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仁 來源:閩北日報

 f0921cf156de17daff8904  

在建甌通仙門聳立有紀念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塑像(王德仁 攝)
f0921cf156de17daff9105
    建甌百年烏龍茶園
f0921cf156de17daff9a06
    宋代建安北苑茶摩崖石刻遺址
f0921cf156de17daffa307
    浦城仙陽漁梁驛
f0921cf156de17daffac08
    “萬裡茶路”起點下梅村

福建自古是海上絲茶出路的重要通道,唐宋以來,江浙的絲綢,江西景德鎮的瓷器,都要經閩、浙、贛的仙霞關進福建,加上閩北的建茶彙合成物流,從建溪入閩江而出海。如此,探問構築建茶海上之路的中心樞紐在哪?起點又在哪?

 

據《讀史輿紀要》:“凡自入閩者,由清湖渡(浙江江山南)舍舟登陸,連延曲折,逾嶺而至浦城西,復舍陸登舟(觀前轉水路),以達閩海,中間二百余裡皆謂之仙霞嶺路。”宋代淳祐二年,浦城籍的宰輔徐榮叟詩詠“茶”說:“官焙春綠入貢時,擔頭獵獵小黃旗。甘香不數嘗陽羨,密侍天顏喜可知。”由此,如果說武夷山下梅村,是明代中葉至清代崇安縣武夷山萬裡茶路的起點;浦城仙陽漁梁驛站,是宋代以來貢茶之路出閩的起點和中原商貿入閩起點,那麼建茶海上之路的中心當在建州,而三江交彙處當是建茶海路的起點。

 

建州府治,構成建茶海路集地

 

建甌簡稱“芝”,位於福建省北部,閩江上游,武夷山脈東南面,鷲峰山脈西北側,是福建省面積最大、閩北人口最多的縣級行政區,1800年來,榮膺“首府建州”之稱,“金甌寶地”之譽。

 

八閩首府,構築“建茶海路”的管控。在福建歷史上,曾經具有舉足輕重的政治地位,為全閩第一郡,第一州,第一府,曾是閩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通的管理中心。三國永安三年,將會稽郡南部都尉府設置為建安郡,轄當時全閩十個縣。唐開元21年,始從福州、建州各取首字,置“福建經略使司”,統管全省的兵民事務,福建之名由此而始。自建安初年設建安縣的1800多年來,均為郡、州、都、府、路、道之治所,引導建溪茶的發展,管控建溪茶的市貿。

 

閩北要府,改善“建茶海路”的環境。建州作為首府,必然繁榮城市並帶動區域內的全面發展,這是構成“建茶海路”的物質基礎。建溪上游松溪、崇陽溪、南浦溪三條河流,經過歷朝多次疏通,提高了航行速度,航運載量和航行安全。建州府與各縣的陸道旱路,更是蓬勃發展,拓寬加長。特別是明清之際,河運繁盛,陸路興榮,北上中原,南下劍州,即從浦城仙霞關到南平水陸交通的不斷改善,構築了“建茶海路”的前提條件。

 

建溪重州,引導“建茶海路”的集散。閩北境內有著豐饒的山川,豐富的物產資源。在閩北人代代創造下,出天下之絕的建溪茶,還有農林、畜牧、水產等在福建省乃至全國都占有重要地位;香菇、木耳、蓮子、澤瀉、仙人菜等多種土特產品產量均位居福建省前茅;地下的礦藏資源種類繁多。

 

由於建州府與各縣的經濟聯系密切,文化交往深厚。如崇安的五夫建蓮,松溪的湛盧劍、九龍窯瓷器,建陽的建盞、書刻,浦城的大米、薏仁,邵武的松脂、中藥材等,彙流到首府重州,隨建茶一起形成商貿集散市場。其中有的山珍特產隨江浙絲綢,景德鎮瓷器彙集,然後下建溪,過閩江,走上“絲茶海路”。

 

建溪佳茗,彙成建茶海路物流

 

建茶海路,中國茶是出口物流的一個主要商品,沒有建茶品茗,也叫不成“建茶海路”。正是建溪佳茗,彙成建茶海路物流。

 

