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紅茶是目前國際上銷售量最大、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茶款,但以往華人品飲紅茶的風氣不盛,因此紅茶多供予外銷出口,雖然在歐美頗受歡迎,惟早期中國茶界並不特別重視,故關於紅茶的源起多語焉不詳。「紅茶」一詞最早見於明初劉基所著《多能鄙事》,書中飲食類〈茶湯法〉中有「蘭膏茶」記載:

上等紅茶研細,一兩為率。先將好酥一兩半溶化,傾入茶末內,不住手攪。夏日漸漸添水攪......務要攪勻,直至雪白為度。

另在「酥簽茶」項下亦載:

好酥於銀石器內溶化,傾入紅茶末攪勻。旋旋添湯,攪成稀膏。散在盞內,卻以沸湯澆供之。茶於酥相客多少,用桓酥多為茶為佳。四時皆用湯造,冬月造在風爐上。

不過對上述所謂「紅茶」,學界一直抱持懷疑態度,因為紅茶湯紅色重,即使加酥添水攪勻也無法呈現雪白狀。倒是明代宋詡所著《竹嶼山房雜部》描述「酥合茶」有幾盡相同的記載:

將好酥於銀石器內熔化,傾入江茶末攪勻,旋旋添湯,攪成稀膏子,散在盞內,但酥多於茶,此為佳,此法至簡至易,尤珍美,四季皆用湯造,冬間造在風爐子上。

兩者所述近乎雷同,惟「紅茶末」記述改以「江茶末」稱之。江茶在宋代已現其名,如朱熹《朱子語類》謂「建茶如中庸之為德,江茶如伯夷叔齊」,因此《多能鄙事》書中所稱「紅茶」應是「江茶」筆誤。茶學專家吳覺農認為劉基的《多能鄙事》雖提及紅茶,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該書系偽托,故不能引據認為明初已有紅茶製作。

636f644dgw1enxqmn57elj20sg0rdn7e  

南宋劉松年所繪的《茗園賭市圖》局部,可知「江茶」在宋代已經出現

除了前述《多能鄙事》筆誤所載之紅茶外,明朝萬曆年間《鉛山縣志》記載宋「有周山茶,白水團茶,龍鳳茶皆以佐建安(北苑貢茶)而上貢。今惟桐木山出者,葉細而味甜,然終不如武夷茶葉青苦而雋永」,前述桐木山即指贛閩交界處的桐木關,正是今日茶界公認紅茶鼻祖正山小種的發源地,桐木所產之茶葉細而味甜,似乎隱喻了小種紅茶的製做在明代中晚期已現蹤影,但並未名之為「紅茶」,只是被當作武彝眾多茶產之一款。桐木關紅茶本脫胎於武彝岩茶,烏龍茶須保持高度發酵且工序繁複,而紅茶則是全發酵且不炒青,因此被認為是由烏龍茶工法簡化而成。桐木關茶由於重度發酵,茶葉色澤黝黑,最初當地土話稱之為“wu da”(意指黑色的茶),茶界則謂之「烏茶」,似是烏龍茶又非傳統烏龍之意。後來因其沖泡後茶湯顏色偏紅,又為與傳統黑茶有別,所以就稱其為「紅茶」。

chlacnm04  

 在清季一些外銷的黑底金漆茶盒上,偶見繪有制茶圖,上圖漆繪的茶箱上有一只標注「紅茶」者,可見當時紅茶已是常見外銷茶款。

最初烏()茶僅是茶界小眾茶款,被視作烏龍茶系的旁支,故識者不多。桐木關烏茶與傳統烏龍還有一特別不同之處,就是該區常雨少晴濃霧,多數時間無法依照烏龍工序日照曬青,只好移入室內烘青,烘焙時又就地取材使用松柴,是以成茶之後帶有濃厚的松煙味,此乃不得已而為之。畢竟中國古來品茗向來講究清和雅純,如按照傳統茗茶標準評定,帶有松煙味者是屬於有瑕疵的次級茶,文人雅士多有不屑。乾隆年間董天工修撰《武夷山誌》,列舉多款武彝地方名茶,其中並無桐木關烏茶。從清初以來諸多遊歷武彝的文人如周亮工、王草堂、袁枚、梁章鉅、郭柏蒼、施鴻保、蔣希召等茗客,也無人提及這種烏茶。由於當時烏茶被視為茶界不入流的異類,所以名不見經傳,當地人不喝這種茶,在中土亦無多銷路,向來是用於出口的。

