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岸區聯合本報面向全球征集“中俄萬里茶道”博物館文物史料消息昨日見報後,引起讀者關注,數十位市民、收藏愛好者與本報取得聯系,或展示藏品或提供相關線索。當日,武漢收藏家萬學工先生向記者展示的一份百多年前,立於“西庫倫”的茶商和約,揭示了萬里茶道上中國茶商做生意的艱辛。
收藏家萬學工先生展示光緒年間萬里茶道上的茶商合約(資料圖圖源網絡)
萬學工展示的這張合約為傳統手工紙質,幅面長、寬為35釐米、30釐米,立約時間為“光緒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即1885年6月13日,合約大意是:郭襄、李廷闌、郭效德三位立約人於“光緒五年”在“西庫倫”合股開了一家叫“萬隆”的茶葉商號,由於經營不善,到“光緒十一年”因虧本欠下一筆外債,包括向“隆昌玉”、“天義魁”、“馬福璽”等茶莊借貸的磚茶箱數。三人在合約中決定將商號關門,並商定了還債的辦法及商號善後事宜,立此合約。合約的落款僅有兩人簽名,還有一位立約人不知何故只簽兩個筆畫。
據介紹,合約中的“西庫倫”應為今天蒙古烏蘭巴托西部,此地為當年“中俄萬里茶道”上的重要市鎮。萬先生透露,這張“合約”為武漢一位藏友轉讓,迄今已有129年。昔日的中俄萬里茶道給不少中俄茶商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也讓另一些涉足此茶路的商人血本無歸。合約中記載的三位內地商人在“西庫倫”的經歷,揭示出中國茶商在“萬里茶道”上做生意的艱辛。
上述資料來源:http://xw.qq.com/cmsid/RUS2014080805267201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