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年初夏,筆者與赤壁茶文化研究同仁千裡進京,訪查赤壁茶葉史料。在京郊某區,我們采訪了寓居在此的著名山西作家成一先生。

 

幾年前,成一推出長篇新作《茶道青紅》,被譽為作者繼《白銀谷》之後又一部展示晉商大智慧的力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這部長篇小說,其中多處寫到西商即晉商在湖北蒲圻羊樓洞買山設莊營茶的情形,成為小說中一條重要情節線。

 

采訪完畢,我們請成一先生題寫幾句話,他將《茶道青紅》全書最末的一段話,寫給了我們:

 

“湖北蒲圻,漸漸也成了西商的外茶重鎮。到近代,更成為外國茶商在中國生產機制紅茶的中心。近代漢口的繁榮,蒲圻茶業,功莫大焉……”

 

“外國茶商在中國生產機制紅茶的中心”,說的就是俄羅斯茶商在蒲圻(今赤壁市)羊樓洞設廠制茶,俄羅斯人有一種濃郁的中國茶、羊樓洞茶情結。

 

俄羅斯學者安娜•帕弗洛夫斯卡婭曾談到俄羅斯茶文化:在150年時間內,這種稀少又昂貴的飲料,風靡了全俄羅斯,成了俄羅斯文化重要的部分。19世紀中期,俄羅斯的人均消費量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長期以來,俄羅斯人只喝中國茶,茶葉從幾千公裡遠的中國陸路運過來。

 

19世紀中俄茶葉貿易甚至驚動了僑居英國的馬克思。他在《俄國的對華貿易》等文中多次提到,指出:“中國人拿來交換的貨物主要是茶葉,俄國方面主要是棉織品和毛織品。近年來,這種貿易似乎有很大的增長。”

 

筆者在中央編譯局查閱的《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一書中還寫道:“第一次對華戰爭,按他(帕姆•帕麥斯頓)掌權時期的打法,即便是打上一百年,也只能是使俄國的陸上茶葉貿易擴大,使俄國在北京的影響增強,而不會有任何別的結果。”

 

在山西,晉商研究者告訴我們,鹹豐三年以前的一百多年裡,在恰克圖向俄國提供的茶葉都是福建武夷山所產的紅茶。但此後由於太平天國運動逼近福建產茶區,運輸受阻。為了維護恰克圖貿易,晉商遂在湖南、湖北采購質量優於武夷山茶的貨品頂替,繼續向俄國供貨,沒想到兩湖茶葉更受俄國人的歡迎。

 

我們從山西祁縣渠家大院了解到,當時晉商到福建辦茶受阻,積極物色新的紅茶產地,祁縣渠家經營的長裕川茶莊辦茶路經湖南、湖北交界的蒲圻羊樓洞、羊樓司,見該地氣候、土壤適宜種植茶葉,馬上指導當地農民種植茶樹,並教其造茶之法。

 

這裡需要補充的是,蒲圻很早即開始種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並有名優茶聞名全國。唐代陸羽在其《茶經》中提到,全國名茶有鄂州團黃,據當代著名茶葉專家姚國坤指出,該茶即產自蒲圻、崇陽。

 

2008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推出前蘇聯著名學者米•約•斯德科夫斯基的重要著作《俄國各民族與中國貿易經濟關系史(1917年以前)》,談到19世紀下半葉俄中經濟關系時專門提到俄國首批在華茶葉加工企業:《俄中北京條約》1860年簽訂以後,在中國領土上也出現了向俄國出口茶葉的俄國加工企業。開其端的是利特維諾夫股份公司,它於1863年在漢口地區創建了幾個手工業作坊。後來,在1873年,利特維諾夫把他的各個企業遷到了漢口市內,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使用蒸汽機的順豐工廠。

 

這裡需要澄清的是,利特維諾夫公司1863年是在蒲圻羊樓洞創建磚茶廠。《尋城記•武漢》對此說得更清楚:沙俄貴族李凡諾夫是漢口開埠後最早抵達的一批外國僑民,他先於1863年在湘鄂交界的兩湖茶市羊樓洞創辦了一家機器制作磚茶的順豐茶廠。十年後,遷到漢口江灘(今黎黃陂路一帶),它既是漢口設立的首家外國工廠,也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磚茶企業。

 

利特維諾夫、李凡諾夫,譯名雖異,人則同一。

 

