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泉苑茶莊茶好量足,10個月營業額全是利潤;聲名遠播,晚清帝師盛贊茶中至尊。錫罐包裝上寫有“泉苑揀選武夷奇種名茶”

 2

張五鵬家裡還藏著70多年的老茶

泉州市區後城96號,五進的張家大厝坐落於此,乍看之下,與其他古厝並無多大不同。可不少老泉州人知道,這座古厝見證了泉州最早的茶莊之一——泉苑茶莊的興衰傳奇。

 

1828年,泉苑茶莊成立,一度成為泉州市場大鱷。每年頭兩個月已可賺足整年花銷,剩下十個月的營業額都是利潤。茶名之盛,甚至引來晚清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獲贊“茶中至尊”。1898年,陳寶琛推薦茶莊前往巴黎參加國際博覽會,一舉獲得銅獎。

 

而在抗戰時期,茶莊更是大量捐資抗日。新中國成立後,茶莊響應號召,改制公私合營,“泉苑”品牌變更為“玉女峰”,張氏家族的百年商業傳奇落下帷幕。

 

如今,張家後人,66歲的張五鵬老先生依然居住在大厝裡。前幾天,這裡舉行了紀念先人創業198周年活動。今天上午,泉州學界和收藏界有關人士,還將開會研討張氏族譜。

 

走街串巷16年 打下商界大鱷

 

每年頭兩月已賺夠開銷,剩下十個月營業額全是利潤

 

泉苑茶莊的創始人張白源是同安西塘(當時屬泉州府)人,本是普通農民,1813年到泉州城賣武夷山岩茶。

 

當時,只有有錢人才興飲茶,銷量並不好。一直打拼了16年,生意上了軌道,張白源才在靠近塗門街頭的鬧市附近(即胭脂巷)租了固定店面。

 

創立之時,他的長子張滿水已開始幫忙打理生意。當為茶莊命名時,他們取了父子姓名中的“白”與“水”合成“泉”字,“苑”意為“彙聚眾多名茶的園圃”。

 

當時,張家在武夷山擁有數十處茶園,每年只在“頭春”(清明節剛過)采一次茶葉中的三葉芯,請專業茶師監督制作,存放四年方可上市。

 

張家傳人張五鵬說,茶莊做生意實在,若是一罐一兩的茶葉,包裝時會略微多放些,防止因為水分蒸發出現缺斤短兩。因為茶好,做生意厚道,茶莊生意紅火,張家人說,當時的茶葉銷量,已占泉州半數,就算大年初一也從不關門。僅正月和二月的收入,便可支付茶莊一年的開銷,而剩下十個月的營業額,都是利潤。張氏家族每個成員每月都能領到定額生活費,讀書婚喪等開銷,也均由茶莊承擔。

 

溥儀帝師盛贊 國際博覽會獲獎

 

茶葉價格隨之高漲,一兩鐵羅漢三大圓五角,而普通勞動者月入僅一圓多

 

泉苑茶莊的名氣越來越大,甚至傳到了晚清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那裡。19世紀末,慈禧太後掌權,陳寶琛返回福州養老,還專程到茶莊品茗。

 

負責接待他的,是茶莊的第四任經理張聰明,張五鵬的曾祖父。

 

親自品嘗後,陳寶琛盛贊其為“茶中至尊”。1898年,茶莊的若干茶品受他推薦,前往法國巴黎參加國際博覽會,一舉獲得銅獎。這在當時的泉州城和海外華僑當中引起熱烈反響。

 

由此帶來的商業利益十分明顯,茶葉價格一路水漲船高。在張五鵬收集的老茶罐商標上,依稀可見這樣的兩行字:“真正鐵羅漢名色奇種,每兩佛銀三大圓五角”。而在當時,普通勞動者月收入只有一圓多。

 

解放後公私合營 百年老字號落幕

 

抗戰時,張家人組織話劇社宣傳抗日,改制後,張氏族人陸續改行

 

時光荏苒,中華大地遭受日本侵略,運茶通道幾乎被切斷,南洋銷路亦嚴重受阻,百年茶莊遇到困境。張氏族人改做點心,盤活生意。國難當頭,張五鵬的父親張祖廉組織泉州話劇聯社,走遍閩北、閩西等地宣傳抗日,所需大量資金皆由茶莊提供。張祖廉亦成為泉州話劇的創始人之一。

 

1956年,茶莊響應政府號召,改造成公私合營,“泉苑”品牌變更為“玉女峰”,一直保留到改革開放才遭淘汰。“張泉苑”這個延續了一個半世紀的老字號,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隨著茶莊退隱,張氏傳人們也陸續改行,張五鵬從事五金電子行業,兩個兒子也都從事與茶葉毫不相干的工作。

 

人老了,總想著多看看以前的東西。”2年前,張五鵬開始整理族譜,還打算成立家族博物館,免費開放,讓大家了解茶莊淵源。

 

上述資料來源:http://www.ishangcha.cn/showinfo.asp?id=8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