 

早期中國茶葉外銷多經由陸路,銷邊以黑茶為主,後來海運大開,西方國家開始來華購茶,海上茶路逐漸開通,福建武夷茶是歐洲人最熟悉的中國茶,"Bohea"(武夷)成了中國茶葉的代名詞。不過最初武夷是以烏龍茶為主,桐木關烏茶亦屬武夷茶產,是被充作武夷茶外銷的。雖其製作工序不及正統烏龍,但是時歐洲對華茶需求若渴,故在中國被認為較次的桐木關烏茶也就順勢供應了出口。蘇伊士運河未開鑿前,海運抵歐時程長達八個月,精緻烏龍茶和粗製桐木關烏茶均已成陳茶,此際茶湯均顯濃厚味重,已不易辨識。商人為了追求利潤,對此種製程較簡、售價更廉的烏茶反而有更多需求,烏茶銷路因此大增,歐洲對正統Bohea的武夷茶需求反而被烏茶所取代。如今西方國家把這種中國名之為「紅茶」的茶款稱為"Black Tea",最早可能是源自於對桐木關「烏茶」的翻譯,與傳統中國陸運銷邊的黑茶是完全不相干的。

紅茶在中國未被重視,但卻頗受西方國家青睞,因為全發酵紅茶比之性寒的綠茶來得溫和且暖胃,是以高緯度的西北歐國家如英、俄等都偏好品飲紅茶。而紅茶味濃湯甜,較之清淡爽口的綠茶更適合佐以西式糕點餅乾,故廣為大眾所接受,來華洋商購買紅茶數量日增。然桐木關所產不足以供應外銷需求,因此清季中晚期各地多有試製紅茶。江西地處武夷山左側,其河口鎮又臨近桐木山區,以往桐木關所產茶葉多就近運往河口加工精製後,或北上入長江上溯武漢,或沿贛江南下越大庾嶺再抵廣州出口,故河口鎮得地利之便最早仿製紅茶。除了原桐木關烏茶外,亦將當地毛茶混入加工後製成江西烏茶,掛以「河紅」之名銷售。贛北義寧(今之修水)隨之,創製了「寧紅」,粵商則至湘省安化教導產製「湖紅」(關於湖南紅茶製作歷史,可參考筆者前文〈湖紅往昔與湘產的老紅茶磚),而福建除了原有的桐木關烏茶外,坦洋、政和、白琳等閩紅工夫茶相繼應運而生,閩省人士甚至北上浙江西湖,採摘龍井改製成「九曲紅梅」(西湖紅茶)。向來茶產以綠茶為主的安徽也加入競製紅茶行列,光緒年間祁門紅茶創製成功,成了後起之秀,很快就打開了國際市場。除了功夫紅茶外,湘、鄂、贛、皖諸省之紅茶片末多送往漢口加工壓製紅茶米磚。此時紅茶之名雖流行已久,但因紅茶與烏龍茶之淵源密切,直至二十世紀初期,上海茶市仍不時將烏龍、紅茶兩種茶款名稱混用,如祁門紅茶稱之為祁門烏龍或祁門工夫,江西紅茶謂之江西烏龍,浙江西湖紅茶以九曲烏龍名之。而紅茶之源桐木關之「正山小種」一詞,也是遲至民國以後才正式出現在地方文獻中。

49bd58acjw1dy6aqm36b8j  

 民國時期某茶莊的價目表,在紅茶類項下列有「祁門烏龍」等款項,可知當時將烏龍、紅茶名稱混用是很普遍的情事。(圖片取自「茶世界」微博)

 圖片資料來源:http://ww1.sinaimg.cn/bmiddle/49bd58acjw1dy6aqm36b8j.jpg

 

正當中國紅茶於各地開始增產之際,英國卻在印度扶植茶業成功,逐漸減少向中國採辦茶葉,在失去英帝國領土範圍的國際市場後,中國紅茶外銷多以俄國為主。而民國以後,國家紛亂、戰事頻仍,後又因抗日戰爭,茶產區淪陷大半,戰時新開發的紅茶產區僅雲南一帶。(關於滇紅生產,可參見筆者前文〈滇紅往事暨一款1987年出口之雲南紅茶)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原先輾轉經由香港外銷的茶葉通路完全中斷,此時茶業產銷多供應西北和蘇聯,以磚茶為主,紅茶產量甚低。1949年之後國家戰事告一段落,生產開始恢復,此際中蘇尚處友好狀態,故紅茶生產再度量增,除原有的紅茶產區外,廣東英德、四川宜賓、江蘇宜興等地也開始製作紅茶並供應外銷出口。

