人多知湖南黑茶而不聞有湖南紅茶。曾經與閩紅和祁紅併譽的湖紅,往昔光輝幾乎消失殆盡。

1435271032-3691928479  

1915年中國參與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要覽,內載當年中國參展商品得獎名單

圖片資料來源:http://tea.ahnw.gov.cn/uploadpic/20098261614930.jpg

1435271032-793399613

 湖南省之瀏陽分商會紅茶和安化縣昆記梁徵輯紅茶獲金質大獎

 圖片資料來源:http://tea.ahnw.gov.cn/uploadpic/200982616235483.jpg

其實湖南產製紅茶的歷史比舉世聞名的安徽祁紅更早,據1872年《巴陵縣志》(巴陵即今之岳陽)有載:「道光二十三年與外洋通商後,廣人挾重金來購買紅茶;茶農頗得其利。日曬,色微紅,故名紅茶」。茶葉專家吳覺農先生曾指出:「湖南生產紅茶,實際也可以說是兩湖生產紅茶的最早時期,應在1850年以前,亦即在太平天國起義以前。」據史家考證,在清道光年間歐美對紅茶需求甚殷,但福建武彝紅茶產量不敷所需,當時負責對外通商貿易的廣州商人於是北上湘省,教導安化茶農改製紅茶。安化原產黑茶,主要內銷西北邊疆,咸豐時期開始有規模的產製紅茶。最初是假充武彝茶銷售的,不料在市場卻更受消費者歡迎,《安化縣志》描述:「方紅茶之初興也打包封箱,客有稱以武夷茶以求售者。熟知清香厚味,安化固十倍於武夷,以致西洋等處,無安化字號不買。」

粵商將湖南紅茶運往廣州後,多供應英商洋行出口,至1855年英國倫敦茶市已有「湖紅」名稱。晉商、鄂商隨後繼粵商腳步至安化收購紅茶,晉商將湖紅運至漢口,將兩湖與武夷紅茶各按50%比例拼配作為武夷紅茶標記,陸運恰克圖賣給俄商。為因應新興的紅茶產業,咸豐7年(18579月安化縣令陶燮成且釐定紅茶章程。咸豐時期安化紅茶大約年產10萬箱(約合3,024噸),待太平天國事息,長江南北交通恢復,更多的西北茶商遂接踵而至安化購茶,因此產量更盛,至光緒年間,安化紅茶年產已多達40萬箱。

u97638745_13c6a6b4ba0g2_blog 晉商長盛川曾於湖南安化採辦紅茶,此為當時盛裝湖紅之茶箱

圖片資料來源: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2/12/17/9/19/u97638745_13c6a6b4ba0g2_blog.jpg

 504218865_m  

晉商將在中國採辦之茶葉千里迢迢運送至恰克圖茶市與俄茶商交易

圖片資料來源:http://6.share.photo.xuite.net/slingpc/168c363/10839922/504218865_m.jpg

在安化改制紅茶成功後,由於價高利厚,湘省各縣競相仿製,桃源、漣源、邵陽、漢壽、新化、醴陵、湘陰、平江、瀏陽、長沙、臨湘等縣市皆有茶農產製紅茶。咸豐年間漢口開埠,湖南距漢口較近,運輸便利,湘產紅茶絕大多數運集漢口順長江至上海後轉銷英、美、俄、德等國洋行,從此湖紅成了湘茶出口的另一大宗茶款。當時湘省多處皆有製作紅茶,除粵商外,贛商也於道光年間到平江、岳陽教製紅茶,同治時期《平江縣志》描述當時盛況乃「上自長壽,下至四鄉之晉坑、浯口,茶莊數十所,植茶者不下二萬人,塞巷填街,寅集西散」。平江縣於咸豐5年開始徵收釐金,以紅茶為大宗,間有部分廣貨和藥材等,歲課稅錢多達10萬串。咸豐7年平江縣再增設晉坑、張家陂等分局,同治年間又在距長壽15華裡的九嶺加設分局,專收茶釐,茶事收莊即撤。光緒年間平江縣茶行遍布大小集鎮,客商雲集,每年輸出紅茶平均5-6萬箱。光緒31(1905),經水運抵漢口的外銷紅茶6.1萬箱(每大箱77)。而桃源縣一帶年產亦有5萬箱左右,光緒年間《桃源縣志》則收錄文奎《采茶歌》謂:「碧乳霜華紫筍尖,綠窗映出指尖尖,鼠溪(即今之桃源水溪)四月蠶桑少,解造紅茶價不廉」,由此可知當時桃源產造紅茶的景況。