閩北大地,武夷山脈,奇峰競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正是生產“建溪春”茶的好山好水之地。北宋大詩人蘇軾“建溪春色占先魁”的詞句,把建茶說為最美春色。範仲淹詩“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水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詩以“山是武夷,水是建溪”的山水相連,來說明“建茶”是武夷山脈的茶,武夷茗是建溪流域的茶。所以,除御茶上貢,建溪茗品北上中原茶路,南下出海茶路。

 

建茶,也稱“建溪春”,是唐宋以來閩北茶的統名,也是中國佳茗的譽稱。

 

宋代《試學錄》記述,建溪流域“山川特異,峻極回環,勢絕如甌。其陽多銀銅,其陰孕鉛鐵,厥土赤噴,厥植惟茶。會建而上,群峰隘險,迎抱相向,草木叢榮,水多黃金,茶生其間,氣味殊美。”閩北是全國重點茶區和烏龍茶發源地。南朝時浦城就有茶的文字記載,西漢時建溪流域就有種茶、飲茶風俗。北宋歐陽修在《嘗新茶呈聖俞》中說:“建安三千五百裡,京師三月嘗新茶。”林逋雲:“乳花烹出建溪春,世間絕品人難識。”名士墨客對建茶的評價,充分證明建茶譽滿京華,名傳天下。

 

北苑御茶是建溪茶的朝貢,唐末五代之際,張廷暉將鳳凰山茶園悉數獻給閩國,成為皇室御茶園,始為北苑貢茶。宋太常博士周絳《補茶經》記:“天下之茶,建為最,建之北苑,又為最。”各地貢茶中,宋徽宗趙佶獨青睞建茶,作《大觀茶論》:“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龍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大學士丁謂創制“大龍團鳳餅”,名儒蔡襄創新“小龍團鳳餅”,以致貢茶貴如金,把北苑御茶推向到登峰造極之品位,也把建溪茶推到全國各地。

 

破春龍焙走新茶,盡是西溪近社茶。”當時,北苑御茶僅是帝皇之家享用,為了滿足官員、文士以及民間百姓需要,於是北苑三十二焙,帶動建溪流域茶業的發展。鼎盛時期,有官私茶焙1336處,成為北宋茶都,獨領風騷458年。直到明朱元璋改龍鳳團茶為散茶,清道光年間建茶再度興起,至光緒中期建甌產茶數量已“實超宋代而過之”。烏龍品茗,在1910年的南洋第一次勸業會榮獲金獎;1913,巴拿馬展覽品賽會再獲一等獎。由此受到國外需求,促進海外銷售。

 

世人爭誇北苑茶,不識源流在建安”。北苑是台灣茶烏龍故地,見《台灣通志》記載:清鹹豐年間,台中鹿谷鄉舉人林鳳池引種矮腳烏龍於凍頂山,他晉京面君時將此茶進獻光緒皇帝,賜名“凍頂茶”。1990,閩台茶葉學術研討會期間,台灣代表吳振鐸教授一行到東峰桂林村尋根訪祖,證實百年老茶園正是當今台灣青心烏龍茶的母本。北苑茶還是日本茶道源地,至今日本的“抹茶”就有龍鳳團茶的影跡。1996,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考古學家林屋晴三考察後,認為日本茶道應發源於此,並出資捐建亭閣保護“鑿字岩”石刻。建溪茶,已然飄香世界。

 

建水陸會,形成建茶海路起點

 

好茶好出路,陸路海路何方?建州古府,峰巒起伏,流泉飛瀑,河流縱橫,松溪、崇陽溪、南浦溪分別從東、西兩邊彙流在建甌城西為建溪,經閩江,入大海。因此,泱泱建溪,三江水系,是八閩入浙贛進中原之要道,為中原下江過海出洋之通途。

 

豐富的水運資源是建茶海路的有利條件。建溪是閩江上游最大的溪流,源頭在武夷山脈和仙霞嶺余脈,水源充足,河道總長度1569.2公裡,大小溪流120多條。主流為南浦溪,長度為199公裡,源頭位於仙霞嶺南側浦城縣忠信鄉海溪。浦城的觀前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水運碼頭和貨物集散地。崇陽溪的長度為162公裡,源頭為崇安下梅。

