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臨滄市鳳慶縣滇紅集團老廠區,有一尊聳立在草地上的銅像,他就是著名的滇紅創始人——馮紹裘先生。

馮紹裘,湖南人。而立之年,他突然做出讓家人驚嘆不已的決定:到雲南去。這並不是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讓他魂牽夢繞,也不是美麗的山水令他心馳神往。當時的雲南,民眾支援抗戰的熱情高漲,他要去那裡,把所學的茶業知識用於創業,實現報國救國的理想。

汽車在崎嶇不平的公路上走了三天,到達了雲南下關。下關沱茶廠的負責人已等候在車站,帶他到沱茶生產車間查看,他邊看邊記。第二天又啟程直奔順寧(今鳳慶,下同)。順寧的十一月,茶林一片翠綠,逗人喜愛。夜晚,睡在舊木頭搭建的小屋裡,馮紹裘百感交集:1933年,從學校畢業的他,第一次在修水實驗茶場擔任技術員,負責寧紅茶的初、精制試驗;之後,又被祁門茶葉改良場場長胡浩川先生聘請到祁門試制紅茶,並在該場設計了一套紅茶初制的機械,開創了我國機制紅茶的先例。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祁門茶場的人員疏散,馮紹裘先生應邀到中茶公司工作,9月中旬,為了開辟新的茶葉出口產區,中茶公司派馮紹裘等人到雲南調查茶葉產銷情況。他沒想到,這一次調查,竟把他留在了順寧,把他的命運與滇紅茶緊緊地聯系到了一起。

到達順寧的第二天,馮紹裘不顧舟車勞頓,就去采一芽二葉的樣品,觀察其品質的優劣。兩個茶樣,一紅一綠,宛如一金一銀。紅茶樣:滿盤金色黃毫,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艷發光,香味濃郁,為國內其它省小葉種茶樹鮮葉生產出來的紅茶所未見;綠茶樣:滿盤銀白毫,湯色黃綠清亮,葉底嫩綠有光,香味鮮濃清爽,為國內綠茶稀有。

馮紹裘先生把試制的紅、綠茶郵寄至香港茶市,行家認為這兩種茶堪稱我國紅、綠茶中之上品。沿長江南北一帶都不產冬茶,雲南初冬季尚能生產出這樣高級的紅、綠茶葉,誠屬可貴。12月,馮紹裘回到昆明,將順寧茶區茶葉產銷情況和試制的紅、綠茶樣品向當時的雲南省經委作了彙報,並取得了當地政府的同意,由他和鄭鶴春先生負責籌建順寧實驗茶廠,負責滇紅的試制和營銷。

馮紹裘帶領從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省招聘的技工,克服困難,積極興建茶廠。順寧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百余裡山路,只能靠騾馬馱運,制茶機器設備和物資購運既難又慢。為了爭取早日試制,馮紹裘在機器和動力設備沒有配齊的情況下,率領全體人員土法上馬,用人力手推木質揉茶桶,腳踏烘茶機,竹編烘籠、烘茶等辦法,投入了滇紅的試制工作。他每天第一個起床,最後一個入睡。1939年,第一批約500滇紅終於試制成功。當時沒有木箱鋁罐,他們就用沱茶簍裝運至香港,然後再改用木箱鋁罐出口。

滇紅試制出來後,他們擬定名為雲紅(因安徽紅茶的稱祁紅,湖南的紅茶稱湖紅,故雲南所產紅茶可稱雲紅,同時欲借天空早晚紅雲喻意其中),但當時的中國雲南省茶葉公司提議用滇紅稱之(因雲南簡稱),最終以滇紅定名。

滇紅問世之後,國際市場齊加贊賞,認為外形內質都好,可與印、斯紅茶媲美。新中國建立後,滇紅又進一步得到發展。1959年,滇紅特級功夫茶曾被國家定為外交禮茶,指定由鳳慶茶廠獨家定型定量生產;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鳳慶生產的滇紅功夫茶金芽茶珍品還被作為國禮,送給女王,滇紅再一次名噪海外。

如果說是鳳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造就了茶葉,那麼將這茶葉點石成金的就是馮紹裘先生。

現在,順寧茶廠已經更名為雲南滇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集團自有基地茶園30700畝(其中20000畝已通過瑞士IMO國際有機茶認證),茶葉初制所80多個,主要生產線4條,CTC紅碎茶生產線4條,茶葉科學研究院一個(擁有的茶類種質資源為國內最多),產品以滇紅工夫茶、滇紅碎茶(含CTC碎茶)為主,並包含了普洱茶、緊壓茶、綠茶、茉莉花茶、袋泡茶、速溶茶等八大類130多個品種。

馮紹裘先生雖已離開我們多年,但他創下的滇紅事業仍在發揚光大。人們每次到滇紅集團經過他的銅像,都會緬懷他。銅像中的他,抬頭望著遠方,遠方是滇紅美好的未來。

 

上述資料來源:http://www.yntea.org/showArticle.aspx?cid=192&aid=27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