1861年漢口開闢為對外貿易口岸,外商深入華中茶區,其中以俄商營茶最為積極。1862年俄國與清廷簽訂了《中俄陸路通商章程》,俄商取得了在華茶區採購加工茶葉等權利。俄商先至漢口設立洋行,1863年在鄂南羊樓洞一帶招人包辦監制磚茶,湘北臨湘羊樓司與鄂南蒲圻羊樓洞屬同一茶區,俄商經常越界收茶,甚至在湖南羊樓司當地也設莊辦茶。1864年漢口俄商在臨湘羊樓司、湖北崇陽和蒲圻羊樓洞都設有磚茶廠,大量購茶以壓制青磚和米磚。1873年以後俄商在漢口開辦機器磚茶廠,效率大增,俄商遂關閉地區性的磚茶廠,從此湘北所產紅茶多北送漢口加工,以供應銷俄所需。據《臨湘縣志》記載,1908-1917年臨湘所銷俄茶多達15,035噸,其中紅茶數量過半。

1880-1886年是湖紅出口的全盛時期,當時每年出口90萬箱以上(每箱平均30.24公斤),折合27,670噸,占當時全國出口紅茶的27.6%,此尚不包括紅茶末、紅茶磚和粗紅茶,以英商購茶量最大,約七成以上,其餘方為俄國及歐美各國洋行收購。惜清末英國扶植印度和錫蘭紅茶成功後,對華茶需求不再,且為了維持殖民地的經濟利益,英國轉而對華茶多加限制,1890年後英商購茶陡降,華茶逐漸失去國際市場,紅茶出口大幅衰退,精製的湖紅功夫茶銷售銳減,1893年漢口英商所購湖紅僅1,148噸,尚不及頂盛時期的十分之一。

失去英國市場後,湖紅出口轉以銷俄為主,1894年起俄商大幅增購紅茶,是湖紅最大客戶。然俄國對紅茶要求量大而價廉,壓磚所需的紅茶原料較為普級也無須精製,湖紅產量雖大,但多供應茶廠加工原料為主,湖紅品質不如早期。20世紀初因國際局勢緊張,一次大戰初期西歐各國為了貯備物資,又在漢口競購紅茶,故出口至歐美各國的紅茶稍有回升,1915年湖南紅茶出口增至21,168噸。然1891-1917年的27年間,湖紅年均出口約15,900噸,比最盛時期下降45%,而且每噸售價也跌落40%

最初湖紅是為了因應國際市場需求而生,中國境內對紅茶內需不多,因此國際局勢變化每每牽動著湖紅茶業的消長。清末民初湖紅多銷往俄國,因此與俄國的貿易幾乎決定湖紅興衰。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經濟多有衰退,華茶出口因此下降。而1917年俄國共產革命後,初期中蘇尚未建交,茶葉無法自由貿易,而在漢口的俄商洋行因資本被沒收而撤銷,此外蘇聯也一度將茶葉列為奢侈品而禁止進口,對華茶打擊甚大。1918年至1921年,湖紅多積壓在漢口,出口幾乎停頓。以安化為例,1920年安化茶葉在漢口茶市出口的紅茶下降到75,745箱,次年銷蘇紅茶更僅剩40,000箱。爾後茶葉銷俄雖獲解禁,但因中俄外交關係並不穩定;1923年中蘇恢復良好關係,湖紅出口總量回升至12,121噸,1929年因中東路事件再度斷交,茶葉輸出復受影響,1932年安化紅茶出口又跌落至47,545箱。