紅茶雖源起於福建,但長江流域因地理和氣候條件適合種茶,因此中國多數的紅茶產區仍遍佈於長江沿岸。在計畫經濟時期,茶業由政府統籌,華中諸省茶產須依一定比例調撥上海,交由當時中茶公司下轄的上海市茶葉公司負責外銷出口。(參見前文〈上海茶葉公司沿革歷史與一些綠茶的文物資料)80年代以前,上茶公司出口之紅茶分別掛有中茶、向陽花、新芽、宮殿、茶壺和龍等多種品牌。依筆者搜尋,現存可見的上茶公司外銷紅茶文物大抵如下列:

一、錫罐款中國紅茶系列

 1

 70-80年代上海茶葉分公司外銷款之中國紅茶

2

 兩款外銷款之紅罐中國紅茶之比較

3

 圖左為50年代外銷蘇聯之俄文版,圖右為70年代以後銷歐美之英文版

4

 70-80年代上海茶葉分公司圓罐外銷款之中國紅茶

解放初期中茶公司出口以俄國和東歐國家為主,因此茶葉盒上常打印有俄文,並以「中茶牌」行銷。後來中蘇交惡,外銷轉供歐美市場,因此包裝多改印英文。上茶公司出口的紅茶量甚大,惟茶葉原料來自多省茶產區,各種毛茶經過拼配混合後,以「中國紅茶」名義對外行銷。上茶公司發行的「中國紅茶」有多種,較高級之錫罐款有方盒和圓筒型,在早期的上茶公司宣傳卡中,紅茶類的資料介紹非常簡短,僅標註型號和重量等簡單說明,唯一例外者是以川紅所拼配的「節日之夜」款,其在宣傳卡背面特別說明:

川紅,產於我國四川省,選用鮮嫩芽葉經傳統工藝精製而成,條索狀結,色烏顯毫,香高味醇,茶湯紅亮,鮮嫩爽口,亦屬我國傳統工夫紅茶珍品之一。

5

70-80年代上海茶葉分公司「節日之夜」款中國紅茶

7   

「節日之夜」款以川紅為內容物

川紅主產於四川宜賓,初上市後即在英國倫敦等國際市場上獲得好評,爾後於19851986分別獲得世界食品評選之金、銀質獎,在計畫經濟年代,從1952-1985年間川紅累計出口達57-92萬擔,分銷歐美等多國,更有茶人予其「賽祁紅」之美譽。然川紅之國際聲名不若祁紅,故當時負責外銷的上茶公司始終未推出以川紅為名的茶款,而是一直將其納入「中國紅茶」的統項下。(先後使用過「中茶」和「向陽花」牌商標)「節日之夜」的外包裝以北京天安門廣場為背景,其上彩繪煙火,紅色的天空和建築帶有強烈赤色革命的政治宣傳色彩,然其呈現大紅喜慶氛圍,是一款非常討喜的茶款。惟經濟改革開放後,川省可自營其紅茶銷售,故上茶公司「節日之夜」茶款已告絕版。

二、祁門紅茶系列

005R5xvOjw1eotu56jwgzj30qo0f0aaz

  早期上茶公司產制之方罐祈紅(圖片轉自禪茶一味82475微博)

9

 上茶公司之BT413桔紅聽和BT423黃色聽款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創制遲至晚清光緒年間,但卻是最富盛名的中國紅茶,甚至比紅茶元祖正山小種更受國際市場推崇,1915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也曾給予祁門紅茶極高度的肯定。茶界鉅著“All About Tea” (《茶葉全書》)之作者William Harrison Ukers曾表示祁門之綠茶相對普通,但祁紅卻是當時中國紅茶最好的品種,其茶湯色濃味厚,香氣濃郁,是茶葉中的珍品。正因為祁紅之國際盛名,因此上茶公司將之從中國紅茶項下獨立而推出「祁門紅茶」,有中茶牌之多種錫罐款和宮殿牌高級禮盒裝,供任消費者選購。海外市場最常見者為掛有「中茶牌」之紅色方罐和紅、黃色圓罐,紅色方罐推出較早,與BT414「中國紅茶」系列造型雷同,僅茶款名稱和文字稍有差異。至於圓筒型祁紅,分別有BT413桔紅聽和BT423黃色聽款,其主銷歐美,重量單位使用美規,均為1/2磅。80年代後期因各產茶省得以自行營銷,安徽不再依經濟計畫調撥紅茶至上海,故上茶公司發行之祁紅大為減量,然祁紅曾是該公司海外暢銷茶款,上茶公司改制成上海天壇公司後,仍盡力維持推行紅、黃罐款之祁門紅茶,但包裝略為變動,目前已改用天壇自營之「紅TEA綠茶字」之圓印標了。