 

建溪自唐宋以來就有木帆船的運輸,唐代中葉以後,東南沿海以福州、泉州等地為出發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出現,同時形成了“海上建茶之路”。南浦溪、崇陽溪與松溪下行的船運在建州通仙門、臨江門裝卸貨,建溪上行的船只雲集在通濟門道頭裝卸貨。如今,在建甌通仙門聳立有紀念意大利旅行家、商人馬可波羅的塑像,這可比樹碑鑿刻“建茶海路起點”幾個字,更意味深長。

 

建溪上游水陸之會增添建茶海路的動力。福建水路之會,北上中原,南下建溪,主要是浦城從漁梁驛至江、浙之路,這是唐宋以來建茶出閩之路,更是北宋的貢茶之路。

 

明人王世懋在《閩部疏》中寫道:“凡福之絲綢,漳之紗絹,泉之藍,福延之鐵,福泉之桔,福興之荔枝,泉漳之糖,順昌之紙,無日不走分水關及浦城小關,下吳越如流水。”唐以前閩越通路是兩條漢代古道,從仙陽鎮的漁梁驛站,過忠信鄉與官路鄉的畢嶺關隘到浙江江山,但一般走忠信鄉的蘇州嶺的泉山古道,過海溪關隘到浙江江山、遂昌縣,南朝江淹就是從這條路入閩到浦城,稱為“萬古通漢使,千載連吳兵” 之地。這烽煙古道,是蔡襄、韓世忠、陸游、朱熹、徐霞客、林則徐、梁章鉅等官賈墨客進出閩之路,也是江西瓷器、江浙絲綢等中原貨物入閩之路。如今浦城留下“官路”、“忠信”、“九牧”等地名,已佐證“海上絲綢之路”入閩起點是漁梁驛站,但它作為北上“建茶陸路”是出閩起點,作為南下出洋“建茶海路”卻不是起點。

 

閩中水路之會是崇安分水關,是明清時下梅至歐亞的茶路。由於明朝一度海禁與清朝的閉關鎖國,“海上絲綢之路”中斷。明中葉以後,中俄商人開辟了向北的國際貿易通道——萬裡茶路,帶動了武夷山茶的興旺。除了下梅南下建溪,北上分水關外,閩北地區及其周邊地區的茶葉等貨物,亦是通過“崇安擔”和“浦城擔”肩挑到信江及其各支流水運碼頭運至河口。

 

當年,鉛山河口集散的貨物,通過桐木江運到鉛山的石塘、紫溪、楊村等地,經溫林關、分水關、桐木關,由“崇安擔”肩挑來往於崇安;由豐溪河運到廣豐靖安和桐畈,經二渡關到浦城,由“浦城擔”往來於浦城。清代文人袁枚曾路過崇安,嘗出武夷山茶為天下第一。所以,走萬裡茶路的茶葉不僅僅是崇安茶,而是整個閩北的建茶。所以,下梅是萬裡茶路起點,不是建茶海路的起點。

 

建溪三江彙流建州後,河面漸寬,在南平與富屯溪、沙溪彙合為閩江。海上絲茶出路,由閩江轉泉州港,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路為起點,過海飄洋到世界五大洲。除泉州港為主要起點外,福州東冶港在漢代與東洋、南洋就有經貿往來,漳州月港在16世紀也已開始成為國際貿易港口。

 

鄭和下西洋繁榮了建溪茶路,雖然受明代中葉時與清朝海禁的影響,但鴉片戰爭後,廈門港、泉州港、福州港等先後恢復開放,建甌作為建溪水陸中心,始終發揮作用。

 

在高鐵與高速公路快速發展的今天,研究當年建茶海路的構築,探索建茶海路的起點,對於促進大武夷建設,把閩北茶葉發展納入中國的一帶一路開發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上述資料來源:http://www.greatwuyi.com/life/content/2015-12/16/content_115121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宜茶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