1933年中蘇復交,俄商再至漢口購茶,湖紅出口又見起色。當年出口4,449噸,比1932年的1,876噸增加一倍有餘,1934年更增達7,762噸。惟好景不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次年10月漢口淪陷,湖南紅茶無法由漢口出口,東南沿海港口也逐漸淪陷,輸出困難。抗日戰爭期間,國家茶業由中央統籌,中茶公司曾在衡陽設立辦事處收購湖紅外銷,1939年出口91,550箱,但政府收購價遠落後於物價上漲速度,1939年安化縣每50公斤紅茶毛料可換大米247公斤,至1942年只能換14.5公斤。後又為供應西北和蘇聯市場,湖南茶業政策恢復以生產傳統黑茶為主(參見筆者前文〈突破困局--抗戰時期中國磚茶業概況暨時代老磚茶文物之解讀)湖紅元氣更傷,產能大幅下降,據統計資料顯示1939年安化僅產紅茶30,225箱,尚不及盛時40萬箱的十分之一。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由香港轉運至蘇聯的海運中斷,茶葉無法順利外銷而多轉內銷西北,1943年安化紅茶生產僅剩3,000箱左右,由於米貴茶賤,茶農植茶無以為生,多被迫挖茶種糧,茶園漸漸荒蕪。抗日戰爭結束,旋即再經內戰,交通時有阻滯,加上西方國家戰後經濟尚未復甦,國家茶業既無安定的發展環境,外銷則國際市場乏力不振。時湖南紅茶僅有安化、桃源、平江等地少量產製,湖南茶區茶行多倒閉歇業,至1949年時湖紅生產跌落至2-3萬擔左右。湖紅最大產區安化縣茶商僅剩5家,紅茶產銷65噸,茶區經濟大幅衰退。

1949年之後因戰爭結束,湖南茶業有較好的發展,50年代始,安化、平江、桃源、新化、漣源、石門相繼建立國營紅茶精製廠,加工生產工夫紅茶,產量日增。依據當時國家茶業政策,湘產茶葉對外貿易多調撥湖北、上海和廣東口岸出口,其中湖南功夫紅茶調至湖北銷往蘇聯及東歐國家,綠茶調撥上海,紅碎茶則交廣東出口歐美市場。50年代末中蘇關係惡化,湖紅多發往廣東外銷歐美。據統計資料,1960年湖紅出口9043.5噸,其中廣東6674.2噸,已達73.8%

70年代中期,湖南茶葉生產旺盛,茶葉產量僅次於浙江省,居全國第二,湖紅每年外銷收購量在1萬噸以上。由於湖紅出口量大,19775月經外貿部批准,湖南得自營紅碎茶出口,在當年秋季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上,湖南紅碎茶首次自行對外成交197噸,成交金額為25.6萬美元。湖紅自營出口後,仍保留對廣東口岸的調撥任務,當時湖紅盛產,1979年甚至達15205.7噸,創調撥出口的歷史最高紀錄。

湖紅出口量雖大,惜品質偏低賣價不高,多有虧損。1985年國際茶葉市場不景氣,銷路疲滯致使紅茶價格下跌,湖紅經營更形困難。而1984年政府逐步經濟改革開放,1991年起更是取消茶葉出口補虧政策,原先主供外銷的茶葉紛紛轉銷國內市場。當時由於華人品飲紅茶風氣未開,而閩紅和祁紅在國際久享盛名,因此國內市場接受度也較高,轉而內銷則佔盡優勢,相較之下已日趨沒落的湖紅未能與之匹敵。湖南境內許多紅茶產區紛紛「紅改綠」,轉產華人普遍接受的綠茶茶款。但紅改綠並未讓湘省的茶廠起死回生,綠茶內銷利潤微薄,茶價賤時一斤茶葉尚不抵一斤白菜,如欲外銷又難達到日本、歐洲等規定標準。1998年為因水土保持政策,政府倡導「退耕還林」,將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地有計畫地停耕改造林種草。考量紅茶利薄,湖南許多紅茶區遂廢掉山區茶園還地於林,茶產頓時銳減,至此湖紅更形凋敝。