005R5xvOjw1en5i5l4sytj31si36ox6q

 70-80年代上海茶葉分公司之桔紅罐祈門紅茶(圖片轉自禪茶一味82475微博)

 11

 筆者自藏之70-80年代上海茶葉分公司BT423款黃罐祁門紅茶

12

13  

現行上海天壇公司之桔紅罐&黃罐祁門紅茶

至於宮殿牌則為上茶公司行銷紅茶專用的品牌,宮殿牌祁紅採用金/紅色錫罐,正是象徵中國宮殿建築之金碧輝煌和大氣磚紅之色澤,其外還加以紙盒套裝,內有中英文說明卡,正面標註祁門紅茶和一些茶葉特色廣告說詞,背面則為全英文說明,如下:

Palace Keemun Black Tea(宮殿牌祁門紅茶)

Keemun Black Tea is well-known in the world for its outstanding features. The AROMA of Keemun Black Tea known as “KEEMUN AROMA”, resembling both fragrance of fruit and that of flower, is fresh and lasts long. It is mellow and full in taste, pleasant in after-taste and fragrant in flavour. Only when taking it plain, you will appreciate its exclusive flavour most.

(祁門紅茶是以其顯著的特色而舉世聞名,祁紅的香氣被稱之為「祁門香」,類似水果及花香,氣味清新且持久。味道醇厚飽滿,餘韻清香怡人,只有清飲之際,你才能細品出它最獨特香味。)

14

70-80年代上海市茶葉分公司之宮殿牌祁門紅茶

15

宮殿牌祁紅之英文說明  

中國飲茶向喜清飲而嚐其個中滋味,歐美則慣於加入糖、奶、蜂蜜、果醬等,甚至還以水果、鮮花、酒品或各種香料入茶,此款祁紅特別加註英文說明希望消費者清飲,以期能體驗真正之祁門香。從此段說明多少有些企盼海外消費者能憐惜且細嚐此珍品、切莫糟蹋了人間難得幾回聞之好茶。畢竟對製茶者而言,禮讚總是來自茶人之細賞品味,雖短短數語,卻也透露了中國對祁紅的一種自豪。由於祁紅一直是政府指定的國家外事禮茶,高等級之祁紅流於市者不多,上茶公司此款祁紅是早期少見的外銷高級祁紅,其量甚少,也早已停產而成絕響。

三、錫箔紙盒款中國紅茶

紅茶是國際間最為大眾接受的茶飲,品飲紅茶者從貴族仕紳到百姓平民皆有之。上茶公司除了中高級以錫罐裝的紅茶外,亦推出多款平價的中國紅茶大眾款,其以錫箔防潮外覆紙盒,節省了包裝成本,因為價格親民,得以普及更多的消費者。筆者未有蒐藏此類紙盒款,僅從上茶公司的舊宣傳卡資料約略可知其曾發行有紅標宮殿牌中國紅茶(BT211BT212)、藍標宮殿牌中國紅茶(BT221BT222)、黃盒之中國紅茶(BT931BT932BT933)以及紅盒紅葉圖案之中國紅茶(BT920BT921BT922)等。

