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

關於白茶源起歷史,茶界有不同的說法。有學者認為上古時期尚無製茶工序,人們運用製造草藥的曬菁、任葉片自然萎凋方法而以此造出最原始的茶,如以此推敲,中國茶葉最早發明者應是白茶而非綠茶。畢竟製茶最初的目的即是提供藥用,而茶樹萌芽又有季節性,為了隨時都能喝到茶,便將採摘後的幼嫩茶葉曬乾後儲藏,以備祭祀治病之用,也因此開啟了茶葉的製做。這種曬乾後保存收藏的方式,茶學專家陳椽認為:「如現時制白茶,可以說是製茶起源時期。」

白茶原產於福建福鼎,最早名之為「綠雪芽」;明萬曆28年(1600年)陸應陽於《廣輿記載:「福寧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綠雪芽。」據當地傳說,相傳堯帝時名才山下一農家女因避戰亂逃至山中,以種藍為業,人稱藍姑。時年麻疹疫情流行,藍姑將其所種植之綠雪芽茶作為治療麻疹藥物,救活很多小孩,人們感恩載德,奉其為神明,尊稱她為太母,這座山也因此名為太母山。到漢武帝時,授封天下名山,太母山被封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並正式改名為太姥山。今之福鼎太姥山還留有相傳是太姥娘娘手植的大白茶原始母樹綠雪芽和澆灌茶樹的丹井。由此傳說中,可知茶葉初始乃用於藥草,以及白茶之清涼退燒的藥理作用。

1397634407-3583157726  

 圖片資料來源:http://pic.pimg.tw/jiulingtea/1397634407-3583157726.jpg

從太姥傳說中的「綠雪芽」之名推敲,此茶當採自嫩芽,身批如雪之白毫,即為今日俗稱之「白毫銀針」。白毫銀針味溫性涼,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濕退熱之功,在早期被民間視為治療麻疹的良藥。清代周亮工在《閩小記》中亦云:「太佬山古有綠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產者性寒涼,功同犀角,為麻疹聖藥,運銷國外,價同金埒。」福建省茶葉專家陳金水先生也曾回憶說,北京同仁堂藥店每年都要從福建收購50公斤白毫銀針作為高檔藥之藥引,即是看中此茶降虛火,解邪毒的作用。

品飲白茶的記錄最早見於宋徽宗之《大觀茶論》,當時福建有野生白茶和銀針進貢朝廷。而明朝田藝蘅的《煮泉小品》有說:「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生曬茶淪之甌中,則旗槍舒暢,清翠鮮明,尤為可愛。」雖未明確指出白茶,但若以日光萎凋、生曬芽茶而製做的茶款,白毫銀針當屬此間上品。崇尚自然曬乾的白茶看似工序簡單,但因依賴老天賞臉,且白毫銀針要求明前春芽,採摘有嚴格要求,天時需晴,以吹北風為佳,雨霧之際均不宜採製。採摘之後需日曬凋萎,突然一場春雨就會讓辛苦採摘的芽葉泡湯。曬乾之後,茶乾尚需揀剔,以手工挑去過長的嫩梗(俗稱銀針腳),剔去變色芽茶及雜物,務使外型整齊勻淨,以符合「白毫密披、色白如銀、外形似針」的要求。

白茶要求日光萎凋和手工製做,是以無法量產,故價格甚昂。明萬曆44年《福寧州志食貨貢辨》記載為例:「芽茶8412兩,價銀1322分;葉茶6111兩,價銀1479釐。」福鼎茶人以芽茶製銀針,葉茶做壽眉,以84斤芽茶僅能製成12兩銀針等級,價格遠遠超過壽眉十多倍有餘。即使到現在,福建白茶均價還是高於閩地出產的綠茶紅茶。在上個世紀50年代,《寧德茶業志》曾記載:「195012月,中茶公司華東公司對紅、綠毛茶中准價的規定:福建的紅毛茶平均不超過每50公斤3石大米,綠毛茶每50公斤2.4石大米,白茶每50公斤12石大米……」由上述可知,白茶價格高出紅茶綠茶的4-5倍。

由於白毫銀針收購價格甚好,在福鼎一直都有茶農曬製,在當地人的心目中,白毫銀針才是白茶真正的代名詞,白毫銀針所剔下的茶料,方才製成壽眉。但即使白茶價好,產量始終不豐,福鼎當地其實還是以生產白琳功夫茶為主,直到1963年福鼎白琳茶廠王亦森等人在茶葉專家指導下,在茶廠生產車間進行實驗,改以熱風萎凋技術生產白茶,改變了靠天吃飯的不利因素,1968年王亦森再發明新工藝白茶,在原有的製做工序增加輕揉,白茶的產量才有所提昇。