湖紅曾在歷史上綻放過異彩,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湖南省以瀏陽分商會紅茶和安化縣昆記梁徵輯紅茶拿下金質大獎,可知民初時期湖紅品質仍維持相當的高水準。茶葉專家吳覺農評論湖南紅茶時,認為其「可以生產同祁門和宜春一樣為國外所歡迎的高香紅茶,還可以栽培和發展與雲南相同的國際上著名大葉種紅茶」。但由於太過依賴國際市場,一度更是主銷俄國,導致湖紅興衰幾乎全繫於兩國關係。清末閩紅、祁紅和湖紅曾並駕齊驅,但前兩者因廣拓外銷之路,聲名得以迄今不墜,而曾經一度輝煌的湖紅,則顯得時不予我,幾經沉浮之後繁華落盡,成了中國紅茶市場的配角。

清末湖南外銷功夫紅茶為散茶,若非原箱原包,則難以考證當年實物;而紅茶毛茶或茶末多送至漢口茶廠,與其他各地所產紅茶拼配後壓磚,並無清楚標示湖紅茶料所製的茶磚。目前留存的湘產紅茶磚,多為1950年代以後,時中茶公司在湖南設有多處紅茶廠,也有少量壓製成磚茶。湘產紅茶磚數量原就不多,留存於世者更少。筆者多方蒐集資料,目前可見的湖南紅茶磚文物大抵如下:

一、1959年安化紅茶磚

1418992933

 1959年安化紅茶磚,此份安化紅茶老磚目前藏家為吳建利先生,吳氏於2001年退休前任職湖南省白沙溪茶廠廠長,熟悉茶廠之相關歷史和沿革。

圖片資料來源:http://www.hncha.cn/content/Content/index/id/611

 

安化產製紅茶歷史悠久,19502月中國茶業公司在安化建立紅茶廠,與安化磚茶廠幾經分合,技術彼此交流。1959年正值生產大躍進時期,當時中國發生嚴重糧荒和大饑荒,茶葉也同其他農作般大幅減產。安化茶廠將當時沒有被充分利用的紅副茶壓成茶磚,用以供應邊銷,然邊銷區接受程度不高是以滯銷,故此款紅茶磚僅製作一批,多數流入民間。由上藏家所示圖片隱約可見茶磚上有「湖南?磚茶」等字樣,由於未曾見過實品,也無其他資料佐證,目前暫依藏家所述評斷此塊老磚。

二、1960年代平江茶廠長壽茶磚

長壽茶磚-2

此長壽茶磚圖片為原拍攝者提供,特此感謝

湖南茶磚一向以簡單樸素為原則,不論是早期的青磚或是抗戰時期研製的黑茶磚,其磚模多刻以文字,用以標註茶磚製造者,甚至完全無文字,僅在包裝紙面敘述廠家資料。然平江地近鄂南,此塊老磚則承襲早期羊樓洞等地米磚的華麗風格,磚面鑄刻壽公圖案,為傳統民間向來崇拜的主壽南極仙翁,一旁書有「長壽茶磚」四字,底部則標註「湖南省平江茶廠製」字樣,背面則為米磚慣用的八字吉祥結圖飾紋案。由於上有簡體文字,且書寫方式自左向右(1955年起),可以判斷當是1950年代之後產製的茶品。1966-1976文革時期因破四舊之故,此種有傳統封建迷信的圖案被紅衛兵列為批判對像,加上茶磚風化程度應屬頗有年份的老茶磚,判斷年份當在1966年文革之前。