16

圖左為紙盒款藍標宮殿牌中國紅茶

 17

 圖左為紙盒版紅標宮殿牌中國紅茶,圖右為錫罐裝「節日之夜」款中國紅茶

 18

 錫箔裝紅色紙盒套紅葉圖案之中國紅茶

四、紅茶袋泡茶系列

製茶過程中會有自然產生之附茶,也就是一般俗稱的茶末,為達到物盡其用,清末民初此類茶末碎片多發往漢口等地壓製米磚,供銷西北和俄羅斯,雖然運輸較為便利,但品飲之際則頗多費事。現代西方國家為求便利速效,故飲用時不見葉末茶渣、飲後又方便清理丟棄的茶包很受歡迎,既適合做為繁忙的辦公室用茶,於外出旅行攜帶亦堪稱便利,立頓公司就因發行袋泡茶而大發利市。紅茶袋泡茶之製程較米磚繁複,須先將茶末等量秤重,裝入紙袋後封口,為講求衛生又顧及攜帶,還得再裝入紙製或錫箔套袋;最後則依外盒包裝所標示裝填一定數量之茶包後方能封盒出廠。作業程序既繁,耗費人力物資也多,然因歐美市場有所需求,為因應時勢,上茶公司於50年代末開始試製,於60年代陸續推出龍、茶壺、向陽花和新芽牌等多款紅茶袋泡茶供銷市場。

23   茶壺牌中國紅茶暨袋泡茶宣傳卡

19  

上茶公司向陽花牌中國紅茶、祁門紅茶和黃盒茶壺牌中國紅茶袋泡茶

se30733079  

上茶公司之向陽花牌及新芽牌中國紅茶袋泡茶

袋泡茶由上茶公司所屬茶廠將各地調撥之紅碎茶拼配,力求維持色香味俱全,後再以過濾紙袋裝盛,因其清潔衛生且飲用方便,在早期被視為是時髦先進的品茗方式,時之賓館飯店多用以待客。上茶公司發行之紅茶袋泡茶以龍牌聲名最著,由於其成品茶葉顆粒勻細、滋味濃醇,湯色紅亮,衛生和質量經專門檢測均合格,於1985年先獲馬德里《國際商業評論》之最優質量、服務獎(雙優獎);1986年再得巴黎國際美食旅游協會之國際商品金桂冠獎,同年亦獲頒上海市商品出口之質量獎。筆者現藏者為80年代上海市茶葉分公司時期發售的龍牌袋泡茶,經歷數十年後,拆封紙袋聞之仍有餘香,亦算是難得一見的早期紅茶文物資料了。上茶改制成天壇公司後,龍牌紅茶袋泡茶仍繼續生產發行。

20

筆者自藏之上海茶葉分公司時期龍牌中國紅茶袋泡茶

21

 龍牌中國紅茶袋泡茶紙盒背面之說明

 22  

現行上海天壇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之龍牌中國紅茶袋泡茶款,已有QS認證標章

上海是近代中國最大的茶市,長江流域茶產多經由滬市外銷出口,即使在新中國建立之後,上海依然維持其獨大的貿易口岸地位,因此滬市茶葉貿易也可視為中國茶業的一個縮影。上海茶葉出口向以綠茶為主,晚清以來,長江沿岸之鄂、湘、贛、皖等地相繼發展紅茶產業,然因中國對紅茶未予重視,國內品飲者少,所以相對缺乏內銷市場,僅將之視為一款供邊外銷的商品茶,錯失了建立紅茶文化的機會。爾後英國在其殖民地扶持茶業成功,造就了印度、錫蘭紅茶的崛起,加之大英帝國的強力推銷,中國紅茶在國際市場上遂顯得黯然失色。

 

清末民初長江流域各地多有研製紅茶者,但最終僅安徽祁門紅茶成功地走入國際,其與印度大吉嶺、錫蘭烏巴紅茶被公認為世界三大高香紅茶,才讓中國這茶葉大國、又是紅茶原創者扳回些許顏面。抗戰時期因外銷路阻,紅茶產量甚為低落,戰後中國雖恢復生產,但因早期多供應蘇聯和東歐為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其對紅茶求量而不重質,因此負責外銷的上茶公司也未特意追求紅茶之精緻化。中國紅茶雖然多樣化,但國營時期的茶款商品卻相對簡單而略顯粗糙。反觀在資本主義培育下的印、錫紅茶卻得以精益求精,商品精緻不但售價更昂,且進一步加深世人對其紅茶擁有較高水準的印象。所幸改革開放後,為了和世界各產茶國家爭奪市場,中國紅茶亦逐漸向高品質精緻化邁進,近年更因為國內品飲紅茶者日多,參予者眾,更加刺激了紅茶產業的發展,金駿眉等高端紅茶款的問世即是一例,雖其尚未在國際間嶄露頭角,但紅茶在中國茶界已被肯定而非昔日吳下阿蒙,期待終有一天,中國更能在國際紅茶界重拾那失落已久的桂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