據福鼎市檔案館資料記載,50年代茶葉經營是按計劃生產的,茶的內外貿易均由中茶公司統一經營管理。中茶公司於1950年在閩東成立茶廠,下設茶葉收購站,茶葉被劃歸國家二類物資一級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插手收購販運。由於白茶有95%以上供應外銷出口,因此除了少數中醫用藥外,品飲者少,是六大茶類的小眾茶款,較諸綠茶、紅茶、普洱、烏龍等能見度相對不高,然中國白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上知名度卻不低,中茶轄下福州茶葉公司外銷的白茶早已遠銷海外6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 20114月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舉行大婚,王室的御用茶商TWININGS公司更是推出以福鼎白茶為基底的婚禮紀念茶,用純淨高雅的白茶來襯托尊貴潔白的新娘,中國白茶藉此世紀婚禮而更廣為世人所知悉。福茶公司總經理危賽明就聲稱,白茶正是標準「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中國名茶代表。

wedding_anniversary_inpage

2011TWININGS推出的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之婚禮紀念茶

圖片資料來源:http://shb.jolohltd.netdna-cdn.com/wp-content/uploads/2012/04/wedding_anniversary_inpage.png

Diana 

 以中國白茶為基底而調配的威廉凱特婚禮紀念茶

 圖片資料來源:http://2.bp.blogspot.com/-SPcwAdLjF2w/ThoVk7Z6SsI/AAAAAAAAE_E/y-WWNigUVBE/s400/Diana.jpg

閩省生產的白毫銀針依照產地樹種和製作工序的不同,又可區分為福鼎的北路銀針和政和的南路銀針,兩路銀針外型和口感也有差異。福鼎銀針葉型短而肥,凋萎較輕,之後採文火烘焙,而政和銀針外型相對瘦長,主要以日曬自然凋萎,僅在收工前以文火烘焙10多分鐘。福鼎銀針的毫毛厚密有光澤,香氣淡雅,滋味醇和;政和銀針則毫毛較少,光澤亦遜於前者,但因發酵程度稍重,故茶湯滋味較福鼎銀針濃厚。

白茶很早就被視為養生藥茶,福鼎民間多用以防暑、解毒、退燒、治牙痛,而白茶因為甚少發酵,又多採自然日曬凋萎,茶葉中保留的抗氧化物較綠茶更多,被近代醫學研究者認為具有防癌抗輻射的功效。而近年品飲老茶風氣日盛,陳年的老白茶亦被市場所關注,2011年在上海舉辦的豫園國際茶文化藝術節拍賣會,一塊存放20年、淨重375克的福鼎老白茶餅以18.8萬元人民幣成交,也讓白茶更受茶界藏家青睞。目前世上所見年份最老的白茶當屬出現在2011年西泠印社拍賣會的福建馬玉記出品之白毫銀針,此款茶品曾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且榮獲金獎,茶葉完整保存於精緻錫罐內,外箱則罩有一彩繪漆盒。雖經歷百年,銀針色澤已由綠轉褐,但茶身之白毫依然清晰可見,實為難得一見的白茶珍品。

3600

西泠印社拍賣會現身之馬玉記出品之白毫銀針

圖片資料來源:http://www.xlysauc.com/img/2011cp/d/3600.jpg

 143300pir773ubu75crq00

 143309puhjh42a42cxjhxp

 001tGkwMgy6Ioe3gG724c&690

 百年白毫銀針之詳圖

上述圖片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f9ea001018zqj.html

 

新鮮白茶清香鮮爽,陳年白茶甘甜順滑,各有勝場,惟新茶年年可購,市面老茶甚少以致多有虛偽作假,故自存為宜。尤其白毫銀針型美,多以散茶狀態售出而少有壓製成餅。且銀針價昂,除中醫用藥外,少有人特意入藏存成老茶。筆者自存之陳年銀針,說來也是意外,僅因在海外購買中茶據點較少,需耗費數時驅車至華埠特意尋覓,故每有心儀茶款則見獵心喜,一次收了多罐。惟當年未能飲畢,加之手邊尚有其他藏茶可品,故得以陳放經年,日久竟成了少見的老銀針了。

 20

 42

手邊自藏的白毫銀針是早期福茶公司「新芽牌」的產品,茶盒長寬約9.2*9.2公分,高約15.5公分;茶罐直徑約9公分,高14公分,盒、罐含茶重量約270公克。現行同款銀針已換成「蝴蝶牌」商標。紙盒上打印有「中國土產畜產福建茶葉進出口公司」,但盒內錫罐身則是印著「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查福茶自1988年公司改制,從省分公司變更成中國土產畜產福建茶葉進出口公司,可能製造該批產品正值改制之際,故外包裝紙盒已隨公司改制而更名,內罐則因舊有批號的錫罐尚不及消化完畢,故而出現內外包裝的公司名稱稍有落差的現象,故判斷此銀針白毫大約是1988年左右所生產。

 T1Z7G8FFBXXXXXXXXX_!!0-item_pic

 現今福茶公司銀針白毫已由新芽牌改換至蝴蝶牌期下

80年代末期的銀針,雖陳期已近30年,但因芽茶陳化本較壽眉之粗老葉緩慢,加以錫罐密閉,因此開罐檢視,此陳年白毫銀針幾乎仍呈綠雪芽狀,惟氣味已非當年清香,而轉化出類似海苔香的陳味。比對前述百年老銀針,封存於錫罐內保存良好的銀針葉身毫毛仍顯,茶乾色澤轉褐但仍部分見有綠身,可知轉化甚慢。此款自藏老銀針保存狀態甚是乾淨,故待來日醒茶後,茶湯的陳年好滋味當更值得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四宜茶坊 的頭像
    四宜茶坊

    四宜茶坊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