4a9ff2a3x741132980566&690

1950年代平江茶廠初建,以生產紅茶為主,時名「中國茶業公司平江紅茶廠」,此為當時茶廠所頒發之獎勵證

圖片資料來源:http://s7.sinaimg.cn/middle/4a9ff2a3x741132980566&690

平江茶廠於1951年就已成立,50年代主產紅茶,故早期廠方曾名為「中國茶業公司平江紅茶廠」,因為早期中國茶葉大舉銷往蘇聯,蘇聯人民所消費茶品以紅茶為主,是以當年平江茶廠被劃歸主產紅茶。50年代末期中蘇開始交惡,蘇聯為減少對華茶的依賴,改向印度、斯里蘭卡購茶,售俄華茶比例急速下降。早期銷俄茶磚多刻有俄文,但此款長壽茶磚正反兩面均無俄文,應當是主供銷往新疆等地的邊銷茶款。

三、約1960-80年代之湖南省三和茶廠茶磚

4a9ff2a306de62bccd4fb

湖南省三和茶廠茶磚

圖片資料來源:http://s12.sinaimg.cn/bmiddle/4a9ff2a306de62bccd4fb

此茶磚圖片為網路所見,有謂其為米磚,亦有稱其為黑茶磚。筆者僅見圖片,手中無有實物,然從其茶磚版型和尺寸規格與重量判斷,似乎較貼近米磚。茶磚上有中茶二字和一顆黨星符號,中間為火車頭圖案,最下方則有「湖南省三和茶廠製」字樣,並有ZHONG CHA(中茶)HU NAN SHENG SAN HE CHA CHANG ZHI(湖南省三和茶廠製)拼音。此茶磚版模與今趙李橋茶廠火車頭米磚同出一源,應係傳承自40年代湖北民生茶葉公司鄂南茶廠火車頭圖案之米磚。(關於火車頭圖案米磚的傳承,可參見筆者前文〈米磚茶上的近代文明圖騰淺談火車頭圖案的歷史意義)目前所見網路資料均將此茶磚判定為40年代,然茶磚之外包裝牛皮紙上已見代表中共的黨星、又有簡體文字,書寫方式自左向右,以上特徵均顯示此為1950年代以後所產製的茶磚。

 1377657559743

 40年代湖北民生茶葉公司鄂南茶廠之火車頭圖案米磚

 圖片資料來源:http://upload.site.cnhubei.com/2013/0828/1377657559743.jpg

 004kAyJHgy6GRpSBokZcd&690

 趙李橋茶廠所產製之火車頭圖案米磚

圖片資料來源:http://brick-tea.com/background/eWebeditor/uploadfile/20101207091832888.jpg

三和茶廠似乎是湖南省地區性的子廠,現已不存,資料甚少。查1862年之際晉商已於安化設莊三和茶號辦茶,今湖南亦有安化三和茶業有限公司,惟均以黑茶為主,彼此是否有傳承關係無資料可尋。湖南紅茶在80年代後經營日益困難,許多國營茶廠陸續停工,如三和茶廠於此際停產,則此磚年份可能在60-80年代之間。

四、80年代湖南省安化縣茶葉公司紅茶磚

 P1230300-1

 P1230312-1

 P1230317-1

 筆者自藏80年代湖南省安化縣茶葉公司所製之紅茶磚

安化是產茶大縣,既是黑茶之鄉,又是湖紅發源地,地方茶莊茶廠甚多,幾經分合變遷,因此安化茶廠的歷史沿革十分複雜。抗戰時期為在安化就地壓製黑茶磚,中國茶葉公司和湖南省政府共同主持安化茶廠相關事宜。19502月中國茶業公司在該地建立「安化紅茶廠」,白沙溪則另立安化磚茶廠。安化紅茶廠以原在酉州的辦公室和部分茶園、公私合營的華湘茶廠和一些晉、粵茶商的茶行為基礎,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湖南省最早、規模最大的國營茶廠,素有「中南第一茶廠」之稱,首任廠長為民國時期華安茶廠廠長黃本鴻。

