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在中國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在國內發展的如火如荼,但在走出國門這一步上,卻一直舉步維艱。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種植面積和位居第二的產量,卻沒有在國際上叫得響的茶品牌,甚至一提到茶,很多外國人最先想到的是日本。外國人為什麼不喝中國茶?面對如此困境,中國茶又該如何走出國門、健康發展?

出口茶每公斤僅14

  雖說美國是個咖啡王國,但仍有大約一半的人喝茶。美國幾乎不產茶葉,平均每年進口茶葉9萬多噸,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成為繼咖啡後,消耗量排第二位的飲料。美國人喝茶講究方便和效率,在超市裡,幾乎看不到散裝的茶葉,都是一包包的袋裝速泡茶。許多愛喝茶的美國人分得出綠茶、紅茶甚至烏龍茶,但都沒見過茶葉的完整模樣。

除了速泡茶包,美國人還非常喜歡喝冰茶。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烏龍茶、綠茶等有上百種,但都是罐裝冷飲茶。在紐約等華人較多的地區,有不少中國人開的茶店和茶館。不少美國人會因好奇來嘗試新的飲茶方式,但更多人把這看作一種體驗中國文化的途徑。

  在英國,喝茶的人數要遠遠高於中國。英國人幾乎將一生1/3的時間花在飲茶上。2006年,英國BBC網站的網友對12項所謂英國的國家像征進行投票。其中,一杯茶35.0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英國茶理事會顧問簡·帕蒂格魯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英國人每天總共喝掉1.65億杯茶,平均每人13杯。

  紅茶仍是英國人最愛享用的熱飲之一。近年來,由於健康意識抬頭,改喝綠茶的人日漸增多。2002年到2006年,綠茶銷售額從490萬英鎊增加到1.55億英鎊,增幅高達222.9%。克利普爾茶公司調查顯示,僅綠茶在英國就被分為16種,大部分由25歲至34歲年齡段的女性購買。然而,即使喝綠茶,很多英國人也只喝日本的,大部分人不知道中國綠茶。

  茶和茶文化都源於中國,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茶祖宗,但中國茶在世界上缺乏影響力和美譽度,導致價格低廉,產、收比例顛倒。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沈才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中國每年出口茶葉28—30萬噸,占年總產量1/3,在全球排第三。但出口的平均價格卻只有每公斤1.9美元,折合人民幣才不到14塊錢,平均茶價比印度低四成,比斯裡蘭卡低六成,並以銷往非洲等世界國家為主。而這裡面,要包含采茶、包裝、運輸等很多勞動力,所以基本掙不到錢。茶葉界有句無可奈何的話,好茶留給自己喝,完全是因為在國際上賣不到好價錢。

  國外為何不認中國茶

  中國是茶葉大國,但為何在國外占不了一席之地呢?

  消費習慣。在發達國家,基本上以紅茶消費為主,而中國的紅茶品質低,競爭力較差。就像歐美人喜歡口味較濃的咖啡一樣,他們不太接受綠茶清淡、干澀的口味,因此更偏愛喝咖啡因含量較高的印度阿薩姆紅茶。大頭被紅茶背去了,小頭被日本占了,只能把剩下的邊角料分給中國。沈才土遺憾地說。

  宣傳不足。由於缺乏綠茶消費的文化背景,高端綠茶在國外很難銷售。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江用文指出,像印度、斯裡蘭卡、肯尼亞等國家,都設有茶葉理事會,這種半官方的茶葉管理機構每年都會到國外進行宣傳。而中國則缺少這種組織。

  品牌缺失。多年來,我國的茶葉市場被形像地比喻為有姓無名。有姓,是指有品種,如龍井、烏龍、毛峰等;無名,是指茶葉沒有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國現有茶廠6.7萬家,平均每個茶廠年生產茶葉20噸,但總的經營額卻不如英國立頓一家。與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茶企業生產規模小,茶葉加工簡單,品種單一,缺乏科技含量,叫得響的品牌鳳毛麟角。

  出口茶葉質量不過關。國外在食品安全方面控制得很嚴。沈才土稱,近年來,中國茶葉出現一些農藥殘留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在國際上的聲譽。

  政府重視不夠。印度、越南等國家都設有茶葉局,負責研究、協調茶葉的整個生產過程和政策。而茶葉在我國歸農業部管,下設一個種植業司,底下還有一個種植業處,裡面只有一個干部管茶葉,重視程度遠遠不及大米等作物。沈才土稱,可以說,我們從國家層面來研究茶葉的力量很弱,只能依靠產茶地方政府和一些民間組織的積極性,對外推廣力度大大降低。

  中國茶怎樣走出國門

  在很多人眼中,中國茶是很好的健康產品,卻面臨走不出國門的尷尬。那麼,該如何擺脫一流品質,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的怪圈,讓中國茶也能有叫得響當當的品牌?幾位專家給出如下建議。

首先,保證出口茶葉的品質,政府給予補助,進行品種改良,多用有機肥,從生產、加工到包裝,都符合國際標准,努力讓世界喝上健康安全的中國茶。

  其次,中國在海外市場營銷過程中只顧推銷茶葉,在茶文化推廣方面卻做得很不夠,這無疑限制了中國綠茶品牌的推廣。今後,應通過宣傳推介中國茶的品質,讓西方國家對中國茶,特別是中國綠茶有更多的了解。

再次,加快資源整合力度,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茶葉企業和企業群體。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秘書長張黎明建議,如西湖龍井現有300多個品牌,嚴重分散了資源,如果專注打造三五個品牌,並利用品牌美譽度,跨出茶葉市場,走向茶飲料、深加工等。

  最後,沈才土呼吁,政府應發揮作用,提倡茶為國飲,假如全中國的人都喝茶,就有13億人在宣傳茶。假如每人每年多喝200克茶,全國算下來就是26萬噸。所以,擴大內需,具有實實在在的意義,甚至會因此影響國際茶葉市場上的價格。

 

上述資料來源:http://www.sanzui.com/bbs/thread-206149-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