20世紀初,美國人威廉•烏克斯撰寫了一部《茶葉全書》,後與中國《茶經》、日本《吃茶養生記》並稱為世界三大茶書經典。

 

他在《茶葉全書》裡說,約在1850年,俄商開始在漢口購茶。1861年漢口開放成為對外的通商口岸,俄國人就在這裡建立了生產磚茶的工廠。在漢口市場俄國十月革命前著名的茶葉洋行有:新泰、百昌、源泰、阜昌、順豐等洋行。

 

他說,“俄國茶”一詞,多年來,專是指從中國輸入俄國的茶。

 

有人注意到,近代英國人在華從事著航運、保險、燃油、化工、布匹、煙草等諸多生意,而俄國商人似乎就顯得較為專一,唯對茶葉情有獨鐘。

 

位於赤壁市西南30公裡處湘鄂邊界的羊樓洞,緊臨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廣鐵路,今屬趙李橋鎮,始建於明萬歷年間,是中國著名的磚茶之鄉。

 

1861年漢口開埠後,俄商先後在羊樓洞開設順豐(1863年)、新泰(1866年)、阜昌(1874年)三個制作磚茶的茶莊。隨後英、日、德、英國商人聞風而來。羊樓洞作為茶葉巨鎮的鼎盛期將近一百年。光緒年間,羊樓洞各種茶莊多達200多家,年產銷磚茶及青茶、紅茶等系列“洞茶”2400萬公斤,成為湖北磚茶的集中產地。

 

1868年(同治七年),控制在英國人手中的天津海關,在海關報告中忐忑不安地寫道:1864年俄國人學會了怎樣制造磚茶,在1865年有半數以上的經由天津發往恰克圖的磚茶,是俄國人自己在湖北內地加工制造的。報告裡的“湖北內地”,自然指的是羊樓洞。

 

20世紀初,漢口成為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貿易城市,尤其重要的是茶葉出口,它是世界茶貿中心。茶葉貿易主要控制在俄國人手裡,許多俄國人遷到漢口,在漢口建起生產磚茶的大工廠。這一切都始於蒲圻羊樓洞。

 

中國茶種傳入俄國,也與蒲圻羊樓洞有關。

 

1883年,俄國從羊樓洞地區購買茶籽、茶苗,栽植在尼特植物園內。由於該地自然條件不宜種茶,茶樹生長不良,1884年又將茶樹移植到蘇聯蘇呼米和索格茨基的植物園以及奧爾格斯克的苗圃內。不久又將一些馴化苗移植至米哈依的埃裡斯塔維植物園。同年,又從中國漢口運去1.2萬株茶苗和大量茶籽在查克瓦——巴統茶園種植。1888年俄國學者波波夫來中國學習茶葉生產技術,回國時又從中國購去幾萬公斤茶籽和幾萬株茶苗,還聘請劉峻周等10名茶工,到高加索、巴統等地種茶。中國茶工多年的努力,促進了俄國茶業的順利發展,使其成為世界主要產茶國。

 

筆者曾在武漢淘到一本舊書,前蘇聯作家古裡亞的中篇小說集《薩根的朋友們》(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6年出版)。其中一個中篇《卡瑪》,是寫高加索地區一個年輕姑娘想在薩根推行新品種的茶和檸檬,但是農莊主席因與她有些誤會,不贊成,後來她得到上級支持,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計劃。

 

這想必是對從中國羊樓洞等地引入的茶樹的改良。

 

山西學者孫麗萍對晉商和茶葉貿易進行過疏證。她指出,晉商著名茶企長裕川茶莊當年向俄羅斯輸出的一種主要商品,就是“川”字牌的磚茶。20世紀80年代末,俄羅斯客商帶來的采購清單上,仍列著“川”字牌磚茶。

 

“川”字牌磚茶,就產自羊樓洞。這一品牌,歷百年而不衰,一直沿用至今。

 

內蒙古著名作家鄧九剛接受電視片《晉商》采訪時說:這個磚茶到了蒙古草原、西伯利亞,過去的就不講了,認到什麼程度也不講了。就是一直到現在,也只認這個“川”字茶。這種深入骨髓的品牌,簡直讓你贊嘆!

 

 

                                              (姜洪)

 

資料來源:http://www.chibi.com.cn/feat/zt2012/cbzc/cs/2013/0904/9530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