19533月奉中國茶業公司湖南省公司湘茶(53)李秘字0595號通知,「安化紅茶廠」改為「安化第一茶廠」,「安化磚茶廠」改稱為「安化第二茶廠」。日後為統籌紅、黑茶生產,減少基建投資與節約費用,故於195411日將第一、二兩廠合併為「湖南省茶業公司安化茶廠」,廠址仍在酉州,白沙溪則設加工處,19563月又改為「湖南省安化茶廠」。19572月再度分家,將安化茶廠及該廠所屬白沙溪加工處仍恢復為安化第一、第二茶廠。1959年再度變動,安化第一茶廠復名為「湖南省安化茶廠」。

安化茶廠最早是規劃主產紅茶,故以「紅茶廠」專名。50年代湖南省依計畫經濟以茶類生產劃分茶區,省政府規定安化縣江南以西為紅茶區、以東為黑茶區。由安化縣供銷社設置茶葉收購站收茶,有黑茶收購站4個,紅茶收購站6個,茶區劃分一直實施到1985年止,安化縣有近半面積生產紅茶,除安化茶廠外,尚有煙溪、馬路口等20多個試驗場、21個紅碎茶廠。據安化()茶廠統計,19501985年收購紅茶共計564,686公擔,年均15,685公擔。

筆者所藏的此只老磚是湖南省安化縣茶葉公司所產製,此磚包覆以牛皮紙,正面印有紅茶磚、湖南省安化縣茶葉公司,中有一紅輪綠茶字商標,背面則一「囍」字和三只茶葉、茶杯圖案。與湖北所產紋飾華麗米磚不同的是,此紅茶磚無刻印圖案和任何文字,尺寸重量則與安化所產的傳統黑茶磚或茯磚較為類似,長35公分、寬20公分、厚度2公分,重約1,900公克,是早期安化茶廠一般通用的磚茶版模規格。

據載湖南省安化縣茶葉公司成立於1960年,時茶業屬國營,此公司又與安化紅茶廠同位於該縣之東坪,彼此有傳承關係。目前該公司用五龍峰牌主銷黑茶,以茯磚、花磚、千兩茶、天尖等為主。安化茶廠早期產製紅茶甚多,然多供應外銷,僅有少量碎茶壓製茶磚,主銷西北。由於此茶磚無英、俄等外文,茶磚表裡之風格極為簡樸,判斷應屬80年代經濟改革開放之前的邊銷茶品,現已停產。

湖紅和黑茶都是湖南省重要的茶葉資產,長期以來兩者均屬於低價而量大的茶品,正因為其價廉量多,讓一般平民百姓都得以消費,平凡中更顯其民生價值。惟湖紅依賴國際市場甚深,海外競爭者多,低價茶款已不顯優勢。黑茶則屬中國獨大,早期多為銷邊茶品,以國內市場為主,近年因為黑茶養生效果被肯定而身價大漲,更讓一旁的湖紅顯得落寞沉寂。從1950年代起一直堅持生產湖紅的安化茶廠,雖幾經低落時期,但從未中斷過紅茶產製,卻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摘金滿百周年之際,於2015年宣布暫停紅茶製做。因為黑茶雄起後盡奪市場優勢,茶廠表示安化紅茶外銷價每公斤僅3美元,同量的黑茶則可賣出幾十倍的高價,如此巨額的利潤價差,導致湖紅更形蕭條。目前湖南許多茶家已放棄以往的低價銷售策略,改採製作高端的功夫紅茶,希冀闖出一片天,重新打造往昔湖紅的金字招牌。湖紅採行精緻化之後,早期那種平價的紅茶磚幾乎於市面上絕跡。湖紅茶磚本不如鄂南米磚之名氣,存世之老磚更少,今後大概只能在藏家所釋出的資訊中偶見其芳蹤了。(文:四宜茶坊)

 

(以上圖片大部分多來自網路,本文內容為四宜茶坊原創,如欲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